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选多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564312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选多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选多篇)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

2、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二、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更多请搜索)本民族、本

3、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体育、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三、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4、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确立下来,民族区域自治载入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由民族政策到国家制度的转变,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

5、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着重规定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是民族区域自治迈向法律化、制度化的第一步。 1954年9月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总结了建国以来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对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了更完善的规定。1955年10月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3月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10月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到1958年,我国已有八十三个民族自治地方。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过程中,由于推行政社合一,已建立的民族乡除了个别的保留了民族人民公社的名称外,统统被取消了。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思想更达到了极致,几乎使所有的民族

6、自治地方都名存实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重申,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开始起步,特别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更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1984年5月31日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民族法制建设走向新的历史阶段,同时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至此,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民族自治法制体系,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已具备了较完备的形式,并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中发挥着更大的

7、作用。 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85年现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民族区域自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截至xx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民族法制建设方面,1984年以后,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和授权,民族自治地方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截至xx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条例133个、单行条例384个,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对婚姻法、继承法、选举法、土地法、草原法等法律的变通和补充规定有68件。 xx年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明

8、确地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删去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自治权,充实了许多关于经济建设、教育文化、财政管理等方面的自治权。 xx年5月11日国务院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并于5月31日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 抹茶猪编制翻版必究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团结(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各民族共同繁荣(重要性):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

9、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保物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保物证质质证 共同繁荣 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检察院、法院不能自制) (3)核心内容: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必然性: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5)优越性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既保护公民信教的自由,又保障公民不信教的自由实质:宗教信仰是公民的个人选择 全面理解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不能干预政治并不

10、意味着政治不能干预宗教,可以依法管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3.宗教政策独立自主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宗教事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一个体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弘扬科学精神:不是鼓励人民信仰宗教,而是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4.社会主义民主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治的特点和优势 (2)三位一体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知识点 3、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11、物质保证。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下,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的统一。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1)有利于维护国

12、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 (2)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特点决定的;由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决定;由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决定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点) 9、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

13、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3)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4)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10、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1)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得益于我们采用了民族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为发展创造了条件。 (3)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点) (4)得益于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使民族关系更融洽。(5)得益于少数民族能够

1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的支持相结合。11、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 (1)民族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3)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2、宗教的本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13、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

15、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在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宗教不可以干预政治,但政治可以干预政治。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14、弘扬科学精神措施 (1)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实行符合宗教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正确地对待宗教,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 (3)建设社会主义,形成崇尚科学的我们健康的社会风尚。 (4)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5)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_世界观、人生观和_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15、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