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4308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导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作者: 日期:2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 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 术教学进度表:周次 课题 1-2周 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1课时3-4周 色彩的魅力 2课时5-6周 春天的畅想2课时7周 凝练的视觉符号2课时8周 亲切的使者1课时9周 喜悦与收获1课时10-11周 招贴广而告之1课时12-13周 盛情邀请2课时14-15周 独特的装扮2课时16周 平面设计的盛宴2课时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

2、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

3、过程】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2、引导阶段: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3、发展阶段:(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2)展示油

4、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3)展示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学生围绕问题探讨,并尝试对其他的几件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教师小结:材料本身对作品的成败非常关键,因而艺术技巧也相当重要。4、展示于讲评阶段:分别展示一幅表现性和再现性的绘画作品和相关资料信息,尝试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教学反思】1、

5、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是否解释了美术作品的创作于现实生活的关系;2、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验对作品及相关细节进行欣赏评述;3、是否对艺术家及其作品建立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第二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的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过程与方法:通过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体验分析,欣赏评述,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难点:理

6、解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播放课件,展示学生提供的照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看看你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的2、发展阶段:第一环节感受与比较分析。欣赏一组有关的美术作品,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探讨。主要围绕问题: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何效果?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解齐白石的青蛙。夏加尔的散步。欣赏评述。尝试对其他几幅美术作品进行评述第二环节:(1)欣赏,感受。播放多媒体,在诗歌、音乐配合下欣赏独钓寒江雪和李白诗意图,感受画中独特的意境。(2)分析,探讨

7、。问题:作品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妙在何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3)欣赏,评述。尝试对桃潭浴鸭图进行评述。4、展示与讲评阶段:学生根据课后单元评价中的选择题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感受到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2、是否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情感方面,理解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3、是否能从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方面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第一课 色彩的魅力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讲授、让学生了解色彩三原色,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等基础知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过程与方法:让学生

8、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感受,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及象征意义和色彩的基础知识。难点: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能够演示色彩知识的绘画材料。【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1、 引导阶段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在缤纷的彩色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9、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2、发展阶段展示“色相环”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色彩。尝试一下那些颜色是无法调出的?学生讨论。展示“三原色”图片:了解三原色的定义以及三原色与各种色彩之间的联系。播放图片,比较两幅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不同?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对比色的定义及其搭配的特点。类似色的定义及其搭配的特点。“色相环”上哪些颜色属于对比色?哪些颜色属于类似色?学生进行讨论,并请同学回答。3、 认知巩固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小活动”,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请穿红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再请穿红色对比色(绿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请穿蓝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再请穿蓝色对比色(橙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请穿

10、黄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再请穿黄色对比色(紫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最后再请穿无色彩(黑白灰)衣服的同学站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加深对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第二课时: 1、 引导阶段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欣赏课本第10页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回答。出示改变颜色的同样这幅作品。色调变了,画面的氛围有没有变化?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2、 发展阶段出示代表暖色的“火”与代表冷色的“雪山”。讲解冷色于暖色的有关知识。在“色相环”上找出哪些属于冷色?那些属于暖色?以及这些颜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同种颜色,在不同的颜色衬托下,给人的感

11、觉相同吗?出示图片,与学生讨论并分析:不同的对比关系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色彩的搭配变化,所传达的不同的情感。3、 认知巩固阶段 出示代表“春、夏、秋、冬”的色彩搭配图。学生欣赏;思考问题:分别表达了一个什么自然现象?画面有什么不同?春、夏、秋、冬四季有什么特点?它们各有什么颜色?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找出:互为类似色的两幅画;互为对比色的两幅画;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两幅画。【作业布置】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分别表达欢快和沉静,形体不作限制。教师以个别辅导的形式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供学生们参考。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对创作进行修改完善。【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应更多的体现于“引导”与“体

12、验”之中。更多地使用启发式谈话,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欣赏、演示、讨论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赏,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进行大胆的想象,构思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

13、天。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讨论、联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难点: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1、 引导阶段引导学生感受春天:“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引出课题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光,了解春天。2、 发展阶段展示课件,关于初春的景象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讲解。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教师提问:“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那些变化,那些征候?大家可以放飞种形式来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同学们讨论回答。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带着问题欣赏,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学生欣赏讨论回答。“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