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搜索教学导案《林黛玉进贾府》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72946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搜索教学导案《林黛玉进贾府》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互联网搜索教学导案《林黛玉进贾府》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互联网搜索教学导案《林黛玉进贾府》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互联网搜索教学导案《林黛玉进贾府》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互联网搜索教学导案《林黛玉进贾府》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搜索教学导案《林黛玉进贾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搜索教学导案《林黛玉进贾府》(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搜索教案林黛玉进贾府 作者: 日期:9 互联网搜索教案林黛玉进贾府 山东省一、 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高中2、 学科:语文3、 课时:一课时4、 学生课前准备:搜索红楼梦有关资料5、 教师课前准备:A、多媒体投影设备 B、教学的PPT课件 C、利用百度引擎查阅相关的资料备课在教学前利用百度引擎搜索相关资料,查阅优秀教案作参考,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红楼梦和电视剧相关剧集,给学生观看并制作PPT课件。二、 教学课题: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语段,学会赏读、探究、创新,学生整合相关信息,揣摩林黛玉进贾府中主要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将学

2、生思维引向深入,培养“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三、 教材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是鲁人版必修4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洞察世道沧桑”为专题编排的,本文为小说红楼梦这一博大精深的古典小说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作者假借林黛玉视角介绍贾府宏观的环境以及安排红楼梦中重要人物的出场,进而认识到豪奢家族濒于气断的悲惨结局。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理解文中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2、 能力目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领会主题思想;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3、 美育目标:揣摩本文语言之美;欣赏小

3、说艺术手法之美。4、 德育目标:认清封建社会的腐朽性;扬弃人物身上具有的优缺点。五、教学难点:1、 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神态描写方法。2、 人物的出场和诗词的运用。六、研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做课件、放电视剧录像)。2、 研讨交流法(合作探究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3、 诵读分析法(诵读本文精彩语段和红楼梦精选片段)。4、 质疑解疑法(鼓励学生提问有深度有难度角度创新的问题)。七、学习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品析语句法和朗读法学习本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八、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如果把诺贝尔

4、文学奖颁发给中国古代的小说家,大家说,哪一位最有希望?对,就是曹雪芹。他的红楼梦是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之一(其他三部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古代小说发展到红楼梦,标志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他给我们带来了四大古典名著中最伟大的一部作品,也给后世带来“红学”研究热。今天,也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红学”。(二)、作家及作品介绍:指定学生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百度搜索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及人生经历然后补充介绍如下:曹雪芹(1715?176

5、4?)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雍正五年(1727) 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

6、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三)、了解文中相关内容: 百度搜索红楼梦第三回内容简介及在全书中的作用。林

7、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

8、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四)、多媒体教学: 百度搜索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第一、二集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1集、第2集的片段。学生在欣赏时注意人物性格和故事隐含的主题。(五)、思考问题:文中提到“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

9、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概括为几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分成小组研讨,选代表发表意见。教师分别给予提示,最后小结。(六)、研讨学习: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和所见所闻为线索。2、行踪 、主要事件、出场主要人物。 百度搜索林黛玉贾府行踪路线图黛玉初进荣府;林黛玉拜见贾母;林黛玉与迎春、探春、惜春见面;众人对林黛玉的印象;王熙凤与林黛玉的会面;王熙凤处理家务的干练;林黛玉随邢夫人去见

10、贾赦;写荣府正室荣禧堂及东耳房的摆设;写王夫人居室的摆设;王夫人眼中的宝玉;写黛玉在贾母处吃晚饭;宝黛会面;宝玉眼中的黛玉;黛玉的起居安排。3、故事情节:故事的开端;是故事的发展;是故事的高潮;是故事的结局。4、环境描写:以上序号表示的文段里,哪些有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文中环境描写有:黛玉初进荣府;写荣府正室荣禧堂及东耳房的摆设;写王夫人居室的摆设。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对贾府环境的描写,暗示出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及荣华富贵的来源。这对人物刻画起了积极作用。5、诵读选段。采取学生朗读与教师范读相结合的方式,品读“熙黛会面”和“宝黛相会”两个经典场面。注意揣摩人物特有身份和心理、性

11、格特点,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味小说的艺术美。6、品味语言美,分析体会人物形象:A、“凤辣子”之“辣”体现在哪些地方?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如何?小说对于她的出场采取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百度搜索红楼梦观看王熙凤出场片段“凤辣子”之“辣”体现在:、声音辣”。别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放诞无礼”。、体态容貌“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可见其狡猾刁钻,美丽俊俏。、衣着“辣”。华衣锦服,浓妆艳抹,艳丽袭人。、语言心神“辣”。对黛玉先是恭维,然后假自拭泪,后又转悲为喜,其心态、表情变化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从这个场面看出,王熙凤俏丽袭人、张狂精明

12、、刁钻狡黠、性情泼辣,善于逢迎讨好、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小说对她的描写采取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手法。同时用对比的手法显示了这个红透贾府的“凤辣子”与众不同的“放诞无礼”。B、林黛玉的形象特点如何?百度搜索陈晓旭版林黛玉形象林黛玉是一个文静美丽、娇弱玲珑、多愁善感、知书达礼、谨言慎行的典型淑女形象。C、众人、凤姐、宝玉眼中的黛玉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众人眼中的黛玉:孤弱多病、体态风韵、举止言谈不俗。凤姐眼中的黛玉:容貌标致、气派不凡。宝玉眼中的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逡逸、极富神韵。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D、通过西江月和“宝玉摔玉”,分析贾宝玉的形象特点如何

13、?似傻如狂、离经叛道、有叛逆性格和敢于追求的精神。他生活在封建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中,格格不入,使他有无路可寻的苦恼愁恨。他“不通世故”“怕读文章”,不愿遵守封建礼规,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道路。这在封建社会无异于另类人物。E、黛玉眼中的宝玉是怎样的形象呢?英俊洒脱、潇洒放纵、敢作敢为、引人注目、有鲜明个性的“酷哥”形象。F、文中对贾宝玉的描写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什么写作手法?百度搜索83版贾宝玉形象图。文中对贾宝玉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神态描写方法,主要体现在“宝黛会面”和“宝玉摔玉”两个片段中。文中对贾宝玉采取的写作手法有: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艺术手法。正面描写

14、主要是指宝玉的肖像描写和宝玉摔玉时的语言、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则是指王夫人对他的评价“孽胎祸根,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日无天,一时又疯疯傻傻”。西江月一词表面是贬,实则是褒,作者运用曲笔方法,赞扬了他的相对于封建社会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正文反作的艺术手法。七、质疑解疑。质疑1、为什么王熙凤能在等级森严的贾府“放诞无礼”?讨论后解疑: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表明了荣国府的老祖宗贾母对她的宠爱,她在荣国府中有很高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正是这种权势、这种泼辣、这种万般宠爱集一身的优势促使她有了心理优势,从而敢于在众人面前“放诞无礼”。质疑2、哪句话是林黛玉进府后的行为准则和生活信条?讨论后解疑:第一段中写到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以后她 在拜见贾府各类人物时,所表现的小心谨慎,周到有礼,都印证了这一点。质疑3、宝玉所佩戴的“通灵宝玉”在文中有何隐含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