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数学的研究性预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7236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初中数学的研究性预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初中数学的研究性预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初中数学的研究性预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初中数学的研究性预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初中数学的研究性预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标初中数学的研究性预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认知活动中。在教学各环节中,学生应以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主动地摄取新知,教学的成功以否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否则,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和积极性,学习过程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信息提供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以及学生认知的引导者的身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疑、敢做、敢说”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研究性预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和要求、课本的脉络和学生实际,将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新内容转化为研究专题,主动地

2、获取知识,初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预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自主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探究主动获取新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教材,结合自身特点,策划预习的专题、形式,让他们学习的主动精神有了实施的空间。 二、开放性。 研究性预习的开口很宽,只要与教材新的相应内容有关,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等,都可以成为研究专题。 三、实践性和协作性。 2在探索性预习中,学生可结合专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预习中分组及交流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协作能力,认识集体的价值。 在研究性预习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创设预习问题的

3、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生疑。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预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与所预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弄清求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参与预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预习中,介绍我国数学家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勾三股四弦五”之说,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三边究竟有何关系” ,让学生产生悬念,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预习热情。2、指导、协助学生收集预习问题的信息,让学生做。 指导学生进行“背景式预习” ,即指导学生收集授课的背景材料;“相关式预习” ,即收集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学生可借助图书馆、英特网等媒介,查阅资料

4、、收集信息,指导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摒弃,在相关信息的研究中得出偶然联系,进而归纳小结、进行科学验证并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识别”的预习中,可让学生先自己制作三角形纸板,再根据条件画三角形,经测量、观察、比较,得出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认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推论。 3、讨论与启发相结合,让学生说。 3要改进预习的形式,除个人预习的方式之外,亦可组织“小组预习” 、 “自由组合式预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在讨论中吸收某些关于问题的信息,然后内化处理,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化信息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的表述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讨论时,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讨论活动,不能对学生讨论指手划脚,可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步想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逐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 “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 “分式方程的增根的产生” 、 “根与系数的关系”等课程的预习中,采用小组式预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建构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总之,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把握好预习环节,让学生在预习中研究、在研究中预习,对课堂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在研究性预习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预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