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63766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课程标 准与教材研究 西华师大数学与信息学院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地 位和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 程,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 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 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 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 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 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 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

2、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 意义。 二、课程的十大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 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 1.获得“双基”。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 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 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

3、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 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 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 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 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 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 学的美学意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材的整体情况 、教材编写的几个基本观点 、教材总体结构 、主編寄語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教材改革重点 、教材实验的基本成绩和问题 、初高中衔接问题 、整体把握新课程结构与主线 、准确把握教

4、学要求 、配套资源简介 、教材编写的几个基本观点 1坚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课程教材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叙述 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流畅,有利于教师组织 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等; 教学强调概念理解和基本技能训练,强调为学 生铺设合理的认知台阶,强调变式训练等; 学生学习刻苦,基础扎实,运算能力和逻辑推 理能力强等。 2.针对问题进行改革 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对学生数 学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都有不利影响; 缺乏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培养不利; 重结果轻过程,“掐头去尾烧中段” ,关注 知识背景和应用不够,导致学习过程不完 整; 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

5、思考方法 的概括,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 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 不高; 讲逻辑而不讲思想,关注数学思想、理 性精神不够,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 高不利。 3走中庸之道,不走极端而到达光辉顶点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基础与创新 数学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数学化与情境化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过程与结果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 书本知识与数学应用 、教材总体结构 必修课程5个模块,各36课时 数学1: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 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的应用;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 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直线 与方

6、程、圆与方程);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向 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4个选修系列 系列1:文科必选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 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理科必选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 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系列3: 1. 数学史选讲; 2. 信息安全与密码; 3. 球面上的几何; 4. 对称与群; 5

7、. 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6. 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注:要求修得学分,不作为高考科目;第2 、5、6三个专题不再列入备选专题。 系列4: 1. 几何证明选讲; 2. 矩阵与变换; 3. 数列与差分; 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5. 不等式选讲; 6. 初等数论初步; 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8. 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9. 风险与决策; 10. 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注:作为高考科目;第3、8、10三个专题 不再列入备选专题,只作为课外读物出版 。 高中数学新课程框架 、主編寄語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 数学是有用的;学数学对于提高个体能 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数学要摸索自己的学习

8、方法;学数学 趁年轻 。 数学教学要讲背景,讲数学,讲应用; 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 数学教学要自然、生动、活泼,不强加于 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引发学生 的学习激情;要引导学生提问,使学生“ 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要 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 法的运用。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 2.强调问题性、启发性,引导教学方式变革 3.强调基础性 4.突出数学思考方法的引导 5.适当使用信息技术 1.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 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生动活泼 、自然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 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 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数学概念和

9、重要数 学思想;把握数学本质,保证科学性;强调 数学形式下的思考和推理训练。 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引导学 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与力量,发展应用意识。 (1)从典型实例出发引出函数概念 目的: 加强背景,体现“函数模型”思想; 加强概念形成过程;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函数例证。 抽象概念的学习要从具体例证开始 理解抽象概念需要具体例证的支持 案例一:函数概念的处理 函数概念 背景 实例 归纳 、概 括 获得定义 细节:实例的选择 形成正确的函数概念 目的:加强背景,体现“函数模型思想”; 加强概念形成过程;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函数例证。 (2)实例的选择 解析式、图象、表格 目的形成正

10、确的函数概念: 函数是刻画变量间依赖关系的法则; 不一定都有解析式,即y=f(x)可以是解析式 ,也可以是图,还可以是表格; 强调函数的三要素集合对应语言。 例题呈现方式的改变 为理解概念服务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每个5元 ,买x(x=1, 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 。试用三种 表示法表示函数 y = f(x)。 (大纲教材)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每个5元, 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 。试写出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 y 的解析式, 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3)函数性质的讨论 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 变化之中保持的“不变性”就是性质;变化过 程中出现的规律性就是性质。现实

11、世界中的 某些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增有减、有 快有慢,有时达到最大值有时处于最小值 这些现象反映到数学中,就是函数值随 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还是减少、什么时候函 数值最大、什么时候函数值最小这就是 我们要研究的函数性质“单调性”“最大 值”“最小值”。 高中阶段接触的函数性质: 函数的增与减(单调性)重点 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函数的增长率、衰减率 函数增长(减少)的快与慢 函数的零点 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奇偶性) 函数值的循环往复(周期性) (4)函数性质的讨论 加强几何直观、数形结合 “三步曲” 观察图象,描述变化规律(上升、下降 ) 结合图、表,用自然语言描述变化规律 (y随x的增大

12、而增大或减小) 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 分析教材(必修一: 1.2.1函数的概念) 中心发言 参考 2.强调问题性、启发性,引导教学 方式变革 遵循认知规律,以问题引导学习,体现 数学知识、学生认知的过程性,促使学 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 用意识,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 案例二:必3统计一章中的问 题 章 导 言 中 的 问 题 “观察”“思考”“探究”中的问题 实习作业中的问题 小结中的问题 3. 强调基础性 坚持“双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 好数学基础 对新增内容的定位:教师易上手,学 生好接受。 对传统内容的定位:在继承传统教材 优点的基础上,“削枝强干”,

13、加强教材 的基础性和可接受性。 案例三:“三角函数”的处理 突出三角函数作为描述周期变化的数学模 型这一本质 内容以“实际问题定义诱导公式、 图象与性质实际应用”为发展线索 减少函数类型(基本且重要的三类) 三角变换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推理和 运算能力(突出基本变换公式的推导过程 ) 4. 突出数学思考方法的引导 推广 类比 当前内容 类比 特殊化 案例四:向量中的类比 向量及其运算与数及其运算的类比 向量的线性运算及运算律与数的加减及 其运算律的类比;向量的坐标表示与数 轴上点表示数的类比;向量数量积的运 算律与数的乘法运算律(?应与物理中的 力或功)的类比等。 5.适当使用信息技术 贯彻

14、“必要性”、“平衡性”、“广泛性”、“ 实践性”、“实效性”等原则,根据学习内 容需要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 ,充分 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对有条件的地区, 大力提倡各种数学软件的使用。 、教材改革重点 1亲和力 以自然、亲切、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在体现知识归纳概括过程中的数学思想、 解决各种问题中数学的力量、数学探究和论证 方法的优美和精彩之处、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 值等地方,将作者的感受用 “旁批”等方式呈 现,与学生交流,以增加亲和力。(如向量没 有运算就是一个路标。) 2问题性 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 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通过“观察”

15、“思 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 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和探索 ,经历观察 、实验、猜测、推 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问题的境界 度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 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 谓善喻矣。 优秀教师的教学,善于诱导。他对学生 引导但不牵着走;严格要求但不过分施 压;开导但不和盘托出。导而弗牵就使 教与学的关系和谐;强而弗抑就使学生 对学习感到快易而不产生畏难情绪;开 而弗达就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而自求答 案。使学生做到了不畏难,感到快、易 而又能独立思考,就可以说是善于诱导 了。 案例五: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 你能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推导出三角函数的 诱导公式吗?(问题过分笼统) 的终边、+180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 有什么关系?你能由此得出sin与 sin (+180)之间的关系吗?(问题的思 维含量太低) 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那 么,如何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呢?能否 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问题没有提在点子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