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3944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之初-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之初-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之初-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之初-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之初-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之初-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之初-教学导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之初-教案 作者: 日期:2 学校:年级:一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材)学科:语文课题:8. 人之初教时:2课时设计者: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善等13个字,会写”远、近”等7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积累语言。3.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受到经典熏陶。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制定依据:教材分析: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断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一个片断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

2、要性,第二个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文本是以三个字为一组的方式呈现的韵语材料,三字断句,句句压韵,读来郎朗上口,易读易记。课文配有两幅图:插图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喻示人性本善良;一个放鹅的小孩子手拿长杆,身旁母亲正和颜悦色地与他交谈,似乎正在教他念三字经。两个片断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本课的学习,也注重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在教学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诵读,归类识字。“之、初、善、专”都是翘舌音,“专、迁”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字形识记,整

3、体识字为主,运用加一加记住:初、性、玉、贵;采用字理识记:教、善、性;采用组词识字:专心、专家、初夏、性格、善良、之后、之前、学习、幼儿、宝玉。识字方法可以多样。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阅读了弟子规,有很大一部分的意思和三字经相似,语感也很相似,朗读起来相对要有基础了,但是理解大概意思就是一个难点了。可以通过创编故事来理解文本大意,教师先鼓励小朋友猜猜看看,大概什么意思,再和故事对应起来就会容易一点。也有点趣味,这样比较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口味。本课的生字,在文中都是独立成词,识记有一定难度,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组成词语来识记。可以在师生互读之后,再来进入识字环节,能力提升点:1.采取各种手段

4、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创设了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氛围。2.激发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主动寻找识字方法和方式识字。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三字经的歌曲。小朋友们,听出来了吗?2.接着出示三字经书本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这本书: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3.师激趣:古时候儿童学习的课本,今天我们学起来也会十分有趣。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4.师板书课题,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平捺,注意运笔的变化。5.指名生朗读课题

5、,认识生字“初”:左右结构,衣字旁加个“刀”字。你听过哪些词语带有这个字呢?6.揭示:人之初 的意思。人刚刚出生的时候。生:小朋友跟着唱。生:注意观察,尤其是横撇的起笔和捺画的起笔靠近。生:初中、初次见面。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简单介绍三字经,然后引导小朋友可以自己去读这本书。再进入本课的学习,就知道内容的出处了。课题意思可以直接告知。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交流听后的感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好听等)。2.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随文识字。(1)学习第一句话。指名生朗读第一句,出示字词卡片:性、善、近、习

6、、远,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性”是后鼻音,结合字源识字方法:识记“性”字形、字义;组词;“近”是前鼻音,“善”是翘舌音,组词。可以便口诀记字形。“习”学习,习惯等,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出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近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词意。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全班齐读第一句话。(2)学习第二句话。指名生朗读第二句,出示生字卡片:教、迁、贵、专,指名多生认读。识字方法学习“教”这个多音字,字源识字,生说说这个字有哪两个读音,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读第四声。师小结:在“教师、教室、教育”这些词中读第四声;在表示“教别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读第一声。给“专”字组词。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全

7、班齐读。(3)学习第三句话。指名生朗读第三句,出示生字卡片:幼,指名生认读,说说还在哪些词语中见过这个字:幼小、幼儿园。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全班齐读第三句话。(4)学习第四句话。指名生朗读第四句话,出示生字卡片:玉、器、义,指名生认读。识记方法。并为它们口头组词,以便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理解。再次指名生朗读第四句话,全班齐读。4、 生再次轻声自由练习朗读文本,争取读正确读通顺,同位之间相互练读。5、 指名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全班齐读,读出课文三字一停、朗朗上口的节奏。生:认真听,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读书的时候要坐正,声音响亮字音准,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老师来帮忙。生:朗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8、。识字“性”给“性”字组词。“善”可以便口诀记住字形;组词:善良。生:多种形式读好生字字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记住字形”生:知道教是多音字。给“专”字组词理解字义,记字形。生:多种形式认字、记字。生:自主识记 玉、器、义。初步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的意识,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教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通过各种形式,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用“闯关”加以检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1. 课件出示扇面、竹简的形式。生再次朗读课文,并与同位合作朗读,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2.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

9、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3.师小结:在识记汉字的时候,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偏旁、与形近字进行比较的方式来进行识记,这样归类识字,效果会更好。生:再读课文,读准,读顺。生字学习,需要整体识记,需要多次反复识字。四、书写指导,巩固书写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近、远、玉、义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3.生自主观察这些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行重点指导:“近、远”是半包围架构,其中“斤、元”书写时要略小,最后写走之儿; “玉”就是王字加一点,点在外面。4.师范写,生认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5.生自主描红、临写,师深入到

10、学生中间,了解书写情况并及时反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三字经的内容,还读熟了其中的几句话,认识了很多的汉字。那么,三字经中的这些句子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为什么值得古代和现代的小朋友没学习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先观察后写字学生描红、仿写教会孩子先观察后写字的方法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猜猜课文什么意思?背诵课文。五、板书设计 8 人之初之 近 远 玉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之初中很多生字。再来和他们找个招呼,看谁看可以又快又准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出示字卡,开火车读。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3. 师过渡:我们可以从课文

11、里学习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三字经。生:开火车认读生字。生:阅读文本。设计意图:尽管有多样的识字方法,但是重复出现还是好的方法。二、理解文本,指导背诵。1. 学习第一句。(1)指名读。(2)创设情境故事:大树上掉下来一个鸟窝,里面有两只鸟蛋,好久也没有人来认领。第二天,这两只鸟蛋一只被鸡妈妈带回了家,一只被山雀妈妈带回来家。几天后,两只小鸟破壳而出了。不久,跟着鸡妈妈回家的小鸟学会了蹦蹦跳跳地在沙土里找虫子,跟着山雀妈妈回家的小鸟学会了飞行,在空中捉虫子。同样的两只鸟,怎么一只会飞,一只不会飞呢?(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师补充:“飞”是鸟类的天性,可是这两只鸟生长在不同的地

12、方,接受不同的学习,它们的习性就不得不同了。(4)人也是一样啊,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人就变了,有些小朋友喜欢骂人,有些小朋友喜欢听话。(5)齐读(过渡)我们的爸爸妈妈会经常批评教育我们,就是他们也知道这个道理: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2. 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1)师适当讲解:“苟”是如果的意思,“迁”指的是改变;“贵以专”的意思是指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2)爸爸、妈妈总是说“上课要专心听讲”。专:表示注意力集中,“专心”就是一心一意。(3)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怎么才能养成好的品格和习惯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4)

13、齐读第一小节。3.学习第二小节。(1)生自由朗读,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尝试与同位相互交流。(2)指名生交流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还有哪些词语和句子不太明白。(3)师提示想想这些句子的意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是要人学习的。(4)出示玉雕琢成器的过程,帮助理解“玉不琢,不成器。”(5)师适当讲解: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不应该的,如果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长大了以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玉石不经过工匠的精心打磨,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物件,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6)师小结:这段话告诉我们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7)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

14、学习都有哪些好处,师予以鼓励。(8)一个小朋友不爱看书,说自己还小,以后长大了再慢慢看。你怎么用三字经中的话来劝说他呢?(9)一起背诵。生:他说得对,因为生:思考,讨论。生:注意写写字义生:组词:专业、专门等生:自主说说大概什么意思?讨论。生:自己认识了很多字。生: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设计意图:用形象直观的故事引导小朋友领会文本内涵,明白人的成长过程中习惯、性情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三、小结1.三字经不仅读起来郎朗上口,易于背诵,而且还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丰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一读,相信你从中一定会得到很多的收获。2.师出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