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导案:第课《傅雷家书两则》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4693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导案:第课《傅雷家书两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导案:第课《傅雷家书两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导案:第课《傅雷家书两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导案:第课《傅雷家书两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导案:第课《傅雷家书两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导案:第课《傅雷家书两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导案:第课《傅雷家书两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课-傅雷家书两则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杰出翻译家傅雷的生平。2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写作方式。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两封信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2深入剖析,理解信中所说的“坚强”的含义。3深刻体会,领悟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3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教学难点: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2理解第二封信中所写“孤独”“赤子之心”。三、教学策略节选的这两封家信,倾注了浓烈的父子深情又饱含着人生哲理,阅读时需要用心灵去感悟,一面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期望和忠告,一面感受傅雷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领悟。对于文中关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可以通过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加以分析、领会。另外,课外阅读傅雷家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及贝多芬传等名著,有助于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以“还记得那封令我的信”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

3、整,围绕该题目进行口头作文。(2)说出何人、何时、何地,因为何事给你写了一封信,你又是怎样回信的,其中有哪些话令你感动。【设计意图】多数学校会在八年级的时候为学生过十四岁生日,很多家长会应学校的要求给学生写信,学生也要写回信。利用学生曾经的活动进行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引出:(1)作者简介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的作品达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

4、治。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傅雷家书于1981整理出版后,为众多读者所注目。(2)写作背景简略的说,傅雷家书是一位翻译家与国外学习的儿子通信。通信时间12年,信的数量有180多封,这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信件,起先是父亲给儿子的训诫,中途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最后是两位艺术家之间平等的交流。(3)傅聪简介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9年起为艺术背井离乡,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

5、美名。【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二)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封信的内容。(2)找出两封信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2学生通读两则家书,填写下表:写作时间主要内容语言特点第一则第二则参考答案:【设计意图】快速梳理与概括两封信内容,初步体会两封信所传达的主旨。(三)内容探究1研读第一封家书。思考:(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谓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2)傅雷在信中写了几层意思?(3)请学生用下列句式说话。“_”这句话打动了我,因为它告诉我_;“_”这句话打动了我,它使我联想_。(4)文章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作者的用意是

6、什么?讨论并明确:(1)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2)首先宽慰自己的儿子,别为父母担心;父母永远是孩子倾诉的对象;情绪起伏是人生难免的;怎样面对情绪的起伏。(3)言之有理即可。(4)“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像对着古战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小结:第一封家书的主旨及说理方法。主旨:要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说理方法:比喻说理

7、和举例说理。2研读第二则家书。根据第一封家书的分析思路,引导学生提出阅读第二封家书的问题。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补充思考下面的问题:(1)收到儿子的来信,傅雷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这种感情?(2)儿子来信告诉傅雷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傅雷的情感是怎样的,文章是怎样表述的?(3)傅雷仅仅是为儿子的成功而激动吗?(4)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快乐与矛盾”的问题,比较第一、第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总结文章中“做坚强的人”的具体含义。讨论并明确:(1)比喻成新年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2)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傅雷的情感是喜悦;

8、傅雷把自己的喜悦和激动,表述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其次是欣赏艺术的喜悦,第三是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3)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4)两封信形式上独立成篇,其实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之中始终有一条主旋律,即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坚强在本文中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

9、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第一封信里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说的都是这方面的道理。【设计意图】通过对两封信的关键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坚强”的含义及领会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突破重难点。(四)语言探究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精彩的语句,或从哲理或从情感或从技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设计意图】结合研讨与练习三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化对人生境界的体悟。(五)写法探究两封书信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但展现的风格不同,引导学生比较两封信的写作风格。第一封信的语言风格是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第二封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第一封偏重理性,第二封则充满感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的语言风格中,归纳文章的写作方法。(六)活动学习1假如你是傅聪,读了这封信(任选一篇)以后,你会对傅雷说2以“情绪消沉时,我是这样度过”为开头说一段话。【设计意图】在换位思考中体会两封信的主旨,同时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七)布置作业听贝多芬、莫扎特等西方音乐大师的作品,写一段点评。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