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上的街市教育教学设计鄂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74359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上的街市教育教学设计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上的街市教育教学设计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上的街市教育教学设计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上的街市教育教学设计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上的街市教育教学设计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上的街市教育教学设计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上的街市教育教学设计鄂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鄂教版 作者: 日期:13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鄂教版【文本解读】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天

2、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街市。诗人由现实生活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地上的街灯,再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这是由实到虚的联想,联想的交点是“街灯”与“明星”。 地上灯,天上星,都是点状的发光体,它们的类似之处,成了诗人进行联想并发挥想象的基础。这一节诗句工整,比喻很有特色,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这样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出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诗人由天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和街市的繁华、美丽,想象丰富而自然。天上是那样繁华而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

3、美好幸福。这里诗人连用两个“定然”,表达一种绝对肯定的语气,坚定地相信那样一个理想的世界是一定存在的。这就暗含了一种反衬,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情绪。第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这是全诗的重点。诗人由街市进一步联想到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写天上神仙的生活。但是,诗人一反传统的说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故事。在诗人的想象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在浅浅的天河中,骑着牛儿自由自在地来往。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幸福:“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里,专制的王母娘娘不复存在,自由的生活展现在他们面前。一对恩爱夫妻

4、,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多么自由!多么舒畅!在诗人奇妙的想象中,引进了流星,由流星联想到灯笼,情致动人。这两节诗中,诗人接第二节中两个“定然”,仍用两个“定然”、一个“定能”,表达对牛郎织女天上生活的坚信不疑的态度,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比执著。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星空在幻想的境界中表现得美丽、和谐,用以寄托自己对丑恶现实的不满、愤慨和对美好理想的渴慕、追求。这首诗除了在思想精神上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以外,还在意象的推移和情思的延伸上显得平易、自然和富于人间的情趣,加以单纯而又灵活精巧的结构布局、别开生面的想象。因此,幻想的世界既别致新颖,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真切、感人

5、。诗人着力从自己内心体验的真实上写意式地勾出一幅理想中的人生乐园的图景。特别是诗的最后一段,将“流星”的跃动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更使这幅幻想中的图景独特生动、诗意葱茏,鲜明地点染出诗人在艰难处境中不失赤子之心的襟抱和情怀,这种独特的感受和别开生面的想象也是作者对艺术幻境进行苦思及精思的结果。天上的街市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既有美丽神秘的意象联缀,更有情致杳渺的意境氛围。在犹如妙手偶得的联想和浑然天成的想象的基础上,诗人将内心的情感寄寓于对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巧妙取舍和改造,营造出了一种清雅脱俗的诗境美和寄托遥深的情趣美。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节,但构思巧妙、想象独特,加以虚实相间、粗细

6、得宜的多样手法的运用,将“天上”和“人间”,理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使完美的幻想的境界得以创造出来,从而达到了艺术真实。学习这首诗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习领会联想和想象等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感悟现代诗的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的能力,以及深入挖掘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无疑都大有裨益。【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诗歌的教学应注重诵读和自我感悟,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这是人所皆知的。对教师来说,难度最大的往往是,学生在面对诗歌的时候,能够成功建立起自身和诗歌之间的“情感连接”。可以说,这种“情感连接”一旦建立成功,学生不仅能很快突破和诗歌之间“对话”的障碍,而且可以顺利地以自我体验为基础,自主

7、地深入诗歌,在触摸意象和感悟意境的同时,完成对诗歌的深层观照和自我生命体验的发展。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有鉴于以上认识,对天上的街市这一节课的教学设想,我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力图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主要的思维载体,让学生从传说入手,由找寻诗歌描写和民间传说的不同为探求诗人情感的切入点,在诗歌描写和民间传说的差异所建立起来的思维冲突和情感矛盾中,完成对诗人言浅意深的情感寄托的感悟和共鸣。(二)教学目标一、在熟读以至背诵的基础上,品味诗歌语言美、情感美、结构美。二、揣摩诗人的内心感受,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三、体会并学习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感悟诗人巧妙的构思。二、教学过程教

8、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安排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然后教师简单总结,指出: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内容大都比较凄惨,然而郭沫若笔下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却截然相反,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师生共同走进诗歌天上的街市。(以学生感兴趣的民间传说故事入手,意在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回忆并抢答四大民间传说故事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在学生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开始朗读诗歌,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安排任何其他的学习任务。随后让学生谈初读感受。(不安排其他学习任务的目的在于

9、充分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让学生和诗歌之间建立单纯的“阅读关系”,为接下来展示学生的个性体验做准备。)反复朗读诗歌谈初读感受(三)学读诗歌,感受语言之美(1)教师范读,安排学生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随后让学生再读诗歌。(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师生共同点评,重点在语速、节奏和重音上进行指点。(3)播放钢琴曲星空,安排学生配乐自由轻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倾听并标记诗歌朗读节奏和重音学习朗读朗读展示及点评配乐自由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美(四)析读诗歌,感悟情感之美(1)让学生朗读一处自己最感得意或最有感触的诗句,并简单陈述朗读处理的理由。同时鼓励学生针对诗歌内容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此举意在进

10、一步拉近学生和诗歌距离,让学生由学习朗读诗歌逐渐过渡到理解、感悟诗歌内容,展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2)教师示范朗读诗歌第一节或三四节,重点展示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思考朗读处理的理由。(3)由上一环节顺次过渡到对诗歌和传说故事中牛郎织女生活的不同之处的分析,进而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愿望。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出对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的介绍。(本环节仍然以朗读为主,着重在对诗歌关键词句的感悟,例如:浅浅的、定然、不甚、定能够、来往、朵、闲游等。)朗读展示并简述理由。倾听并思考、陈述理由分析、朗读、思考、交流(五)背读诗歌,感受结构之美(1)安排学生默想诗歌景物描写的顺序,试着背读

11、诗歌。这一过程中,教师先按学生默想顺序总结出诗歌景物描写的层次,并简单指导学生关于联想和想象的知识。(总结景物描写的层次,一是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结构之精巧严谨,二是为让学生的背读有“线”可循,提高背读效率。)(2)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此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板书中景物描写顺序的提示边读边背,再擦去板书内容让学生完全背诵。)背读诗歌思考联想和想象的不同背诵训练与展示语言训练(六)拓展训练,强化认知(1)提供有关联想和想象的语言训练内容。(2)总结本课,布置作业。【教学实录】片段一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初读感受,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是很强的。随着我们对诗歌学习的逐渐深入,相信

12、大家会发现更多的美,也会更加喜爱这首诗。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诗,请同学们边听边在书上划出朗读节奏和重音。(教师朗读完,学生鼓掌)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你刚才标出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再读一遍诗歌。生:(自由朗读)师:哪一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可以在他朗读完后进行点评,点评时可以从朗读的语速、节奏和重音方面入手。(一名学生举手后朗读,其他学生听得很认真,之后进行点评)生1:刚才她朗读的语速把握得很好,但是有两个地方的重音没有处理好,一处是“不甚宽广”中的“不甚”一词;一处是“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中的“来往”一词,这两个词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应该重读。师:非常好!你的感

13、悟能力很好。还有哪些地方应该重读呢?生2:还有“定然”和“定能够”两个词,我觉得也应该重读,它们也表现了诗人的美好愿望。生3:第一节中的“街灯”和“明星”也应该重读。师:为什么呢?生3:它们都是诗人看到的景物,没有这些景物,就没有接下来对天上街市的描写。师:你是说没有对“街灯”和“明星”的描写,就难以自然地引出对天上街市的美好想象,是吗?生3:对。师:你很聪明!已经开始关注诗人的写作思路和诗歌的写作技巧了。还有哪一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再读一遍诗歌?(又有一名学生朗读,他刚读完,其他同学就踊跃举手发言)生4:他的朗读重音虽然体现得较好,但是朗读的语调太高,这首诗应该以一种比较舒缓轻松的语调朗读。师:

14、大家的意见呢?生:(踊跃抢答)于丽晨说得对!应该读得舒缓轻松一些!师:于丽晨,你能为大家示范一下吗?(生4朗读,读完后,学生鼓掌)生5:我觉得赵佳明的朗读声音洪亮、吐字清楚,但是不足也很明显,除了刚才于丽晨说的之外,还有他的朗读节奏也有一些不合适,例如“我想那”、“定然有”、“定然是”、“那浅浅的”、“我想”等几处的停顿应该再清楚一些。师:同学们的意见呢?生:(齐答)对!师:好!同学们的悟性真好!那么大家就试着这样读一下。(生自由朗读)师:刚才同学们结合两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自己的朗读指导意见。下面我们来一起认定一下,看看老师对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的处理和你是否相同。(教师指导学生标记朗读节奏和重音)师:下面大家不妨配着美妙的音乐,结合刚才标记的朗读方法,再次美美地朗读一遍诗歌。(学生配乐星空自由朗读诗歌)片段二师:对诗歌的学习固然离不开反复的朗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读书更难得的是能够读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