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新教材教学案例体会.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661384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新教材教学案例体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新教材教学案例体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新教材教学案例体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新教材教学案例体会.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案探究 验 征 性 实 验 与 揉 究 性 实 验 在 中 掌 丫 匕掌 教 掌 中 的 应 用 新教材教学案例体会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 中学 丁玉娟 一 、教学案例一 1 问题的提 出 中学化学新教材习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向稀 N a O 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再逐滴滴 加新制的氯水, 溶液红色逐渐变浅并褪去。 对上述现象 :甲同学认为是氯水 中的酸中和 了 N a O H; 乙同学认为是氯水表现出漂白性 , 由于漂白而 使有色物质褪色。请设计实验探究甲和乙哪一位同学 的观点是正确的。 2 - 口 题的解决 A 验证实验: 学生按上述实验操作 , 重现实验现 象。( 学

2、生发现上述现象是可以再现的) B 理论探究: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探讨 : 如果甲同 学的观点正确, 那就是酸中和了碱 , 而溶液显红色是因 为酚酞遇到了碱, 如果再加溶液就又可以变红色; 如果 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那就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将有色物 质漂白, 而且是不可以恢复的, 那么再加 N a O H溶液就 不能变红。 所以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 N a O H溶液, 如果 溶液又变红色, 则甲的观点正确, 如果溶液不变红色 , 则乙的观点正确。 c 实验验证: 学生按讨论的内容做实验, 结果在加 入 N a O H溶液后不能变红色。 说明乙的观点是正确的。 实验后有个学生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

3、 老师, 加 N a O H后溶液是没有变红,但为什么又会有轻微的混 浊? 那混浊物是什么?学生的探究、 疑问随着实验现象 的出现又产生 了1 3 教学体会 探究主要是培养学生敢于思考的品质 ,更注重思 维过程和思维发散性的培养 , 在中学阶段, 主要是培养 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 口,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及对 新问题的再思考。但也不是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个题 目虽然多次给学生讲过 , 也采用过多种方 法, 但最好是在实验室先验证, 后探究。而探究的方 法, 一种是由老师理论引导 , 找到方法 , 再实验证实。 第二种是将相关药品放在实验台上 ,供学生选择 , 让 学生自由实验。学生实验有

4、做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然 后选择做成功的学生让他讲述方法、 原理 、 结论 , 师生 共同归纳; 最后, 让原来没有探究出实验方法的学生, 再按正确的方法验证一次。 相对来说第一种方法节省 时间, 第二种方法虽然教学时间长点, 但更能培养学 生 的探 究能力 。 二、 教学案例二 1 问题的提 出 新教材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节中涉及 F e 3 + 、 F e 2 + 转化的活动与探究。其中包括 F e 蚌的检验都 可以让学生看书、 动手去验证, 但其转化应以探究性实 验的教学方法进行 。 2 口 题 的解决 方案 1 :先分析 F e 2 + 转化为 F e 3 + 时, F e 2

5、+ 本身作还 原剂, 需加氧化剂 , 如 : 氯水 、 双氧水; F e , + 转化为 F e + 时, F e 3 + 本身作氧化剂, 需加还原剂, 如: F e 、 c u等。 详细操作设计 :取一只试管加少量 F e C 1 溶液, 再 加 K S C N溶液, 不变红 , 加入氯水后, 立即变血红色, 说 明 : + 转化为了F e ”。 同样取一只试管加少量 F e C 1 溶 液, 加 K S C N溶液变为血红色, 再加 F e 后, 血红色逐渐 褪去, 说明F e , + 转化为了 F e 。然后由学生验证。 方案 2 : 老师不作讲解 , 学生通过看书, 相互间讨 论 、

6、探究, 并作实验验证。老师请一个做成功的学生讲 内 蒙 古 怒 L 他的做法和结论,最后原来没有做成功的学生按照做 成功学生的方案去验证 这样的教学过程也体现了分 层教学的要求 。 3 大胆探 究 学生探究课本上 F e 3 + 、 F e Z + 的转化活动之后 , 增加 了判断维生素 C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的判断探究实 验( 告诉学生 , 维生素 C能与 F e 、 F e + 中的某一个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 ) , 然后让学生大胆探究。 4 学生活动结果 : A 在 F e C 1 溶液中加人维生素 C , 再加人 K S C N溶 液后不变红, 证明维生素 C具有还原性。 B 在 F e

7、 C 1 溶液中先加入 K S C N溶液 , 溶液变血红 色, 再加人维生素 C, 溶液血红色褪去, 证明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 C 在 F e C 1 : 溶液中加入 K S C N溶液 , 溶液不显血红 色, 加人维生素 C之后也不变血红色。说明 F e C 1 不与 维生素 c发生反应, 证明维生素 C不具有氧化性。 D 在 F e C 1 溶液中加入维生素 C之后 ,再加入 K S C N溶液 , 溶液不变血红色, 说明 F e C 1 不与维生素 C发生反应, 证明维生素 C不具有氧化性。 5 教 学体会 这个知识点, 在多个班级讲过, 其中一个班基础较 差,按方案 1 教学,实

8、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方 法。第二个班基础较好 , 但自己心里还是不放心, 告诉 学生, 维生素 C具有还原性, 学生在转化实验设计过程 中,多数能够应用维生素 c与F e 3 + 反应来实现 F e 3 + 到 F e + 的转化, 从而完成了以验证 、 探究相结合的实验。 第三个班和第二个班基础相同, 但在教学中, 我大胆放 手, 完全改成了学生探究实验( 结论和方法见上) 。 然后 教师点评 , 教学效果很好。 三、 对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初步认识 1 验证性 实验和探 究性 实验的关 系 教学中因学生和教师的特点不同, 教学环境的不 同, 选择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 探究性实

9、验的探 究特点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中采用开放性 、 合作式 的方案, 但必要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 ; 验证 性实验因其谨慎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 基础理论方面, 也不可忽视。而初学以探究为主的知 , i 论 研 究 Et M 版 EN GG A0Y u 识, 可能随着知识量的增加, 熟练程度的提高, 理解能 力的提高逐渐以验证为主, 从验证到探究 , 再从探究 到验证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成长的过程。 验证性与探 索性是密切联系的, 探索的过程离不开验证 , 验证的 过程同样也可以充满探索。 教学中某个环境侧重某种 教学方法 , 教师要灵活应用 , 合理协调 , 不能机械应 用。

10、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应是“ 如何改验 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的问题, 而应是“ 怎样使验证 性实验更多地蕴涵探究性” 的问题。由于探究是学生 能动地求索, 所以教学中要提倡学生探究 , 让学生带 着问题思考, 带着问题学习, 教师不能替学生设计好 一 切。 2 理论探究的局 限性和 实验探究的限制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是侧重理论 探究, 通过理论探究来推断和验证假设, 基本模式是 : 如果出现什么现象, 就说明什么结论。 这种理论探究是 不能得出实验结论的, 所以理论探究有其局限性, 如案 例一。只有到实验室, 才能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探究对 不对, 才能真正得出结论。

11、 而教学中这种实验探究及其 结论又受实验条件( 包括浓度 、 温度、 试剂纯度、 仪器精 度、 学生个人基础 ) 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 在实验中有时 甚至得不到实验结果 , 也可能得到错误结论 , 所以实际 教学中往往是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相结合。在理论探 究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探究意识,目的 不是要得 出实验结论 。 3 在一 定条件 下尽 可能将 验证 实验转化 为探 究实 验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信息、 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 意义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不能由他人所代替的。教材里 的部分实验基于安全、 规范等因素考虑, 所安排的“ 学生 实验” 大多数是根据课本设计好的方案, 由教师提供实 验试剂与仪器, 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最后填写“ 实验报 告 ” 。 这种程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分析、解决问 题能力的建构。 为此, 应根据客观条件和学生认知结构 的特点,有选择地将一部分验证性的学生实验改为探 究性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