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古代汉语 外国文学 美学概论 复习题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64369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工程学院古代汉语 外国文学 美学概论 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徐州工程学院古代汉语 外国文学 美学概论 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徐州工程学院古代汉语 外国文学 美学概论 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徐州工程学院古代汉语 外国文学 美学概论 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徐州工程学院古代汉语 外国文学 美学概论 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工程学院古代汉语 外国文学 美学概论 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工程学院古代汉语 外国文学 美学概论 复习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411期末复习资料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印或抄袭四壹壹期末複習資料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印或抄袭一、古代漢語(P16)二、美學(P714)三、外國文學史(部分)(P1516)四、古代文學史(部分)(P17)一、古代汉语复习一、填空1、(音韵)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清 浊唇音 重唇(双唇音) 帮 滂 并 明 轻唇(唇齿音) 非 敷 奉 微舌音 舌头(舌尖中) 端 透 定 泥 舌上(舌面前) 知 彻 澄 娘齿音 齿头(舌尖前) 精 清 从 心 邪 正齿(舌叶音) 照 穿 床 省 禅牙音 (舌面后音) 见 溪 群 疑喉音(舌根音、半元音)影 喻 晓 匣半舌音(舌尖边

2、音) 来半齿音(鼻齿音) 日2、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最早的诗集。3、古诗一般是汉魏六朝的诗,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乐府。4、曹丕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5、东汉末的古诗十九首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诗。柏梁台诗是最早的七言诗。6、“古体诗”:不讲究平仄和对仗的诗。7、近体诗和古诗的不同:(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二、名词解释1、五音: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2、七音: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音,此外又分出一个半舌音和一个半齿音。3、破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4、如字:后一种意义和读

3、音是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做“本音”或“如字”,把后一种读音叫做“破读”或“读音”。5、句读: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有一个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合称句读,基本上只起断句作用,和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性质很不相同。6、衍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7、脱文:也叫“夺字”,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字。8、讹文:古籍在传抄过程中因形体相似或读音相近而产生的讹误称为讹文。9、阴声韵:是开尾韵或以元音收尾的。 入声韵:是由塞音收尾的。 阳声韵:是以鼻音收尾的。三、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四、指出修辞方式至少两种。(还有看书

4、P878-889)修辞方式有以下几种:引用(引言、引事)、譬喻(比喻)、代称、并提、互文、夸饰、倒置、委婉、省略、双关、连及。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并提、代称)2、将军身披坚执锐。(代称)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煢独不见牛马之衣。(互文、引用)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僕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委婉、省略)5、故有志深轩冕,而(代称、用典)6、未尝不心游目想,移*忘倦。(倒置、代称)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引用、对偶、比喻)8、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醴,命曰腐肠之乐。(对偶、代称、比喻)9、势家多所宜,咳吐自成珠。

5、被褐怀金去,兰蕙化为*。(引用、代称、比喻)10、珠与玉兮*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代称、对偶、互文)五、判断下列标点是否正确。(见书P685-694)六、简答题1、虚词 “于”(於,乎)1、表示处所和时间,可译为“在”“从”“到”等。如:(1)能谤饥于市朝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表处所)(3)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4)有志乎古希者希矣(表时间)2、介绍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给”“对”等。(1)利泽施于万物(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3、表示比较,可译为于“于”“乎”(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表示被动,译为“被”

6、(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3)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以“用法1、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拿”,以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比较抽象的。(1)愿以十五城请易壁(2)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2、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和地位,有时可译为率领或依照。(1)骞以郎应募使月氏(2)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3)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3、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2)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4、表示时间,可译为“于 ”“在”(1)文以五月五日生(2)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还有两点值

7、得注意:1、在句中的位置,“以”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如“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但表示时间时,就只能放在谓语动词之前2、为强调宾语的位置,可把宾语放到“以”的前面,如“一以当十”2、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魏王肃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氏传正义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8、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七、古注毛亨毛诗故训传 郑玄毛诗笺孔颖达毛诗正义 陆德明毛诗音义孔颖达:疏字后; 毛亨:正文以下,笺云之前;郑玄:笺云; 陆德明:0-反八、标点翻译(书P748)1、标点: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

9、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译文: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惶地说:“从我开始。”于是下令不再肢解养马人。 景公又说:“把它交给狱官处理。”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

10、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景公说:“可以。”晏子数落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景公叹息说:“您放了他!您放了他!不要损伤我的仁义名声啊!” 2、标点: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

11、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淮南子人间训) 译文:什么叫有罪却更加得到信任?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

12、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得到信任的例子。3、标点: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

13、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4、标点: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

14、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

15、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秋水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