个案分析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577919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个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个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个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个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案分析 解决对策:绝大多数的孩子属于轻度的心理偏离,只要家长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科学的、正确的方法抚育孩子,就可以很快矫正过来。首先,家长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虽然每天看到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正是在吃,喝,玩,睡这些小事的背后隐藏着心理问题。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家长首先要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应该多学些科学育儿的知识,了解不同时期幼儿发育的特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调整教育方式。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特别是有家长参与的游戏,克服胆怯、粗暴、不合群、自私等不良心理和行为,促进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妒忌心理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幼儿的愿

2、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她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形成了妒忌心理。不管是抢别人的东西,还是不断的告状都体现了幼儿的这种心理。当别人的东西比她的好或者别人表现的比自己强都会激发她的妒忌心理。孩子的妒忌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幼儿妒忌与大人妒忌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大人在非常妒忌时还会尽量忍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也不会形之于色;幼儿却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考虑后果。就如晴晴跟着姥姥生活,由于经济原因和教育观念的不同,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因而妒忌持有那种东西的孩子,所以把冯皓铭的削笔刀抢来让老师没收,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

3、之所以不断的告状是因为她好胜心强,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得到老师的表扬。状告其他幼儿是因为晴晴心里妒忌,看到别人有小印章,自己好想要一个,可是涂色任务却没能很好的完成,于是,就产生了我没有,你也不能有的想法。 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老人的知识水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很多方面与现在的社会存在冲突。而晴晴父母由于长时间不见孩子,见到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只是一个劲的表扬,使孩子产生了非常“自信”的自我评价。 孩子能力较强,但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一般而言,在各方面都比较“弱”的孩子,他们已习惯于做“弱者”-得不到表扬和没有表现的机会都无所谓;但能力较强的孩子

4、,则因为能力较强(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而又没有受到“重视”和“关注”(如被老师表扬或被老师提问等),所以才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妒忌。睛睛语言表达能力很好,非常聪明,也很爱劳动,但小手指的肌肉不是很灵活。可能由羡慕而产生妒忌。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议孩子父母自己教养孩子,尽量找时间和孩子多交流和孩子一起玩耍,从而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觉自己被疼爱、被关注。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让孩子拥有她应该得到的。父母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客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妒忌心理的重要基础。 教育措施: 要正确评价孩子。晴晴好胜心强,喜

5、欢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加她的自信,促进她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她好,她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开始萌芽,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她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她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片面、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家长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适当地指出她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帮助孩子提高能力。发现晴晴小肌肉动作不是很灵活,我们没有当面指

6、责她不如别人,而是具体帮助她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请一位这方面能力强的孩子和她共同承担一项任务,潜移默化的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妒忌心理的良方。 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孩子因为自己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妒忌。所以在纠正妒忌心理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妒忌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

7、性格。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分析: 当自己不能拥有象同伴一样的待遇时,会因此产生嫉妒,他们会直接地将自己的不快归咎于自己所嫉妒的人和事,进而对之产生破坏、攻击,以发泄自己的怨气。 策略 1、尽量避免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环境刺激,正确评价每个幼儿。 幼儿的评价水平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价是以成人的评价为标准的,成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和谐、相互猜疑,或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别人、贬低别人,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在幼儿园里为了

8、鼓励幼儿,老师设置了小星星评比栏,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表扬:有的是爱学习的红星,有的是爱护玩具的蓝星,有的是进餐好的绿星,有的是爱劳动的黄星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幼儿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 , 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 。 2 、转化幼儿消极的嫉妒心理。 采取积极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向转化。如文文看到评比栏里自己的星星比别的小朋友少,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说:“瞧,你已经有两颗星了,再有一颗爱护玩具的绿星就可以得到奖品了,加油哦!老师的话使文文看到了希望,并满心欢喜地为下一颗星而努力。 3 、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教育,如:讲故事、做游戏,使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

9、异性,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各方面都胜过别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不能用不正当的、不光采的方式去获取竞争的胜利。 4 、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充当孩子的“知心姐姐”让孩子把自己的烦躁不安说出来,并理解他、谅解他,很多时候,成人微笑的眼神、清松的语调能化解幼儿的不良情绪,有效控制嫉妒心理。 爱孩子是一种责任,原我们的这种健康的爱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永恒动力和发展源泉根据以上特征,我觉得她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孩子,所谓健康,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而有大多数人认为“只要

10、身体好,精力充沛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他们忽略了个性和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幼儿虽然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但她缺少一个健康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奎伊根据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进行分类,1997年他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为四类:品行障碍、焦虑退缩不成熟和社会的攻击行为。我认为该幼儿属于品行障碍。品行障碍型包括有攻击行为、暴发脾气、不服从、破坏活动、不合作、易激动、驾驭别人、缺乏兴趣。又如我国教育心理学者孙煜明根据儿童行为表现的倾向性,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为两类:一类为外向型的,即攻击型,表现为活动过渡,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另一类为内向型的,即退缩型如胆怯、孤

11、僻、退缩等等,我觉得她又属于第一类外向型。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她形成了以上这种品行障碍和外向型的人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她的成长史。,是一个私生子,刚刚呱呱坠地,就被父母无情地抛弃,后来为一对乡下夫妇所领养,他们都没读过几年书,因为人到中年一直没生育,所以就收养了活泼可爱的来弥补膝下无子之憾。刚开始,养父母对她宠爱有加,可是在一次意外之后,从胳膊到上身因烫伤,留下了难看疤痕,养父母便对她有了嫌弃之心,每做错了一件小事便就大声辱骂,没过多久,养父母更因为喜得贵子,而把全部爱都倾注在了自己的宝贝儿子身上,对她就更是不理不睬,一有错就辱骂加殴打,每次打骂后,她都咬着牙不肯说一句讨饶的话。慢慢地活泼可爱的

12、开始变得沉默了,一不顺心就对身边的同伴加以攻击,而且孤僻不合群了。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错综复杂地起着作用。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医学模型一般把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归于遗传、代谢、生化或其身体的生理因素,还有母亲怀孕的年龄孕期的营养、情绪、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分娩状况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及其今后的心理健康。该幼儿因为是一个私生子,其生母在孕育她时,不良的营养、情绪、情感对胎儿的发育及今后心理发展不健康埋下隐患。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动力模型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归因于潜意识矛盾冲突、压抑、挫折而产生焦虑和情绪防 御反应的结

13、果,强调学生的行为动机,重感情的发展及心理冲突的动力因素。从现实情况来看,儿童的性格缺陷是减弱儿童抗衡紧张刺激能力,形成不良或变态的心理反应模式,构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该幼儿因为烫伤后情绪紧张,受到他人歧视并且得不到父母 的关爱。于是,她试图运用各种恶作剧来引起大家的注意,想重新得到大家的关注。但当大家试图去关心她时,她又害怕再次受到伤害,为了保护自己,象刺猬一样团成一团,使别人无法接近她。 (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及其文化等儿童个体以外的客观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个喜欢惩罚孩子的母亲可能使孩子产生恐惧与畏缩反应的条件作用,并持续和泛化,以致长大后害怕周围的

14、人,并表现出孤独。总之,由于外界的不良影响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而引起的错误学习,是他们行为障碍的原因之一。由于父母对幼儿粗暴的言行,影响了孩子待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使她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行为,以欺侮同伴、辱骂老师为乐。她非常害怕父母亲,但又渴望得到爱,可是,父母全部的爱却倾注到了小弟弟身上,所以她产生了孤独,经常一个人缩在角落里。 针对幼儿各方面特征,我们对症下药,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帮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首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心与心地交流,让他们知道既然已领养了她,在法律上讲她便是你的孩子,你有这个义务照顾、关心她,而不是因为没有血缘关系而厚此薄彼

15、。应该给她同样的关爱,让她感到父母的爱,给她以安全感。不管她是否做错事都不能打骂,而要跟她讲理,因为您的行为将是孩子的榜样和示范 二、教师以多种手段进行行为干预。老师应该是孩子的妈妈、老师、姐姐和朋友,应该给予她多种关怀和爱。对于一个缺少爱的孩子,我们就应该给她更多的爱去探触她的心灵,接近她的生活,让她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你的爱,她就会自然而然地卸下心防,她可能便会和你一起分亨她的快乐、她的痛苦、她的欢笑、她的失落。 三、在班内开展“微笑”活动。鼓励大家起关心微笑接纳她,做她的朋友,让她感到集体的温暧。 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帮助幼儿建立自尊及自我价值感。当她有转变时,我们应抓住时机

16、,进行耐心、细致的启发疏导,对她的每一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当她进入转化的稳定阶段时,我们要倍加关心、爱护,要充分地信任 和尊重她,同时也要防止她满足于现状的心理。让她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孩子。 案例: 可可今年4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有时他学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打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等。 明明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攻击性行为。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其发展状况既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