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76348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银川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班级、姓名、学号、座位号一律写在装订线以外规定的地方,卷面不得出现任何标记)课内基础知识(共30分)下列句子中文言实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游动的雾气。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B、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适应。 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C、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犹然:笑的样子。 当侍东宫 当:任,充当。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励。 不矜名节 矜:自夸。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征一国者 B、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下列句子中

2、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而后乃今将图南C、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D、历职郎属,本图宦达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C、虽然,犹有未树也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也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C、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而刘夙婴疾病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句是( )例句:而莫之夭阏者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之二虫又何知 D、奚以知其然也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公文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B、“东宫”指中国古代太子所居之所,因为在皇宫东边,所以称为东宫。“东宫”有时也被用作代称太子。C、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晦”,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D、孝、廉有“

4、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汉代“孝廉”,大部分是通儒学的高官及富豪子弟。举“孝廉”之后,前程远大,升迁较快。“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指出“ , ”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2)在逍遥游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3)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一句后来演

5、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4)陈情表中晋成公绥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 , 。(5)陈情表中李密用“ , 。”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二、课外阅读(9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

6、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

7、,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都要具有经济功能,要以生产为主;都要破旧立新,将传统当垃圾清除,立新却缺乏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又经历了急剧扩张和大拆大建,城市功能同化、泛化的趋势加剧,甚至盲目确保不现实的发展目标。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大量城市人口成为移民,能够传承城市文化的本地人口迅速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具有延续

8、城市文脉的自觉性,不采取特殊的措施,文脉的断绝是不可避免的。 正因为今天绝大多数城市的功能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原有的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如果单从物质条件的需求看,城市多数原有设施的确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由于长期不重视城市建设,不重视民生,过早地剥夺了私有住房,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面临住房紧缺破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困难。从经济效益看,大拆大建,增加建筑密度和容积显然更有利,也能更快满足居民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像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石库门和弄堂,即使以往有千好万好,既不可能成为未来民居的主要模式,也不会得到多数人的喜爱。城市居民反拆迁的抗争,大多不是对文化传统的守护或对旧居的

9、依恋,基本上都是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的诉求。 但为延续文脉着想,一座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因为这些物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如果让城市的后人仅仅凭着文字和图像去想像,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理解生动的历史,留下深刻记忆的。何况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会不断提高,对国家和城市的记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些记忆中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原物的保存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的可能。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有必要适当保留一些,以便让后人了解历史的另一

10、面。(摘自环球人文地理2012年10月刊)9、与“城市文脉”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从过去到现在的文化及由此形成的传统。B、城市文脉能否形成与城市的文化传统是否连续密切相关。C、一座城市只要保持自己的文脉不中断,就能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并且会把它推到极致。D、城市文脉是城市的记忆,它不仅是精神的结晶,更是物质的积累。10、对可能造成城市文脉断绝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变革的时代,因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城市被破坏殆尽,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B、每个城市都要有经济功能,以生产为主,城市功能同化、泛化,摒弃传统,又缺乏创新。C、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11、,城市人口大量移居农村,能传承城市文化的本地人口急剧减少。D、急剧扩张和大拆大建,加剧了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趋势,不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11、下面对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现阶段由于城市原有设施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而导致大多数城市的功能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B、保存城市旧物是居民精神生活的需要,正面、反面的旧物都有必要保留一些,这样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的可能。C、因为一座城市所有的古物旧物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故应予以保存。D、城市居民反对拆迁,大多既有对文化传

12、统的守护或对旧居的依恋,也存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的需求。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昆明钱侍御沣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

13、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14、。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注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B.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C.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D.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州师令君范”,按照古代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