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古桥 原版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66548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失的古桥 原版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遗失的古桥 原版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遗失的古桥 原版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遗失的古桥 原版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遗失的古桥 原版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失的古桥 原版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失的古桥 原版综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失的古桥(2014年12月1日-2015年3月20日)良渚二小肇和校区406班组长:吴秋萌组员:周心悦 田磊指导老师:高小庭0目录一、 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确定二、 具体实施的步骤及成员分工三、 调查行动的展开1、古桥现状2、古桥的价值3、古桥的保护四、 调查情况汇总和原因分析五、 我们的建议和设想六、 我们的收获遗失的古桥 内容摘要良渚镇处于江南水乡,河网如织,河多桥多。桥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更是见证了历史的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征地拆迁,工业区的建设。这些古桥正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境地,我们以良渚镇勾庄区块为范围,调查研究了古桥的现状,发现很多古桥年久失修,残破不堪,古桥周围

2、环境脏乱差,只有不多的古桥得到了保护,古桥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不是真的不可调和?对此,我们以学生走访、网络查询、实地勘测等形式,多方面多角度调查研究了古桥的现状,古桥的价值,古桥的保护,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整理成文,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古桥,保护古桥。关键词 古桥 保护 拆迁1、 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确定 良渚处于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水网密布,一座座古桥横跨两岸,沟通着大家的生活,桥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那些历经了几百年岁月沧桑的古桥,更是见证了历史的发展。然而,时代的飞速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这些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拆迁、河道拓宽整治、危桥改造等工程的推进,“藏”在农村小河浜

3、的那些古石桥已越来越少,即使还在的也是朝不保夕,随时面临着消亡的境地。 在良渚镇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博园路附近,就有一座农村拆迁后留下古桥,它孤零零的站立在那里,可能考虑到它的古老,没有像其它石桥一样一拆了事。它被水面包围着,不能走通,只能远远观望,厚厚的石板,石砌的桥墩,残破的桥堍,古老又破旧,在两岸现代化的建筑映衬呀,破败中又显得那么古朴典雅,耐人寻味。在良渚镇勾庄村的勾庄工业区附近,也有一座福寿长桥,让人惨不忍睹的是,古桥残破,野草蔓延在石头间,河道附近河水乌黑,垃圾遍地,一些塑料袋横飞,让人叹息不已。当然,更多的是散落在农村河滨的石桥,无名无姓,简单古朴,因为称不上有多少价值,在农村拆迁

4、过程中,更是在推土机的隆隆声响中,消失殆尽。古桥的存在究竟有没有价值?古桥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不是真的不可调和?古桥是不是真的成了“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呢?对此我们既有疑惑,更有一种探求的欲望。 我想古桥作为一个纪念,作为一种回忆,作为传统的一种延续,因此我们觉得做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就确定了主题“遗失的古桥”。我们请教了高老师,老师赞扬我们这个主题定得好,有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个活动,我们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他们是: 我的好朋友田磊和周心悦,一番商量以后,我们开始行动了。二、具体实施的步骤及成员分工我们的课题遗失的古桥我们的成员组长吴秋萌成员田磊周心悦课题的提出了解古

5、桥的现状、价值和保护措施阶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人12月2日主题的确定讨论全体组员,吴秋萌整理执笔12月11日古桥现状的调查研究走访调查田磊12月27日调查资料的整理文字归纳整理全体组员1月24日古桥价值的研究讨论周心悦1月23日现在古桥保护的现状调查和问询全体组员,田磊整理执笔1月25日古桥保护方法的研究网上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周心悦2月17日调查情况汇总,现状的原因分析讨论,写分析报告全体组员参与,吴秋萌执笔3月15日提出建议和设想讨论全体组员参与,田磊执笔三、调查行动的展开古桥现状来自田磊的调查报告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的拆迁,以前的村庄、田地、沟渠都随着挖泥机的隆隆巨响,而被填平

6、,带来的是一座座的工厂,一条条的马路,古桥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命运堪忧,古桥怎样了?我们对此展开了调查研究。因为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走访了良渚镇的勾庄区域, (一)淹没野草间福寿长桥 福寿长桥坐落在良渚镇勾庄村的浅港头,桥下就是流淌至今的郁宅港河,周围都是工业区,和它并驾齐驱的就是钢筋水泥建起来的宽阔大桥郁宅港桥,两者相比,庙长桥显得那么落寞。听旁边的老人讲,福寿长桥是一座古桥,有一走过就发出响声的石板。那厚重的石板,高高的石墩,至今还留在附近村人的印象里。现在我来到庙长桥,发现我几乎找不到它了,只能看到中间的桥洞,桥的两边长满了密密的野草,几乎看不到古桥的身影,唯有河道中间那高耸的桥墩

7、,还是很清楚的,那石头的缝隙间,也是野草斑驳。在古桥旁新造的大桥上观看古桥的,新造的大桥汽车川流不息,更加对比出古桥的落寞,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古桥,现在唯有野草疯长,让我好生感慨。(图片见附件1-3)(2) 残存的万安桥 万安桥在良渚镇行宫塘村,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博园路附近的河道上。万安桥是随着杭州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开发,而保留下来的,以前的河道疏通拓宽了,造起了高高的河堤,唯有万安桥还存残存在那里,变成了河道中的桥,最明显的是古桥中间的石板,长而厚重,就是当年石桥的走道,桥墩也是竖立的两块长长的石板,而两旁的桥堍则残破不全,裸露出当年石砌的石头,零散的堆放在那里, 由于河两岸风景优美,绿

8、树成荫,也由于经常有人维护打扫河道,残存的万安桥仿佛成了遗迹,显示着当年的风采,散步的人们看到这座古桥,都会眼前一亮,而当地的人们经过古桥时,都会遥想起当年的田园风光,感慨变化的巨大。(图片见附件4-6)(3) 发挥余热的谢堂桥谢塘桥在良渚镇谢村的陡门桥,它的旁边就是宽阔现代的通益桥,谢塘桥的南面就是杭州的拱墅区,想当年没有上塘高架,没有宽阔的通益路,只有成片成片的农田时,谢塘桥就是城乡衔接的交通要道,当时的人到杭州去,谢塘桥就是必经之路,歇脚之地。如今的谢塘桥则安静多了,车流人流都从旁边大桥上走过。谢塘桥没有封死,没有毁掉,至今仍发挥着余热,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桥。谢塘桥很长,有两个桥墩,桥

9、面是两块长长的石板并列而成,桥面比较窄,仅供一人骑车经过,桥的坡度比较小,走路骑车并不吃力。桥墩桥面上并没有雕龙绣凤,显得非常古朴简单,桥下的河水静静流淌,和古桥相依相伴。现在的谢塘桥冷清了很多,对比从旁边大桥匆匆而过的人们,从古桥走过的人悠闲自在,三三两两,散步聊天,或站立桥头,眺望美景,间或有一辆自行车骑过。虽然谢塘桥没有了昔日的热闹,但是仍旧发挥着余热。(图片见附件7) (四)改造过的古桥平桥有些石桥,由于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汽车的出现,石桥太小,桥面太窄,或承重能力不够,被加以改造,如良渚镇行宫塘村的平桥,就是被改造利用的一座石桥,利用了原来的桥墩,加固加宽,原先的石板被钢筋混凝土取

10、代,桥墩也砌上了石头,加以混凝土补在裂缝上,从外表看,已经面目全非,很难知道它原先是一座石桥, (五)众多拆毁消失的小石桥除了一些保存较好的大石拱桥,更多的是在昔日河网密布的乡村分布的小石桥,这些小石桥很多无名无姓,构造简单,很多就是一块石板搭在两边桥堍上,桥堍也是几块石头叠一叠。例如良渚镇勾庄村勾庄工业区的李家桥就是一例,只有一个桥堍,残破不堪,石头凌乱丢弃。这些小石桥当年默默无闻服务乡间,可是随着农村的拆迁,很多这样的小石桥都消失不见了,要么被拆毁,要么被泥土埋没,现在去找,有时连在那个位置都不能确定。有些还残存着半个桥堍,也是面目全非。虽然这些小石桥很多都是非常简单的,好像没有多少价值,

11、但是很多小石桥年代久远,至少在很多老人的眼里,小石桥还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在谈论过去往事时,就会提到曾经在小石桥下游泳、捉虾等童年往事。(附件15-18)古桥的价值 来自周心悦的调查报告古桥的存在究竟有没有价值?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真的不可调和?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古桥的价值并不是它们实用价值的弱化而消失,古桥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价值。虽然良渚古桥没有绍兴古桥有名,但是一方水土一方物,良渚古桥自有他的价值。很多古桥往往年代久远,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了,在他们小时候古桥就存在了,虽然我们缺乏必要的手段,确定古桥的年代,但是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古桥是他们回忆生活的一个标志。古桥造型多样,仪态万千,主要有石构

12、平桥、石拱桥等。小桥简单古朴,大桥雄伟壮观,谢塘桥特别长,桥面中间的定心石上,圆盘状的莲花纹清晰可见。而庙长桥则高高拱起,宛如弯月一般,而众多的小石桥则简单平直,两个桥堍搭一块厚重的石板,古朴平和。有些桥面外侧和桥身栏板的内侧均雕刻着云纹等图案,刀法细腻,栩栩如生。桥名多以隶书,楷书等雕刻而成,字体端正,苍劲有力,多为阳刻。古桥工艺精湛,至今保存完整,有很强的观赏价值,石桥见证了历史,为江南水乡增添了几分文化意味。对比钢筋混凝土大桥,更有一份古朴的美。古桥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一部分,古桥深深地融入了昔日的乡村生活中,至今很多地名都是以桥的名字命名的,如良渚镇行宫塘村的立开桥,良渚镇运河村的长

13、桥,良渚镇谢村的陡门桥等,桥名就是地名,虽然有些桥可能不存在了,可是桥名仍旧保留着,作为地名存在着。古桥还具有实用的交通价值和悠闲之地,有些古桥经过整修,还可以供人行走,骑车而过,也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在古桥上,常会有一两个人在依栏伫立,家长里短闲聊片刻,夏日炎炎,傍晚时分,古桥也是纳凉的好去处,清风习习,视野宽阔,也有小孩在古桥上一跃而下,跳水嬉戏。站在小桥上,轻抚它那漂亮的桥栏,眺望四周,也是一道优美的风景。(图片见附件8-14)总之,这些古桥是良渚历史的见证,更是良渚文脉的延续。古桥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河港纵横密布的江南水乡,显示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水乡文

14、化个性。那些凹陷的石阶、光滑的石头、歪斜的石栏,正是历史的“凝固”乐章。 (3) 古桥的保护 来自田磊的调查报告虽然,良渚的古桥很多,但是很多古桥没有得到应用的保护,长期处于失保状态,任其自生自灭。比如良渚镇勾庄村浅港头的庙长桥,就是一例,基本完好,但是犹如弃儿一般,埋没野草间。另外一些古桥,有些桥堍上的石头脱落了,也没有及时的补上,石头缝隙里长了一些野树,也没有及时的铲除,更有一些古桥野草丛生,都快看不出了。更严重的是人为的损害,由于农村拆迁,很多石桥就这样人为的消失了,根本没有研究一下有没有价值,就在挖泥机的隆隆声里,消失殆尽。例如良渚镇的勾庄村浅港头,要建设成为工业区,李家桥就这样变成了

15、断头桥,只有一个桥堍。有些河道由于建设的需要,需要拓宽,比如良渚镇的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在逸居城附近的万安桥,由于商品房建设的需要,要建设成景观河,原先的河道拓宽,万安桥就变成了河中的桥,水包围着桥,桥孤零零地站在水面上。更别说众多的分布于乡野间小石桥,往往农村一拆迁,土地一征用,就消失不见了。还有一些石桥,例如良渚镇行宫塘的平桥,古桥改造,桥身用钢筋混凝土构筑,桥堍加宽加大,只有隐藏在其中的部分石头是原物。严格说来,这样整修后的桥已不能称为古桥,对这座古桥造成了“破坏性保护”。 更让人揪心的事,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很多村人口激增,相应的垃圾也大大增加,可是狠多人环保意识淡薄,将大量垃圾随意丢弃到河道中,臭气熏天,水变得乌黑,水中的水花生、水葫芦等疯长,夏天的时候蚊蝇遍地。古桥置身在这样的河道中,再好看大家也会掩鼻而走。可以说大家对古桥的缺乏保护意识,钢筋混凝土大桥越来越多的取代了石桥,大家求新求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