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09章差错控制编码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72206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9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09章差错控制编码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09章差错控制编码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09章差错控制编码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09章差错控制编码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09章差错控制编码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09章差错控制编码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09章差错控制编码教材(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差错控制编码 9.1 引言 9.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9.3 常用的简单编码 9.4 线性分组码 9.5 循环码 9.1 引言 由于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的影 响,使信号码元波形变坏,故传输到接收 端后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由信道中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干扰,通常 可以采用均衡的办法纠正,而加性干扰的 影响则要从其它途径解决。 差错控制编码即是减少加性干扰造成错误 判决的措施之一。 信道编码的主要原理:在传输信息的同时 加入信息冗余,通过信息冗余来达到信道 差错控制的目的。 基本思路:在发送端将被传输的信息附加 上一些监督码元,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 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

2、) 。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校验信息码元与 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发生差错 ,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的关系就受到破 坏,从而接收端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 误。 错误的类型 随机错误:发生的位置是随机的,而且数字 序列中前后之间是否发生错误,彼此无关。 多数情况下是独立的单个数据发生错误。以 随机错误为主的信道称为随机信道 。 突发错误:在一些短促的时间区间内错误突 发出现,密集成群,而在这些短促的时间区 间之间却又存在较长的无错码区间。 以这种突发错误为主要错误形式的信道称为 突发信道。产生突发错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脉冲干扰,而信道中的衰落现象也是产生突 发错码的另一主要原因。 差错控制方法

3、 检错重发法:接收端在收到的信码中检测 出(发现)错码时,即设法通知发送端重 发,直到正确收到为止。 前向纠错法:接收端不仅能在收到的信码 中发现有错码,还能够解定错码的位置, 纠正错码。 反馈校验法:接收端将收到的信码原封不 动地转发回发送端,发送端将其与原发送 信码比较,如果发现错误,则重发。 自动要求重发系统ARQ系统 ( Automatic Report reQuest) ARQ系统的三种工作过程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加入监督码元就称为差 错控制编码,也称为纠错编码。不同的编 码方法,有不同的检错或纠错能力。一般 地,编码中增加的监督码元越多,检(纠 )错的能力就越强。

4、差错控制编码原则上是以降低信息传输速 率为代价来换取传输可靠性的提高。 分 类: 功能不同分:检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 信息码元和附加的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 分:线性码和非线性码; 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分:分 组码和卷积码; 信息码元在编码后是否保持原来的形式不变 分:系统码和非系统码; 纠正错误的类型分:纠正随机错误码和纠正 突发错误码; 编码的数学方法分:代数码、几何码和算术 码; 实例一: “明天14:0016:00开会” “明天10:0016:00开会” 改:“明天下午14:0016:00开会” “明天下午10:0016:00开会” 改:“明天下午14:0016:00两

5、个小时开会 ” 9.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实例二: 000(晴) 001(云) 010(阴) 011(雨) 100(雪) 101(霜) 110(雾) 111(雹) 000(晴) 011(云) 101(阴) 110(雨) 000(晴) 111(雨) 二 纠错码的基本概念 分组码 将输入的信息分成不同的组,对各组信息分 别独立编码,附加若干监督码的编码集合, 为分组码。 分组码一般用符号(n,k)表示,其中k是每组 二进信息码元的数目,n是编码组的总位数, 又称为码组长度(码长),n-k=r为每码组中 的监督码元数目,或称监督位数目。 分组码是对每段k位长的信息组以一定的规 则增加r个监督元,组

6、成长n的码字。在二进 制情况下,共有2k个不同的信息组,相应地 可得到2k个不同的码字,称为许用码组;其 余2n-2k个码字未被选用,称为禁用码组。 an-1 an-2 ar ar-1 a0 k个信息位r个监督位 码长n=k+r 在分组码中,码组(码字或码矢)中码元 的数目,称为码组的长度(简称码长); 码组中把“1”的数目(即非0的数目)称为码 组的重量(简称码重); 码长、码重和码距 码长、码重和码距 在分组码中,把“1”的 数目称为码组的重量 ,而把两个码组对应 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 称为码组的距离,简 称码距,又称汉明 (Hamming)距离。 某种编码中各个码组 间距离的最小值称为 最

7、小码距(d0)。 三 检错、纠错能力 任一(n,k)分组码,若要在码字内: 检测e个随机错误,则要求码的最小距离 ; 纠正t个随机错误,则要求码的最小距离 ; 纠正t个同时检测e( )个随机错误,则 要求码的最小距离 ; 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四 编码效率 编码效率R来衡量有效性: 对纠错码的要求:检错和纠错能力尽量强 ;编码效率尽量高;编码规律尽量简单。 9.3 常用的几种简单分组码 奇偶监督码 二维奇偶监督码 恒比码 正反码 9.3.1 奇偶监督码 奇偶监督码可分为奇监督码和偶监督码两 种,两者的原理相同。 在偶(奇)数监督码中,无论信息位有多少 ,监督位只有一位,它使码组中“1”的

8、个 数为偶(奇)数,即满足 an-1 an-2 a0=0(1) 式中a0为监督位,其它为信息位。 在接收端,将码组中各码元模2加,若结果 为“1”(“0”)就说明存在错码,为 “0”(“1”)就认为无错。 9.3.2 二维奇偶监督码 二维奇偶监督码又称方阵码。它是把奇偶 监督码的若干码组排列成矩阵,每一码组 写成一行,然后再按列的方向增加第二维 监督位。 9.3.3 恒比码(等重码或定1码) 在恒比码中,每个码组均含有相同数目的 “1”(和“0”)。由于“1”的数目和 “0”的数目之比保持恒定,故得此名。 这种码在检测时,只要计算接收码组中 “1”的数目是否对,就知道有无错误。 恒比码的主要优

9、点是简单和适于用来传输电 传机或其它键盘设备产生的字母和符号。对 于信源来的二进随机数字序列,这种码就不 适合使用了。 “5中取3”恒比码:(我国电传通 信中用) 阿拉伯 数字 保护电 码 国际电 码 阿拉伯 数字 保护电 码 国际电 码 1 2 3 4 5 01011 11001 10110 11010 00111 11101 11001 10000 01010 00001 6 7 8 9 0 10101 11100 01110 10011 01101 10101 11100 01100 00011 01101 9.3.4 正反码 正反码是一种简单的能够纠正错码的编码。 其监督位数目与信息位

10、数目相同,监督码元 与信息码元相同(是信息码的重复)或者相 反(是信息码的反码),则由信息码中“1”的 个数而定。 长度为10的正反码具得纠正一位错码的能力 ,并能检测全部两位以下的错码和大部分两 位以上的错码。 9.3.5 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 国内外出版的图书封底右下角印有诸如 ISBN 0-1315-2447-X形式的国际统一图书编 号,这种编号也是一种检错码。第一位数 字是国家代码,“0”美国及其他英语国 家出版物;“7”中国;“1315”代表 出版公司;“2447”代表书名编号;“X (罗马字)”校验位。 9.4 线性分组码 线性分组码,是指信息位和监督位满足一 组线性方程,即其

11、编码规则可用一组线性 方程来描述的分组码。 线性码有一个重要性质,就是它具有封闭 性。即线性码中的任意两个码组之各仍为 该码中的一个码组。 线性码又称群码。 一 基本概念 在(n,k)线性分组码中,每一个监督元都是码 组中某些信息元按模2和而得到。例(7,4 )分组码,设其码字为A=a6 a5 a4 a3 a2 a1 a0 ,其中前4位是信息元,后3位是监督元,可 用下列线性方程组描述该分组码,产生监督 元。 经计算可得(7,4)码的全部码字 。 表91 (7,4)码的码字表 序 号 码 字序 号 码 字 信 息 元监 督 元信 息 元 监 督 元 00 0 0 00 0 081 0 0 01

12、 1 1 10 0 0 10 1 191 0 0 11 0 0 20 0 1 01 0 1101 0 1 00 1 0 30 0 1 11 1 0111 0 1 10 0 1 40 1 0 01 1 0121 1 0 00 0 1 50 1 0 11 0 1131 1 0 10 1 0 60 1 1 00 1 1141 1 1 01 0 0 70 1 1 10 0 0151 1 1 11 1 1 二 监督矩阵H和生成矩阵G 1 监督矩阵H: 设(7,4)汉明码的码字 它有三个监督元,可建立三个互相独立的 监督关系式: 矩阵形式: 简记为 : 或: 其中 是A的转置, 是 的转置, 是H的转置;

13、 称为(7,4)汉明码的监督矩阵。(n,k)线性 分组码的监督矩阵H由r行n列组成,这r行是 线性无关的。 系统码的监督矩阵可写成如下形式: 称为典型监督矩阵。是r*r的单位矩阵,p是 r*k的矩阵。上监督矩阵H有: 2 生成矩阵G: 若将监督方程补充为下列方程: 其中, 变换为: G = 称为生成矩阵。由生成矩阵及信息组可产 生出全部码字。G由K行n列组成,每一行是 一个码字,K行线性无关。系统码的生成矩 阵可写成: 称为典型生成矩阵。由典型生成矩阵得出 的码组A中,信息位不变,监督位附加于其 后,这种码称为系统码。 三 伴随式(校正子)S 设发送码组 接收码组 则发送码组和接收码组之差为:

14、 它是传输中产生的错码行矩阵: 其中: 可写成: 。令 ,称为 伴随式或校正子。 由于E为1*n,为n*r矩阵,所以S为1*r的矩 阵,即r列的行矩阵: 按照上述方法构造的纠正单个错误的 线性分组码称为汉明码。其特点: 码长: 信息码位: 监督码位:r=n-k=m;最小码距: d0=3;纠错能力:t=1。 汉明码的编码效率: 汉明码能纠正一个错码,则要求: 2r-1 n 或2r k+r+1 汉明码的编码效率等于: K/n=(2r-1-r)/(2r-1)=1-r/(2r-1)=1- r/n 可见,汉明码是一种高效码。 四 系统码与非系统码 设信息位为 ,若编码后的 码组为: ,其中 , 是监督位

15、,则称这种码为 系统码。即系统码经过编码后的码组 中前k个是信息位,后n-k是监督位。若 不存在上述关系,则称为非系统码。 只有系统码 才有关系: 系统码 和非系统码 均有: 。 9.5 循 环 码 一 定义及特点 循环码是一类特殊的线性分组码,特点 是循环性。所谓循环码(Cyclic Code)就 是任何一个码字循环右移一位后所得到的 仍是一个合法码字,也就是说这个码在循 环位移运算下具有封闭性。 在代数理论中,常用码多项式表示码字。 (n,k)循环码的码字,其码多项式(以降幂顺 序排列): 例1 (7,3)循环码: 序 号 码 字 0 1 2 3 4 5 6 7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1 1 0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0 1 1 0 0 1 1 0 例2 (7,3)循环码 码组编 号 信息位 监督位 码组编 号 信息位 监督位 a6a5a4a3a2a1a0a6a5a4a3a2a1a0 1000000051001011 2001011161011100 3010111071100101 40111001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