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报告0416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681342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估报告0416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评估报告0416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评估报告0416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评估报告0416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评估报告0416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评估报告0416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估报告0416综述(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自评报告武 汉 航 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我院评建工作从2005年5月开始,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扎扎实实地评建整改,经过不懈努力,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在按评估指标和主要观测点进行分项自评的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请专家组考察审定。一、学院概况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是一所主要从事航海职业技术教育与海船船员培训的高等院校。学院创建于1955年,原名长江航运技工学校

2、,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职工大学。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确定为以“新机制、新模式”试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并经湖北教育厅批准在校设立了“中国长航国际海员培训中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亲自为“中心”题名。2002年3月,学院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更名为“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设有航海系、轮机工程系、船舶工程系、旅游管理系、英语系、公共课部、汽车工程系7个教学系部,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设计与制造、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国际航运业务管理、酒店管理(海上酒店方向)、旅游管理(客运方向)、商务英语、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方向)

3、、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旅游方向)、涉外文秘与办公自动化16个专业。目前,在校学生5660人,其中高职生5601人,成人专科生59 人。学院设有党群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教务处、学工处、质监处、发展规划处、图书馆、招办、毕办、人事处、财务处、设备处、保卫处、总务处等14个职能部门和船员培训中心、外经公司。在册教职员工328人,其中在岗251人,内退63人。2004年学院被交通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国交通系统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4、2006年均被湖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2006年学院党委被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授

4、予“全省高校先进党委”光荣称号。同年学院又荣获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二、自我评估(一)办学指导思想端正1办学定位准确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秉承就业为先、能力为主、富民为本的办学理念,走教育、培训、外派一体化的特色之路,重点做好“校企合作、履约教育、富民工程”三篇大文章,确保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植长航、服务湖北、面向世界,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外派海员教育培训基地,办学生、家长满意的就业型学校。2发展思路清晰学院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于2003年形成了

5、“继续保持办学特色,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拓展办学形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分阶段的工作目标,明确第一阶段为2003年至2005年,实施“321”工程(“3”即增加3000人规模;“2”即把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办成精品专业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即教职工收入翻一番)。第二阶段为2006年至2008年,在办学质量、办学模式、办学效益上均要有实质性突破,基本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近年来,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又及时提出了“迎评达标,创新突破,调整提高,和谐发展,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全面实施

6、就业型发展战略”的发展思路。3教学中心地位突出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一是有部署检查。每年教职代会校长工作报告中都把全年的教学工作作为首要任务重点部署,并提出具体的年度工作目标;日常坚持教学例会制度,不定期检查、分析,研究教学工作;年终与党委班子成员绩效考核挂钩。二是有专项经费。学院经费困难,但始终确保对教学的正常投入,并按标准设置专项经费支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及面上教学改革。三是有专门机构。学院专门设置了质量监督处,对教学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四是有激励政策。学院在职称评定、学习深造、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科研奖励、院内津贴、住房分配等方面,坚持向教师倾斜。

7、即使企业进行三项制度改革,也不把教师列为内部退养对象。4产学结合紧密 学院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围绕服务企业发展和利用企业资源两个主题,做好产学结合工作。一是探索“计划沟通”、“工学交替”模式。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讲授重点以至教学手段等方面与企业沟通,主动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企业生产计划。例如,旅游管理系在旅游旺季,安排学生到游轮、酒店等单位顶岗实习。既缓解了企业用工矛盾,又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加强,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的效果。二是构建“订单培养”、“企业渗透”模式。船舶工程系、轮机工程系、航海系率先开展订单式培养,打破先学习再择业的常规模式,将企业培养目标、专业要求纳入教学计

8、划;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渗透到日常学生管理中,使新生从一进校就具有既是学生又是准职工的双重身份感,不仅增强了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三是建设“漂浮校园”和“人才蓄水池”。学院与60多家船公司或船员公司、船厂、旅行社、酒店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个,使之成为我们“漂浮的校园”,定期安排教师、学生实践、实习,使其实践教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近三年,学院从企业科研、航运、造船、旅游、酒店等领域引进或聘请了一批船长、高工、轮机长等专业技术人才到校任教、讲学,还聘请了一批企业专家为学院专业委员会成员,指导专业建设。四是注重“服务企业”和“回报社会”近三年先

9、后开办各级各类培训班331期,培训船员和职工21631人次,其中,船员培训中心开办培训班 322期,培训21226 人次,为航海业经济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结构逐步完善因受企业办学人工成本所限,学院生师比偏大。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学院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加大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力度。近三年,先后引进各级各类人才9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1人;研究生学历及硕士以上学位7人。船长1人,轮机长3人。目前,学院现有教师192人,其中专任教师112名。从年龄结构看,青年教师87人,占专任教师77.6%,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2人(含在读),占青年教师的25%

10、。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达10.7%,各专业基本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或教学科研骨干。从能力结构看,86名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44人,占该类教师的51.1%. 学院现有来自校外企业及社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27人,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196人,兼职教师比例占到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总数13.7%。2素质不断提高学院制定教职工继续教育及培训进修管理办法、航海专业教师上船劳务外派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学习深造,进修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广泛开展“三育人”教学研讨会、学习孟二冬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教育活动,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

11、强;支持教师著书立说,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支持教师成为本行业圈中的知名人士和活动家,航海专业有的教师成为上海海事局质量管理体系外部审核员,8名教师成为国家、省、市专业协会的副主席、秘书长或理事等职;涌现了一批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 5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和集团先进教师、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1名教师荣获“湖北省十佳导游员”称号。专业教师主动开办的英语试验班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三)教学条件改善与利用 学院举办者(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先后投资1000万元,改建了教学楼、航海训练楼、语音室、室内体育馆,添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举办高职以来

12、,集团给予学校经费补贴3346万元。学院近三年学费收入合计6810.45万元,投入教学经费1811.84万元,占学费收入的26.6%。自筹经费能力不断增强,近三年共计3027.87万元。1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办学需要学院生均教学行政用房8.68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133万元,生均3769元。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座数分别为12台、9个和21个。馆藏纸质图书18.86万册,电子图书17万册,生均图书62册。学院体育馆总面积12380.5平方米,建有风雨操场、两个200米跑道普通田径场,体育器材价值11.1万元,可满足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需要。网站建设实现了院内网上资源共享。2内

13、外结合完善实践教学条件近年来,学院加大对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投入,先后购置了大型船舶驾驶操纵模拟器、GMDSS模拟器、雷达模拟器等大型教学设备,建立起满足专业、课程特点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室或实训室27个。学院各专业分别与中国长航武汉公司、日通商事(武汉)仓储有限公司,武汉港务集团等单位正式签约校外实训基地14个。航海类专业学生按国际公约规定,提前半年到用人单位进行上岗换证实习。其他专业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包船进行认识实习,或跟班顶岗实习。3、充分利用各种职业培训资质学院充分利用中国长航国际海员培训中心、中共长航集团委员会党校-海船船员、汽车驾驶、导游证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安全

14、监督长等培训资质,定期开展各级各类职业资格培训与岗位培训。(四)推进教学改革1突出就业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学院所开专业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及人才需求而设置的。如航海类专业就是依据世界航运市场复苏、海员市场东移、中国航运业发展及长航集团“江海联运”、“江海直达”战略的调整迫切需要大量航海类人才而设置的。同时,随着航运市场的繁荣,催生了中国造船热、孕育了航运旅游热、拉动了港口物流业、带动了航运信息业、内生了货运代理业,迫切需要大量航海类相关专业人才,学院又相继开设了船舶工程、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航运网络管理等与航海相关专业。学院还根据长航集团多元经营及社会需求开设了汽车工程专业。形

15、成了以航海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学院专业培养目标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国际海事公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岗位群知能结构分析,确定了各专业培养目标:即确保培养出符合国际公约、国家法规和用人单位要求的优秀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以航海专业为龙头,全面推进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轮机工程技术和航海技术专业进行了“双套培养计划”(国际就业培养计划、国内就业培养计划)、“双套职业资格证书”( 高级船员证书和普通船员证书)培养模式的探索;海上酒店、商务英语等其他专业进行了“一教双(多)证,双(多)证沟通”培养体系的探索。目前,轮机工程技术和航海技术专业已入选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

16、突出“履约”教育,加强课程建设 学院主干专业按照国际公约(STCW78/95)编制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确定适任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建立职业能力模块表,根据能力模块表中各项能力模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制定模块教学计划,设置了与国际航海职业资格证书接轨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和项目都制定了实训大纲,确定应达到的相应能力标准,使之既符合国际通行的航海教育模式,又充分体现学历证书与适任证书并重、理论教学与评估训练并举的特色。其他相关专业借鉴这种模式,也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为了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学院一是加大教学改革的奖励力度,调动教师投身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积极性;二是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带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