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70731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综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2011地质-2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编 制 单 位: 技 术 科 编制人: 审 核: 总 工 程 师: 编制日期: 2011年 第一章 采区概况第一节 采区位置、范围xx煤业下山采区位于井田东南部,对应的地表位于xx煤业有限公司东部,北部为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及山西xx有限公司,东北部边界为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东部边界为xx煤矿,东南部为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西南部边界为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地表对应均为山梁,此处无水库、河流、堤坝和需要特殊保护的建筑物。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缘,沁安普查区西北部,沁源矿区南部。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东部地层较陡,西部较缓,倾角为3-21,一

2、般10左右。在此基础上发育一系列断层和陷落柱,从目前控制及揭露情况看主要有4个断层和5个陷落柱,具体见下表所示:主要断层一览表断层编号位置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延伸长度mF1井田西北部正NENW20201120F2井田中部正NEENW1010950F3井田东部正NWNE55800F4井田东部正NESE2.62.6500陷落柱一览表陷落柱情况位置揭露工程长轴直径X1北部地表及主、副井300X2北部1、2号煤层井下巷道60X3中部1、2号煤层井下巷道85X4中部风井及1号煤层160X5东南部2号煤层井下巷道155矿开采,但由于该区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水平限制,采高较小,有不少地方遗留了大量的煤柱。

3、采区范围内的断层均已探明,属控制断层,在这些大断层附近小断层发育。综上所述,井田内地层平缓,断层、陷落柱较少,井田构造总体上属于简单类型。第二节 临近采区关系上山采区是经90万吨验收后的首采区;采区回风上山从-980m开始施工,本采区开采煤层为2#煤,上距其16.12m为1#煤层;距2#煤层5.79m为3#煤层,距3#煤层35.99m为6#煤层,距6#煤层19.21m为11#煤层,现在除2#煤层在开采阶段,其它煤层均未进行开采。第三节 井上下对照关系开采范围对应的地表位于我矿西北,地表对应均为山梁、农田,此处无水库、河流、堤坝和需要特殊保护的建筑物第四节 设计采区基本情况此次设计矿井西北部2#

4、煤层剩余的储量。2#煤层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类JM12050kt,SM610k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类为21340k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为9270kt开采2#煤层时,采区的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 2煤层的服务年限为19年。第五节 相邻采区水文地质情况概述经山西xx实业有限公司委托出版了山西康伟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该采区防治水重点为采空区积水探放及隐伏陷落柱、断裂构造的探查,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为中等。低洼处存有部分老空积水,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坚持探放水十六字原则,工作面如过断层、采空区时遇顶板出现淋水应立即汇报调度室,当水量超3m3/h时将人员

5、撤出。第二章 地质构造岩石煤层名称柱 状分层厚特性描述老顶 810m中砂岩,灰及深灰色,石英为主,半园状,泥质胶结,波状层理,层面富炭质,具煤绞。 直接顶 0.6m粉砂岩,灰黑色,含较多的植物化石及炭化植物化石,层理不清。 伪顶/0.3m黑色页岩,质地松软。 煤层2.12.3m2#主焦煤底板 4.24.65m细砂岩,深灰色,石英为主,夹泥质条带。具波状层理,夹薄层中砂岩。图1-1 2#煤层综合柱状图第三章 煤层顶、底板及各煤层的层间距1、1号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上部,上距K8砂岩9m左右,煤厚0.601.04m,平均0.80m,井田西南部变薄不可采,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顶板为粉

6、砂岩,底板为泥岩或细砂岩。在井田西北部出露剥蚀。2、2号煤层赋于山西组中部,上距1号煤层11.6519.70m,平均16.12m;煤层厚度0.652.65m,平均2.14m,属稳定可采煤层,零星不可采,结构简单,局部含1层薄夹矸,顶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在井田西北部出露剥蚀。3、3号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2号煤层5.156.65m,平均5.79m;煤厚0.381.63m,平均0.81m,不稳定,只在井田南部局部可采,结构简单,大多含1层夹矸,单层夹矸最大厚度0.45m,顶底板均为泥岩或粉砂岩。在井田西北部出露剥蚀。4、6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上部,上距3号煤层34.153

7、8.07m,平均35.99m;煤层厚度0.602.65m,平均1.66m,只在井田西北部变薄不可采,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12层夹矸,单层夹矸最大厚度0.38m,顶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底板为泥岩。在井田西北部出露剥蚀。5、9+10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中部,上距6号煤层38.9645.32m,平均42.12m;属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厚度2.002.89m,平均2.38m,结构较简单,含12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0.50m,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细砂岩。6、11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下部,上距9+10号煤层18.9519.38m,平均19.21m;属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0.683.0

8、8m,平均1.82m,结构简单复杂,含03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0.70m,顶底板均为泥岩。 可采煤层特征表地层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m)结构(夹矸数)稳定性可采性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山西组10.60-1.040.8011.65-19.7016.12简单0较稳定大部可采粉砂岩泥岩细砂岩20.65-2.652.14简单0-1稳定大部可采细砂岩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5.15-6.655.7930.38-1.630.81简单0-1不稳定局部可采泥岩粉砂岩泥岩粉砂岩34.15-38.0735.99太原组60.60-2.651.66简单-较简单0-2稳定大部可采砂质泥岩泥岩泥岩38.

9、96-45.3242.129+102.00-2.892.38较简单1-2稳定全区可采石灰岩泥岩细砂岩18.95-19.3819.21110.68-3.081.82简单-复杂0-3稳定大部可采泥岩泥岩(三)煤层对比煤层对比采用沁安普查地质报告对比成果,其对比方法主要采用标志层法,结合地层层序、层间距及煤层自身特点等进行对比,1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上部,K8砂岩之下9m左右,易于识别。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为山西组一层稳定的中厚煤层,下距K7砂岩17m左右。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K7砂岩11m左右,在山西组可采煤层中硫分最高。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K7砂岩21m左右,下距K4灰

10、岩9m左右。9+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K2灰岩为其直接顶板。为一稳定的中厚煤层。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下部,上距9+10号煤层19m左右,下距K1砂岩25m左右。综上所述,井田内标志层发育,各煤层特征比较明显,故对比结果可靠。第四章 水文地质井田主要含水层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是本区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含水层,是开采下组煤(9+10、11号)的主要威胁。岩性以石灰岩、白云岩为主,质纯、致密、性脆,裂隙发育,并有被方解石充填,局部偶见有封闭式小溶洞,可见有角砾状石灰岩,棱角状灰岩碎块被泥灰岩胶结。井田西北部,由于奥陶系石灰岩层埋藏浅,岩溶裂隙发育,含水性强;向东南埋藏深度增

11、大,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变差,富水性变弱,属于富水性中等区。据(本矿区东北6km)沁新矿水井抽水试验,q7.53L/s.m,水位标高932.04m,本井田奥灰水水位标高894908m。2、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主要为K2、K3、K4三层石灰岩,平均厚度分别为6.98m、4.64m、6.20m,总计17.82m左右,岩性为深灰色石灰岩,致密坚硬,性脆,裂隙一般不发育,在井田西北部稍发育。钻液消耗量一般在1.00m3/h以下,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9L/s.m,水位标高1305.42m,属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3、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以中粒砂岩为主,厚度

12、不稳定,局部相变为细砂岩,多为钙质胶结,裂隙不发育,井田北部大面积出露,钻液消耗量0.040.35m3/h,为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4、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多为中、粗粒砂岩,井田内大面积出露,大部分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只形成透水层。在风化裂隙带,钻孔冲洗液往往大量漏失;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区域,于浅部可形成风化裂隙带潜水,21号钻孔钻液消耗量0.30m3/h,一般钻液消耗量在0.5m3/h以下,泉水流量0.22L/s,总的来说富水性弱。5、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岩性为上更新统、全新统的砂土、砂砾,主要分布于井田北部的柏子河谷中,厚度一般在20m左右,由于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条件好,

13、渗透性和含水性均好。(三)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本井田属区域岩溶水的径流区,岩溶水向南西排向广胜寺泉域,在广胜寺泉排泄。石炭系及二叠系含水层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季节性河流补给后,顺岩层倾向径流,在沟谷中出露时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下部含水层中地下水则一直沿岩层倾向径流,部分则以矿坑排水的方式排泄。(四)井田内主要隔水层1、11号煤层至O2含水层之间隔水层:由铝土泥岩、粉砂岩、泥岩、石英砂岩等致密岩层组成,一般厚42.4m,其间的石英砂岩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贯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上阻断了11号煤层以上含水层与O2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2、3号煤层至K4石灰岩之间隔水层:由致密的粉砂岩、泥岩组成,一般厚46.5m,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3、3号煤层以上各砂岩含水层,由于其间存在厚度较大的粉砂岩、泥岩,且各砂岩含水性又不强,因此,垂直方向上2号煤层以上各砂岩含水层基本不发生水力联系。(五)充水因素分析及水文地质类型1、地表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井田北部有柏子河自北西向南东流经本矿北部,平时基本无水,雨季山洪爆发后可达数十立方米/秒。柏子河南部沟谷内平时无水,逢雨季雨水顺沟谷向北东汇入柏子河,再向东南注入沁河。不利于地下水补给,主斜井、副斜井、进风行人井井口标高均高于所处地带的洪水位线标高(调查当地的最高洪水位线标高1150.75m),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