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实验改进.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65897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传播》实验改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的传播》实验改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传播》实验改进.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自然教学1999年第12期实验写吻舞湖北省编教材自然第十一册第5课声音的传播)教学难点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因为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这一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必须要有充分的想象才能绘出声波的“画面”。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实验和一个例子。实验是敲鼓使周围纸屏上长方形缸然后在一端用玻璃刀挖一个圆孔(。二:.scm)用塑而膜封严(防漏水)再在外部粘撰厂个口径差不多大的扬声器(3.w瞬)同样用胶密封好然后将扬声器用大头钉钉(或焊接)在录音机外墩音柱上这个装置就做好了。使用前先将缸内注的小环运动用来帮助学生感受声波那一圈一圈无形的力量不断传出去的情景。例子就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借助水波去想象声波。

2、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达到以上层次实验不仅难以组织而且效果也不很理想学生对“声波”这一概念的建立总觉得模糊。我将教材上的实验和例子合二为一设计并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声波显示装置不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淹没大半孔)放在投影仪上。上课时打上散的幕扩.节廖魏调步按下录音机的放音键播放一段打击乐在投影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波从塑料膜处一圈圈不断向的情景。而且随着音乐的节奏加上老师不断玻璃缸大头针接录音机)子子鹦竺丫丫音量变化水中的波纹也随之变化既鲜明又形象飞学生对声波这种无形的事物很快就形成了一种清晰的表象。为后面概念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感性基础几乎不用老师引导他们就能

3、轻松地得出“声音以声波加方式以声源为中心由近而远地向四面八方传播飞的结论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卜.当然严格地讲水波与声波有着显著的奉别(水波只限于水表而声波是立体的空间)这一点教师可作适当说明但不作学生掌握的要求因为本教材只需让学生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故此装置在小学自然阶段应是适用的。饭多这个装置是这样制作的我先用玻璃胶粘接好一个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小学(妇2600工称冬莎在教学毛细现象时许多人认为:一要找到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太难了使用一般的塑料管又不能产生毛细现象。老师们常为此大伤脑筋。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种极为简便的方法使塑料管也能产生明显的毛细现象。其具体做法是:(l)先将

4、塑料管浸人碱水中五分钟以除去管内表层的油污等。(2)捞起塑料管将其完全浸人饱和的食糖溶液中约二到三分钟。(3)捞出塑料管用干抹布擦去管外的液体即可。(4)采用这种做法的原因是因为糖分能使管内表层始终保持润湿。因此做起实验来便得心应手了。江苏省金湖县教研室(211621)江苏省金湖县金河小学编者的话实际上这样处理过的塑料管已经变成了可浸润的材料水分子可沿着管壁向上“爬”了。称这丰攀乍史计实验戈欠周良好耿健在教学义务教育教材自然第十二册第七课近视眼的形成和预防时我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给每个学生一只汽球让学生给气球少吹一点气用细线扎紧用两手指捏住汽球两端把气球当成晶状体上面的红线代表晶体状上的肌肉两手指用力气球就鼓起(相当于晶状体凸度变大)手指一松气球恢复原状(晶状体凸度变小)重复几次让学生充分感知两手指用力时间长了(肌肉收缩)你看有什么感觉学生从实践中感知肌肉收缩时间长了会造成疲劳就这样轻松地理解了近视眼是由于看近处物体肌肉长时间收缩造成疲劳而不能恢复原状的结果从而为理解预防近视眼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湖北省襄阳县竹条镇九家村小()份3张启东阔松森怎样使塑料佃管也产峨毛佃现象4411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