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66358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8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 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 本次规划的范围:市域地区:包括远郊卫星城、重要中心镇及风景名胜旅游区; 面积为 16800 平方公里。 重点规划区:市区,包括城市中心地区及边缘集团地区;面积为 1040 平方公里(规划调整后约 1090 平方公里) 。 规划年限:近期目标年为 2010 年;远景目标年为 2050 年;远期年限考虑 20- 25 年;由于缺 少对应期限城市总体规划有关数据的支持。 因此, 本次优化调整未明确轨道交通远期规划的年限。 研究范围:北京行政辖区及周边地区。 北京地铁始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 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 做过

2、多次地铁线网规划的方案调整。 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是在 1992 年总体规划基础上, 于 2000 年进行局部调整后的方案。 但 “限 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未能对线网的规模做严格的论证,对线网的布局方案也未进行必要的定量分 析评价,加上北京的城市总体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的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 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此,北京市政府决定重新修订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按照委托方的要求,项目的研究进程分初始报告(2001.8- 9)、中间报告(2001.9- 2002.1) 、最 终报告(2002.1- 5)三个阶段进行。 2、规划主要内容规划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对于研究范

3、围、内容、深度、方向、目标、技术路线、技术手段等,在技术建议书基础 上深化 各项内容的工作大纲 北京城市发展的审视 既有轨道线网规划和建设的审视 对本次规划面临挑战的认识 第二阶段: 相关专题研究(运营、市郊铁路、技术经济政策、既有网络评价等) 轨道交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策略 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远景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方案 第三阶段: 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的深化 近期轨道交通实施方案和建议 成果制作 3、主要成果主要成果 根据计划任务书 、 技术指南的要求,项目终期报告分为三篇:前提篇、方案篇、深化 篇及技术图纸、 前提研究篇 汇集各相关部门与专家的意见的同时,对北京城市发展前景分析;北京 2

4、 城市交通发展前景分析;既有国铁利用分析;既有轨道网络分析;交通走廊分析;规模 论证。 方案设计篇包括轨道网络构架;初始方案与客流分析;初始方案评价;推荐的远景 和近期方案和利于交通改善的建设时序,以及运行和工程可行性分析;建设的必要和可 能性分析等。 深化技术篇包括系统选型;线路敷设方式;运营管理;换乘枢纽分析;的设计等问 题、车场基地规划、联络线分布;环境保护;投融资模式;北京轨道交通发展政策和建 议。 4、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结合技术指南的要求, 计划任务书要求的时间,在甲方提供的资料信息、交通模型的条 件下,本次规划考虑按如下技术路线进行: (1)以轨道与城市发展策略、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结

5、合为出发点,综合分析城市发展机遇、城 市发展战略、城市土地开发市场化、城市交通现状与发展、城市交通运营模式变化、市 郊铁路问题和既有线路的情况、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对原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轨道交 通规划的冲击和发展的影响,重新确定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2)在对前提性问题有所把握的基础上,按照轨道交通总体规划的目标,选择与北京城市发 展相适应的轨道交通模式。以公交导向土地发展(TOD)引导城市结构和城市布局的形 成、引导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外围疏散为目标,促进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和重点地区的建 设。 (3)将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大北京都市地区形成和引导合理城市形态结合起来, 寻找城市固

6、有的和潜在的客运交通走廊,使城市客运交通走廊的布局与城市发展战略协 调一致,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4)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基础,将城市地铁、轻轨交通和市郊铁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统一规划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和重要衔接点,形成网络稳定的基本构架。为形成便捷、高 效、环保而安全的城市交通网络打下基础。 (5)为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效益,配合研究与之相结合的土地开发策略和城市交通政 策、需求管理策略,研究轨道交通与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策略,并提出建议。 (6)研究国内外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趋势、经验、特点、问题,选择和建议适应北京城市轨 道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制式和运营方式。 (7)近期规划,要综合

7、考虑利于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问题、奥运会交通组织和城市发展的引 导问题。充分考虑与目前已经形成的线路和近期将要建设的线路的整合,结合城市渐进 的发展策略提出城市轨道网络实施的次序,并考虑实施可行性。 (8)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规划设计,考虑落实规划线路、枢纽和场站等问题。 3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技术路线框图 支持轨道交通规划政策与措施 城市发展 策略 城市总体规划、 交通规划 北京都市区 发展策略 旧城改造规划与 中心区发展策略 城市客运交通走廊布局 城市发展的前景与机遇分析 北京 2008 奥运会 城市化和行 政区调整 城市土地开发 市场化 区域交通网络的发 展与产业结构

8、调整 城市交通特征 轨道交通的特征已有线路的利用 城市布局形态 城市轨道交通模式选择 轨道交通的 经营策略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 方式衔接策略 轨道交通方式与 土地发展形态结合 城市土地 开发政策 城市交通需 求管理政策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客运交通需求分析 轨道网络规划方案评价 服务水平 客运规模 规模论证 与城市规划的 配合 促进交通发展 战略的实施 实施条件 交通衔接 系统选型与衔 接 实施条件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线路走向场站布局换乘枢纽线路型式 近期线网规划方案 实施次序 与现有线路的衔接近期线网规划城市发展策略 城市公共交通 经营与发展策略 不同交通方式之 间的衔接策略

9、4 5、规划构思规划构思 (1)研究分析为先导研究分析为先导 以研究分析城市和交通发展的前景为主, 确立北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多 大规模的轨道交通系统, 什么时机建设轨道交通?对方案的前瞻性和必要性给予把握。 研究 的基本结论如下。 中心城区将由单核结构向多核结构转变; 城市将由圈层发展向轴向发展变; 城市在 未来五十年将进一步向完整紧密、相互交叉渗透的区域“网”状结构发展;城区辐 射的范围将扩大到 70KM 的圈层;重点发展方向宜在东和东南方向。城市空间鼓 励发展象限在东和东南部。 北京如果不能在最为关键的 10 年大规模地建设轨道交通网络,公共交通将在与小 汽车的竞争中处于

10、下风, 北京城市交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北京必须采取大规 模、低成本、外延式的发展策略。 未来的 50 年,城市的交通出行距离将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不仅满足交通出行需 求,而是考虑未来人的社会需求;辐射 70KM 交通圈内的出行,轨道交通运行速 度是关键; “二环以内”核心区是轨道交通支持的重点地区。 城市主要交通走廊,市域交通走廊为六个轴向,其中最为重要交通走廊为:东部和 东南方向的走廊是城市未来主导的向外发展轴, 可能延伸与未来京津唐都市区成为 一体,形成跨区域发展的走廊。东北方向受机场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走廊。在城 市中心城区,最重要的交通走廊呈“米”字形的结构。东西方向仍然是主要的

11、交通 走廊。 南北向的交通走廊在全市交通走廊的地位将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减低。 东南到 西北、 东北到西南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交通走廊, 在城市幅员开阔的东南发展轴有 较大的发展空间;沿三、四环之间走廊在近期开始显示其重要性;城市的重点地区 (如:金融街、CBD 商务区、重点旅游区)也会出现向外辐射的交通走廊。 在对城市与交通发展认识的基础上, 在前提性研究分析的支持下, 规划针对未来城 市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出行需求特点, 确定了轨道交通发展的目标、 轨道线路的功能 划分、 系统服务的技术标准, 通过国内外分析对比和计算确定了轨道线路发展规模 (近期约 300KM,远期约 1200KM) ;并为了未来

12、实现分区域交通需求管理、历史 名城的保护, 对轨道交通线网覆盖程度和作用在不同区域定位。 为规划方案的立论 奠定坚实基础。 (2)网络构架和方案研究为核心网络构架和方案研究为核心 在前提性研究基础上,划分了轨道交通线网的功能层次,明确市域快线:服务长距离交 通走廊,满足地区间联系的要求,速度和直达性为主要考虑因素;市区干线:主要考虑线路 5 覆盖区域的可达性为重要因素,尽量提供不同线路之间直接换乘。 市域范围:提出三线六轴四个半环 “网络状”构架。规划的三条辐射状区域快速直径 对角线串联六个轴向的城镇和卫星城, 直达市中心, 带动城市发展轴向上卫星城镇的发展。 两个半环线沟通市区重点地区、近郊

13、重要卫星城镇及机场的联系。支持中心城区多核结构 的形成;外围两条快速半环线加强城市东部发展中心与边缘集团、重要卫星城和机场的联 系。市区范围:线路构架是在对交通走廊分析基础上,在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对既有方案 进行评价调整形成的。既有轨道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不支持城市“多核、分散集团” 式布局、发展卫星城镇战略(2)功能单一,区位服务定位不明显、不利于交通需求管理措 施的实施。 (3)平行线路无法换乘(4)线路按道路特点为主编制方案。 (5)属客流引导性 线网。 (6)中心地下空间资源已预留。市区线网在对既有线网给予继承的同时加以调整。 即:在原规划市区线网“三纵三横加上 2 号线环线”结构的

14、基础上:将尚未建设的两横一 纵中的一纵 8 号调整东北到西南对角斜线 M15;原 6 号线调整形成西北到东南的对角斜线 M12;形成轨道线网对 米”字形交通走廊的服务。这 6 条辐射结构线在城市的重点地区交 汇,以支持奥运会的举办和中关村、CBD 地区的发展。形成 “两纵两横两对角斜线一环” 市区干线网络构架。将市域和市区线网叠加,形成整个轨道网络的构架。 (3)专业技术深化工作为支撑专业技术深化工作为支撑 在方案规划的同时,对轨道相关专业技术进行深化工作。如:国铁利用分析、系统选型、 线路敷设方式、运营可行性、工程可行性、换乘枢纽型式、车场基地规划、联络线分布、环 境保护、投融资模式等,并对

15、北京轨道交通发展提出政策和建议,以保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和实施性。 6、技术特点与创新技术特点与创新 (1)提出了轨道交通线网的功能层次和等级,明确了每一功能层次线网的服务功能和技 术指标。 (2)坚持以枢纽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原则,所有轨道交通线路均通过城市中心和主要发 展极的中心, 并以城市重点开发地区为核心布局枢纽, 以 TOD 模式支持和引导城市 向主导方向发展。 (3)所有轨道交通线路均实现两两换乘,提高整个线网系统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效益。 (4)规划采用以枢纽为核心的编制方法,在节点设计和线路设计中考虑弹性和伏笔,利 用轨道线网枢纽的战略布局,实现轨道线网的弹性规划(接点、线路) 。 (5)通过枢纽合理布局,整合城市客运枢纽和不同等级的轨道线路;实现轨道与其它交 通系统(公共交通、私人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衔接,实现轨道网络与城市 道路网络拟合而互补的战略布局。 (6)在结合用地、工程、运营、系统技术等基础上,通过对初始方案构架的构思和研究, 定性和定量评价、比选形成方案,使方案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6 附图 图 1城市空间重点发展方向分析图 图 2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市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