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课件(37张)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567917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课件(37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一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课件(37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一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课件(37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一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课件(37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一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课件(37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课件(37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课件(37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第18课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目录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退出 三国鼎立的形成 练习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匈 奴奴 刘刘 璋璋 刘刘 表表 袁袁 术术 张张 鲁鲁 袁绍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匈 奴奴 刘刘 璋璋 刘刘 表表 袁袁 术术 张张 鲁鲁 袁绍 曹操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曹操字孟字孟 德,我国古德,我国古 代杰出的政代杰出的政 治家,军事治家,军事 家和诗人。家和诗人。 七年

2、级历史第18课 (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 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 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 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 操成就大业。 材料:材料: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 经济上: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

3、耕田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 匈匈 奴奴 刘刘 璋璋 刘刘 表表 袁袁 术术 张张 鲁鲁 袁绍 曹操 200年 官渡之战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十万人 三四 万人 曹曹 操操 袁袁 绍绍 公元公元200200年年 官渡官渡 官官 渡渡 之之 战战 夜袭乌巢,烧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以少胜多 乌巢乌巢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作用作用 官官 渡渡 之之 战战 公元公元200200年年 袁绍和曹操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曹操胜利 时间时间 交战双方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战争特点 结果结果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返回 七年

4、级历史第18课 曹操(155220)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天下形势示意图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看图说话看图说话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人物模拟人物模拟 假设你是当年的诸 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 下形势,为主进言?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曹 刘 孙 孙、刘 联军 刘 刘 刘 刘 赤壁 之战 曹军曹军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赤赤 壁壁 之之 战战 时间时间 交战双方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战争特点 结果结果 作用作用 曹操和孙刘联军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曹操失败 公元公元208208年年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官

5、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 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分析讨论分析讨论 历史使人智慧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 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 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 什么经验教训呢? 前事不忘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后事之师 返回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魏 蜀蜀吴 吴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220220年年 221221年年 222222年年 曹丕曹丕 刘备刘备 孙权孙权 洛阳洛阳 成都成都 建业建业 政权

6、名称政权名称建国时间建国时间创建者创建者定都定都 魏魏 蜀蜀 吴吴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pp)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 你认为三你认为三 国鼎立局面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是历的形成是历 史的进步还史的进步还 是倒退?是倒退? 思 考 题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史实辩析 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 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 写着:“蜀丞相”,曹操身后的大 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 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曹魏重视农耕曹魏重视农耕 魏国修建许多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恢复和发展起 来,来, “ “家家丰

7、家家丰 足,仓库盈溢足,仓库盈溢” ” 。 翻车 屯田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吴青瓷羊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地区的联系。 吴国船只吴国船只 孙吴开发江南孙吴开发江南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图示小结图示小结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 军阀混战军阀混战 曹操曹操(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统一北方) 刘备刘备 孙权孙权 联合抗曹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 208208年)年) 魏魏 蜀蜀 吴吴 天下大

8、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返回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基础题基础题拓展题拓展题课后活动课后活动 练习: 1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 战役是( )战役是( ) B B 2 2、230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 到达到达 夷洲夷洲 D D、牧野之战、牧野之战 B B、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C C、巨鹿之战、巨鹿之战 A A、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识图:识图: A A B B C C A A的建立者是的建立者是 B B的都城在的都城在 C C的国号是的国号是 曹丕曹丕 成都成都 吴吴 返回 吴吴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评说评说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怎样评价曹操? 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 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 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 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 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 一个英雄。” 依你之见呢 ?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怎样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在后世人们心 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 ,成了忠诚和智慧的 化身,甚至有诸葛近 妖的说法.你该怎样 看待诸葛亮?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比较辨别 史书记载: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 年 。 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 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一样吗 返回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实践活动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设计三 国鼎立示意图。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