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低碳化学”文化的构建-教学案例.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65195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中“低碳化学”文化的构建-教学案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堂中“低碳化学”文化的构建-教学案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中“低碳化学”文化的构建-教学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中“低碳化学”文化的构建-教学案例.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中“低碳化学文化的构建一一教学案例顾绪平(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中,江苏南京2l1102)一、主题与背景就是将整个装置微型化a低碳生活(1ow-carbon1ife),低碳经济(1ow-carboneconomics),已经成为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人们普遍关注自己的行为对世界造成的不良影响。中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生活的合格公民。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倡导“低碳”理念必须要从中学课堂开始,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构建课堂中的“低碳化学”文化。二、案例分析案例:在人教版(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我安排了Flash动画模拟“原电池工作原理”。让学生更加直

2、观的看到时,电子从锌直接转移到铜片上,氢离子从铜片上得到电子产生氢气,所以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灵敏电流计发生偏转。但细心观察的学生会发现,锌片的表面也会有大量的气泡生成,气泡的量越来越多。经过仔细的研究与讨论,发现锌片上产生气泡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由于锌片不纯,在锌的表面直接形成一定数量的小原电池,二锌片直接和H+反应,这部分的化学能没有转变为电能,属于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怎样来克服这种资源的浪费呢这是一个和有价值的问题,但在一节课之内解决又存在问题,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课后讨论,查阅资料,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第二天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学生】锌片只要和硫酸接触就会和酸反应,建议

3、将锌和硫酸分离开来。【教师】很有道理,我们能否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一起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但结果很令人失望,电流表并没有偏转。【学生】不会吧,怎么会这样呢【教师】说明这个装置有问题,请大家仔细比较一下该装置和课本装置的区别,就可以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学生】电流是电子的定向移动,电子带负电,整个体系应该带电荷守恒。锌片:Zn一2e一:Zn。锌溶解在溶液中,溶液中正电荷增多。铜片:H+2e一=H2两电极反应中电荷守恒,ZnCuH。SO溶液及导线构成闭合回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溶液中r反应,使得溶液中正电荷减少。溶液中H+反应,使得溶液中正电荷减少,但是碳棒,导线及铜片却不能传导离子,

4、无法形成闭合回路,无法产生电流。【教师】碳棒不能传导离子,能否存在传导离子的道题呢同学们可以阅读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相关部分。同学们发现的大量的气泡是一中化学能的浪费,怎样才能将这种浪费减少呢能不能将装置微型化呢怎么做呢【学生】锌电极本身较厚,电阻较大,将电极做小,改成锌丝,减少锌与酸的接触面积。硫酸的较大,减少酸的用量。16【教师】精彩的观点!要设计符合“低碳化学”要求的装置。那怎样才能做到呢我们一起来设计装置,经过仔细研究和讨论后,决定装置如下图:装置说明:用一根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弯成u形管,锌丝和铜丝为电极材料,硫酸的用量只有2ml左右。硫酸的浓度为lmolL。实验表明:在锌丝的表面,气泡的

5、量明显减少,而在铜丝的表面比较容易看到气泡。灵敏电流表转动。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大幅度的减少了化学试剂的用量,实验现象变得明显。【案例分析】针对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中的现象的仔细分析与研究,针对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产生了具有创造性的结果,实验现象变得明显。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原电池原理,更为重要的是几乎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减少了能源的排放,符合“低碳化学”的理念要求。该实验装置,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创造的同时已经贯彻和体会到了“低碳化学”的文化。三、反思与研究1关于教学观念的思考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新课改倡导的新理

6、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青年,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巨大的创造力。因此,教学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和互动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应当是提倡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创造性。2关于教材的演示实验的思考新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经典的实验,整个实验从现象到结论都有固定标准。这种思想对于可能在教师的思考更加根深蒂固,因此,演示实验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新构建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学生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每一个实验甚至是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因为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化学原理的应用。当然,没有必要过于迷信演示实验的现成实验步骤,完全可以从新的角度重新设计与完

7、善。“低碳化学”强调低排放,尽量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尽量将实验的现象做的明显。因此,用“低碳化学”理念去重新审视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可以巩固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低碳化学”是一个很好的角度。3关于教师角色的思考对于“低碳化学”理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在课堂上注意创造教育的民主化,有协商的教学意识,要积极主动地创造设尊重、民主、宽容、对话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敢于说出(下转第151页)小学阅读能力培养试谈杜莲芳(四川省阆中市江南小学校,四川阆中637400)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语言

8、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使学生自身能力得以全面发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一、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成为了他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增强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加强学生字、词、句训练的同时,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要考虑到小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必须循循善诱,逐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更多信息。在教学中

9、具体做到:一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阅读行列中来,通过教室布置,建立班级读书角、班级读书箱,及时更换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提高和培学生阅读能力,单靠课本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通过阅读兴趣培养,让学生广泛阅读,广泛收集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比如在教蜘蛛的网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蜘蛛的网为什么能粘住小飞虫、小飞蛾呢”老师马上让学生回答,有个学生就回答说:“因为蜘蛛分泌一种粘性东西在网上,所以能粘住它们”。老师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回答说是从课外书上知道的。这就说明了,学生有兴趣多看课外书籍,不仅提高阅读能,而且也增加了科学知识。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加强字

10、、词、旬基本功训练学生要读懂课文理解其思想内容、层次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首先要加强字、词、句基本功训练。学生只有把字音读准,把词意理解准确,才能够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的知识,是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和理解句意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阅读课文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充分理解该词语为什么用在这个句子里,而不用在那个句子里某个句子用在这个段而不用在那个段亟口E圜2013年第21期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既要引导学生积

11、极思考,又要使学生准确进行表达,从而培养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三、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小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能力方面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促使他们积极动脑,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不能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对课文的理解全靠老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被抑制了。其实好些课文或某些段、句读一读就能懂,教师不需要多讲。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深蓝的,淡清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学生一读就懂,并且朗读起来有声有色。当然有的课文学生读起来就没有那

12、么流畅,语调、表情达意就不恰当了,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找出其原因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恰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启发学生将不懂的词、句勾画出来,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解答或由教师解答,让学生养成提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从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充分体会到,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在班级内通过开展故事演讲、儿歌诵读比赛,评比出“阅读能手”、“阅读明星”等使学生获得一定成就感。在校外豉励学生安排好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在家读给家长听,在学校读给老师听,或安排一定时间读

13、给同学们听。通过表彰或发奖品给学生以鼓励,使每一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总之,阅读是学生提高素质、能力的最佳方式,我们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交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技巧,使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很好培养和提高。(上接第16页)自己真实的想法,并不担心在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是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个过程不可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必须给予指导。4关于“度”的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与身体发育、思想成长的时期。学生的世界观正在逐渐的形成,学生主要的生活时间是在学校度渡过,而学生主要接受教育的形式就

14、是班级授课,因此,有必要在化学课堂上让学生体验“低碳”的理念。教师要培养的是一种新的理念,一种低消耗低排放的理念。这种理念是一种化学思想,贯穿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中,这也是一种追求。在追求这个目标的同时,也是学习巩固知识,创造性的使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必须给予指导。但这种指导又不能偏离基本的教学目标,因为学生是要参加升学考试。因此必须精准的拿捏“度”,要成就“思维之活”而非“思维之乱”。5关于化学学科能力培养的思考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句空话,是影响到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低碳化学”理念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6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多元的,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的拓展教学目标。现代教学观认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探索和创新,他们学的最好。在现代的课堂中,学生越来越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加在乎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发现平时教学中的容易忽略的细节,发现学生的潜力,教师的劳动就定会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定能感到生命活力的涌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参考文献】1】罗声杰化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J】化学教学,2oo7,(12)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