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信息专业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李校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5724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信息专业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李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信息专业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李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信息专业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李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化信息专业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李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化信息专业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李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信息专业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李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信息专业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李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李校) 作者: 日期:2 优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李 佩 球现代社会是学习化、信息化的社会,如何为每个学生设计发展蓝图,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我校发展急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正好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指引。我们在学习中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觉得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校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为突破口,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2、,给语文教学带来更多惊喜、带来更广阔的天地,使语文学科教学更具生命力,更具时代性。关键词: 整合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一、成立研究机构。语文科组成立了课改核心组,核心组成员由正副校长、教导主任和语文科组长、备课组长、实验课题组长、骨干教师等组成,并制定相关研究制度,坚持落实科研常规工作,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一活动、每月一研究、每期一汇报”活动。二、确立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它的基本特点,根据我校总课题提出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确立“以读为本、自主探究、以生为本、自主发展

3、”的教学思想,建构 “自读自悟自定向自主探究自运作自主交流自评价拓展创新自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三、具体操作方法。(一)明确研究目标。 1、总目标:我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以小学语文教材为载体,以计算机网络为认知工具,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并获得自主发展为目标。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从教学环境的创建、模式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变革,使计算机网络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阅读感悟、体验情感、拓展知

4、识、积累语言、综合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自主发展。2、具体目标:(1)建网、建库、建队,创建网络教育大环境,为课程整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2)建构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新模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4)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培养和发展学生搜索、处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5)利用学校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开发一批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软件,提高师生素养。(二)设立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推动课程改革,以课题研究促进师生自我发展”是我校开展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根据我校语文教学

5、中的实际问题与发展需要,我校在语文学科中确立了3项研究课题: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2项,分别为:“实施网络环境和语文教学整合,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子课题:“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校确立了12个实验班,12位实验教师,占全校语文教师总人数的1/2,全校语文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分成3个课题核心小组开展研究,力求达到“人人有专题,人人来参与,人人出成果”的研究目的。(三)实施校本教研。我校以“理念引领、课例反思、集体研讨、专家指导、行动跟进、总结提升”的校本研究方法开展课题实验。

6、在实践研究中,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放在首位,经常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讨活动,以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并跟课题专家们搭建合作平台,邀请有关专家如:广州教科所冯国文主任、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等亲临指导,并开展“一课多反思” 与“多课多反思”的研究活动跟踪落实,要求教师每学期进行“五个一”成果汇报,包括:一个教学设计、一个课例反思、一个课例评析、一个优秀课件、一篇教学论文(课题报告)。通过校本教研让教师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为教师的成长开辟一条宽阔大路。 (四)探索课堂模式。 1、建构网络环境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新模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搜集处理信息

7、、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和自主体验,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在网络环境中进行阅读教学,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基于这种强大优势,我校经过实践研究,摸索出网络环境下开展阅读教学的方向和步骤,提炼了基本操作模式:自主感悟 自主探究 互动交流 拓展创新本模式遵循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本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课前辐射,向课后延伸。既有利用网络课前自主感

8、悟的过程,也有利用网络课后延伸的过程。(1)利用网络“引路”,为学生创设自主感悟,发现问题的契机。 在网络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开启思维的第一步。课前预习时,我们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感悟的资源。如学生预习长城一课,想了解长城的历史、传说和相关知识,只要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就会搜集到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自主感悟的情境。运用网络功能,调动声音、图画、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自主感悟、发现问题的契机。如在教回声五彩池长城等课文时,通过歌曲、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2)利用网

9、络“探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空间。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利用网络环境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我们通过互联网和老师制作的网络课件、专题网站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如狐狸和乌鸦太阳黄山奇石等,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3)利用网络“突围”,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合作析疑的平台。我校通过留言板、网上论坛等交流方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实现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交流的机会。互动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伙伴式”交流,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学习内容相同的学习者,和他们结成伙伴,互相讨论;“竞争式”交

10、流,几个同学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各自谈自己的看法,并在网上作评价;“协同式”交流,对于个人探究有困难的问题,可以几个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4)利用网络“深化”,为学生寻找拓展创新、自主发展的舞台。在教学中,以网络为载体,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学生创设情景,给学生一个敢想敢创的空间,给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如在教学月光曲时,让学生一边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一边进行大胆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课后,我们依托网络,针对性的开展拓展阅读。有: “一篇带一篇”读,如学习了海底世界,就推荐学生网上阅读海底漫游记;“以点带面”读,如学了丑小鸭后,就让学生上网查找”安徒生童话

11、”大量阅读;“同一主题系列”读,如学完燕子,就让学生上网查找描写春天的文章拓展性阅读。实践证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幅度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和语文能力的提高。2、利用信息技术,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领域。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为了使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我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为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展示提供了广阔、自主的平台,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我们除了利用互联网开展综合性学习外,还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多个专题网页如:长城风长征等,为师生创设进行调查、

12、实验、观察、体验、交流、协作多种形式的学习空间和舞台,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活用能力。这正切合了大语文观教育思想。如老师上语文综合活动课有益的动物时,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搜索了大量的关于有益动物及保护动物的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素材,还利用论坛或班级留言板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我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实践,亲身体验,在活动中有所感受,有所发现,逐步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四、实验成果。创设优良的网

13、络教育环境,开启师生的智慧人生,促进自我发展是我们实验研究的最终目的。现在,我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蓬勃发展,建构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大语文”教学体系,以创新性的教学推动创新性的学习促进师生协同发展,成果显著。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促进教师自我发展。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发展,老师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科研能力不断攀升。(1)开发了一批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语文教学软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校全体师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开辟了“小天地,大课堂”的现代教学途径。在三年时间里,成功开发了一大批语文教学软件。如:开发了语文专题教学网页。制作了

14、语文教学课件共400多个,其中有13个课件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如长城获佛山市课件评比一等奖,狐狸和乌鸦获南海区课件评比一等奖等。设立了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电子档案。包括:学生个人、班级和学校作文集、成长足迹、获奖情况等。 (2)教师的研究水平不断攀升,喜获多项殊荣。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的课例,有10个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其中国家级奖2课,佛山市级奖1课,南海市级奖3课,大沥街奖4课,如:刘静老师上的春风吹获全国目标教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还有李红波、叶颖瑜、沈蓓、周锦萍等多位老师在各级评优课中获奖。 语文教学撰写的教学论文有35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国家级奖有3篇,省级奖有5篇,佛山

15、市级奖有2篇,南海区级奖有10篇,大沥街奖有8篇,如:梁月卿老师撰写的论文获国家一等奖。 还有许贤苏、李佩球校长、殷德渊主任及赵淑影、彭银姣、柯芹等多位老师的论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2、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实现学生自我发展。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实践证明,在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激活了内在潜能,提高了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学生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浓,主动性强。综合能力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勇于创新。自主交往,合作性强。(2)电子档案的设立,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设立语文成长足迹。学校为实验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