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与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566521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6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改革与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企业改革与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企业改革与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企业改革与发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企业改革与发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改革与发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改革与发展》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企业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课前讨论 国有企业产权是明晰还是不明晰? 国有企业是不是低效率的同义词? 国有企业要不要进行产权改革?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非改革不可.flv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1979年开始。从改革的主要思路 和主要方向看,分成两个大阶段,1993年是分水岭。 在此之前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框架 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主流是为国有企业“松绑”; 之后的改革从理论上已经走出了“有计划的商品 经济”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转变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体制,改革主流变成 让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1993年以前的国企改革可以分成两个小阶段: 19791985年,改革以放权让利为内容,主要是 针对经营者缺乏自主权、积极性与国企经济效率低下 等问题而设计的。这一阶段的改革使企业经营者获得 了一定程度的权利,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经营者 和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改革从中央政府的利 益让度切入,但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所有权框架,并不 涉及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因此改革不仅获 得了广泛支持,而且成为一种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受 益的帕累托改进。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3、 从1986年开始,国企改革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和制度安排。主流是推行承包制,在国企原有的体制 框架内进一步推进经营权改革。实施承包制的初期, 国有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上缴税收明显提高,但在后 期却出现了企业增效、经济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下降的局面,加上对企业行为的 软约束和普遍存在承包者短期化行为,承包制的结果 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反对。第二种思路是以股份制为 切入点,推进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在实践中,1986 年开始国企股份制改革试点,主要是在国有中小企业 中开展,试点影响面并不大。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1993年国企改革开始了里程碑

4、式的新阶段从放 权让利全面转向产权改革,塑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 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 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按照公司化的要求改革 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形成明晰合理的企业产权关系。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思 路有了新的发展: 十五大提出,“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 、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 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十六大进一步提出“继续调

5、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 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 重大任务”。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 在宏观层面上,国有经济的重新定位或结 构调整,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在微观层面上,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任何国家都有公有事业,都需要为社会提供一 些公共产品,解决一些一般的民间投资不能解决的 问题。因此,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各 国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国家,国有企业的分布 领域、组织状况可能有所不同。 所以,国有企业改革绝不是要大规模“非国有

6、 化”,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并不是要完全消灭国有 企业这种形式,而是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 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集中”,目的是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发挥主 导作用。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控制力 2006年12月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的指导意见提出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 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 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 航运等七大行业,首次明确了国有经济发挥控制力的 具体行业和领域 。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体

7、制改革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从整体上 搞好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项重要举 措。 1998年到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 23.8万户减少到15万户,减少了40;实现利润从 213.7亿元提高到4951.2亿元,增长了22.2倍;国有企 业资产总额从14.9万亿元增加到19.7万亿元,净资产 从5.21万亿元增加到8.36万亿元。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85%的国有中小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 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 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1995年到2003年,国有中小企业由24.5万户下 降到14

8、.7万户,减少了9.8万户;实现利润由22.8亿 元提高到1968.2亿元,增长了85.3倍。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结构调整和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经济布局仍然过宽;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规模小,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差; 部分重点行业缺少行业排头兵; 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还 没有形成。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结构调整和改制的难点 国企改革如何定位?(什么叫关系国家安全的企业 ?哪些是要抓的“大”,哪些是要放的“小”?) 废除国有经济的“官本位”。 三、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

9、模式 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 竞争性国有中小企业宜选择完全放开 (一) 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为社会公共生活所需要,由于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困难 ,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劳务。 特性:A非竞争性:一个人对这种产品消费的增加不影响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B非排他性:难以排除或无法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获得好处。 分类:纯公共产品:国防、公安系统、公共道路、下水、城市美化、污染控 制等。提供:政府并拥有所有权控制权 准公共产品:公立学校、医院、文化设施、城市自来水煤气、邮政电信、新闻传媒 、铁

10、路、国家政策性银行等。企业特点:A社会目标占据支配地位B垄断程度高C存在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企业国有国营模式特征:1、由政府筹资创设提供准公共 产品的企业;2、政府直接任命或罢免这类国有企业的负责人;3、政府对进入与退出 的控制;4、对收入分配的控制;5、政府控制价格与确定财政补贴数额。 (二) 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自然垄断企业(基础产业):包括基础工业(能源(电力)工业、基本原材料工 业: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和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机场、港口、通讯、 水利等) 企业特征:经营目标双重性:利润目标和社会目标;能够更有效率利用资源 :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大规模生

11、产比小规模生产要更有效率;投资具有不可 分性、回报周期长、外部性明显;需适度超前发展; 目标:优化配置资源效率控制收入分配财务稳定 政府作用:明确所有权主体与所有权约束方式双重目标监督投资活 动监督价格形成监督财务状况。 与国有国营区别:1、不是直接经营者,但对 国有资本具有明显控制力;2、对企业实施所有权约 束;3、可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和实现形式;4、承担 决策责任 垄断企业维持与控制:A政府通过设置进入 许可;B通过直接间接控制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企业资源利用率、控制收入分配目标。 (三) 竞争性大型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 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是指那些国家投资建成、基本不存在进入与退出

12、障碍 、同一产业部门内存在众多企业、企业产品基本上具有同质性和可分性、以利润为经 营目标的国有企业。(分布在加工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 改制成为法人企业:没有行政干预、产权明晰、产权主体多元化、管理科学、 国家有限责任。 条件:明确产权关系明晰: 1、明确债务债权关系、产权归属等 2、追求利润最大化 3、明确权益与责任 4、产权排他性 5、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6、法律保护。 (四 )竞争性国有中小企业宜选择完全放开 国有中小企业特征:企业规模小、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产业重要性 低、传统国家控制力低、国家风险大于收益。 构建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公有制主体地位) 全面评价选择改造方式 资

13、本经营杠杆推动兼并重组 与债务重组结合 员工持股 好的出售 亏损破产 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市场方法、好的企业主动改制、开放性竟价、国际接 轨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受所有者权益的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原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 p 地方政府缺乏管理国有资产的积极性。因为地方只 拥有所辖企业管理权,不能获得作为出资人的收益。 p 政府多个部门分别行使出资人职责,难以单独对国 有资产全面负责,所有者缺位局面难以根除。 p 政府兼具双重职能,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导致行 为混乱。 第一节 国有企业

14、改革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2003年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 立,省市级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于2004 年建立起来了。这次改革的宗旨十分明确,那就 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 职责,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人、管事和管资 产相结合,权利、职责和义务相统一。国有资产 管理的唯一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推进中的主要矛盾和难点 u在机构设置上要避免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蜕变 成行政机构; u在职能界定上要明确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 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处置、使用和收益权,对所投 资企业拥有股权,不再有行政隶

15、属关系; u在职权划分上要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既要维 护中央进行宏观调控所依赖的国有资产基础,又要 避免中央管得过多过死,还要防止造成地方之间经 济利益新的严重不平衡; u在监管制度上地方政府如何掌管这些资产,如何 对地方政府进行监管。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四、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股东大会 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 企业外部治理 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 企业内部治理 企业治理结构是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国有企业改革重中 之重的任务就是要加 快完善治理结构。但 是,企业治理也不是 万能的,在完善企业 治理结构的同时,也 要注意防止企业治理 “失灵”。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四、企业治理结构

16、的创新 一是要注意防止在治理结构安排上的生搬硬套。 二是要防止现代公司治理“决策外部人化”带来的影响。 三是要防止治理机制运行中的失控; 四是防止以特殊约定弱化公司治理; 五是以公司治理结构淡化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 第二节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 一、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1997年,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 而且应当多样化。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 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 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 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 义也可以用。 2002年,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除极少数必须 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 合所有制经济。 第二节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 二、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一是要更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