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72363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当前,环境问题已广为媒体、公众关注,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环境保护的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工业污染的防治上,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工业和城市,而占国土面积90%以上的广大农村的环境问题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农村环境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听任起继续发展下去,势必瓦解农业的基础条件,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伟大工程的时候,务必重视新农村环境问题。一、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尽管我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农村

2、量大面广,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总体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分布在乡镇的企业、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排放量的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生活环境质量与主城中心相差较大,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急需改善。(一)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大,虽然推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有机型农药,但还有部分群众使用已淘汰的有机氧等剧毒农药,对大气、土壤等造成极大污染。同时大量使用无机化肥,致使土地板结,地下饮用水氨氮含量增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3、。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低,每年还有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焚烧,不仅污染了大气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有机质。(二)农民不良生活习惯积习太深农民环境意识不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对环境影响较大,存在许多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村民95%以上使用廉价的含磷洗衣粉,并且生活污水绝大多数采用渗排,无序排放。垃圾随意乱倒,柴堆、土堆、粪堆随处可见,家禽、家畜到处乱跑,到处拉粪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且数量较多, 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 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集约化养殖

4、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 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四)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生活垃圾处置系统急需完善由于缺乏基本的排水和拉圾清运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 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大多数的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成为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五)水环境污染比较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建房逐年增多,但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农民建房各自为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无人顾及,农村生活污水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乱倒乱排现象比较普遍;农村生活垃圾没

5、有固定场所,生活垃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乱扔乱倒比较严重,不少垃圾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边,露天堆放的垃圾经雨水冲刷直接流进河溪;“垃圾往水里倒,牲畜死了往水里扔”等陋习在一些农村依然存在,造成了一些地方农村河水水质恶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密度大且不合理的饲料、渔药的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六)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问题在广大农村,除了中心场镇区域使用自来水外,大部分村民均是使用地表水、井水或地下水,如遇旱灾,就存在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供水不足,有的地区水质也不太好,全区大部分村庄没有集中式安全供水设施,大部分村民的饮用水都未经过净化处理,可以说,农村村民的饮

6、水安全始终存在一定的问题。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影响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客观因素,也有内外在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矛盾,根据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影响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没有明确的职权和相应监测设备,基本没有履行环保职责。(二)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政府工作部门宣传不到位,农民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7、加上经济条件原因,也无法顾及。二是一些基层干部重发展轻生态,在抓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没有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发展,对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没有引起重视。三是一些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环保设施不配套或不正常运行。(三)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脆弱一方面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分散、存在使用效益不高的现象。目前农村环保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而这一块在国家总的投入分给农村的很少。所投入的这些有限资金存在多头管理,分散于环保、农业、畜牧、林业、国土、水利、建设等多个职能部门中,导致资金使用效果

8、不佳。另一方面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脆弱,环境污染防治速度赶不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无法满足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的需要。(四)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如不注意环境卫生,垃圾随处扔,污水随便排;缺少科学知识,滥用化肥和农药;畜禽粪便随意堆放,习以为常等等。这些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村根深蒂固,造成污染的主体庞大,污染现象极为普遍,难以根治。(五)农民环境意识低下,思想认识不到位许多农民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环境保护观念淡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为了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 而

9、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 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 盲目施肥, 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 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三、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对策(一)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 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试点, 探索农村治污的新

10、途径和新方法, 抓紧研究制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二)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加强环境规范管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必须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最关键的还是要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速对农业环保的环境立法,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治理建设资金由于农村环境广阔,管理难度较大,因此资金投入是必要的保证。一是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与城市环保同等对待,利用各级政府财政分担一定比例的方式,列支专项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二是采取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参与政策措施

11、相结合。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觉的做好环保工作。三是通过建立沼气池、垃圾临时堆放池、生态果园等,达到农户、自然环境、社会的和睦相处,从而维护好农村环境。(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 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

12、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倡导循环经济,鼓励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的布局,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二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都市观光农业和现代科技农业,结合现有花木产业带、果苗基地、景区、林区等建设提升规模档次;三是以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载体,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四是大力开展和推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尤其在发

13、展节水农业,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农产加工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六)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充分发挥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技术优势,联合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研究与建设。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为基础,着重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设步伐。一是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包括基地、生产、流通、储运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标准和技术、质量要求,加快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贯彻实施。二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的技术指导,按标准建立无公害产品基地,增施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用量,采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

14、综合保防治病虫害,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减少农药使用量。三是按照一定程序对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者进行资格认定,对符合要求者发给证书和标志,准予生产和经营。四是畅通绿色市场通道,加强市场监管,一方面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渠道,设立专柜和专业市场,让无公害产品真正体现其市场价值,鼓励和引导农民的无公害种养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和产品质量检测,为市场提供“放心菜”、“放心肉”、“放心粮”,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要求,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七)加强水污染防治,保证农村用水安全由于我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加之城镇建设的大力推进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使部分次级河流受到不同程度

15、的污染,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饮用水安全,必须得到保障。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以饮用水安全为目标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缔直接排入水源保护区的排污口,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划定农村水源生态保护区域,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强制性保护。(八)推广清洁生产, 加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在农村推广清洁生产, 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途径加以综合利用, 这是治理农业污染的最佳途径。如畜禽粪便和秸秆通过沼气化处理, 既利用了沼气能源, 又可利用沼渣、沼液作果园、桑园肥料; 还有以畜禽粪便为基质加工成复合有机肥料, 既保持了化肥使用简便、肥效快的特点, 又弥补了化肥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还较为彻底地解决了粪便污染环境问题。最大程度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