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越剧百年晚会的主持词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563725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越剧百年晚会的主持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纪念越剧百年晚会的主持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纪念越剧百年晚会的主持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纪念越剧百年晚会的主持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越剧百年晚会的主持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越剧百年晚会的主持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越剧百年晚会的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晚上好。 20xx年的春天,江南的大地,风清花开,莺飞草长,我们迎来了越剧百年庆典。趟过岁月的长河,撩起中国戏曲艺术的帷幕,遥想1906年的春天,也是江南,也是我们浙江,嵊县剡溪旁,几位艺人,一个小小的演艺群体,在乡村简陋的草台上,唱响了一种叫“落地唱书”戏文,由于,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开启了一种叫越剧的剧种的历史源头。 百年来,越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艺术品种,拥有广大的观众,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 我们历史悠久,文化昌明,人才辈出,越剧有着深厚的基

2、础,特别是建国后,越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就拥有十多个民间越剧剧团,她们活跃在乡间,名声在外,成为一个绚丽的文化景观。 越剧百年华诞,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一梨园盛事。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越剧百年华诞。几代人将同台演出,有我们老一代的表演艺术家,她们宝刀不老,雄风犹在;有年富力强的中年,她们飒爽英姿活跃在舞台上;还有是年轻的一代,预示着越剧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碧玉簪是越剧传统经典剧目,倾注几代艺人的心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1962年拍摄电影时这部电影更造就了金派艺术的辉煌。下面就欢迎柯微为大家演唱碧玉簪选段。原创: “蝶盟良缘一朝订,心若磐石永不移”。千百年来传颂不息

3、的“梁祝”传说与“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同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祝的故事美丽动人,深受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声名远播。在朝鲜、日本,以及欧美大陆,把梁祝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面请戏曲协会为我们表演梁祝中的十八相送。 白素贞仰慕人间,携小青来到杭州,西湖雨中逢许仙,许仙借伞于白素贞,于是故事发生了。不用我多说了,相信大家明白这说的就是白蛇传了。那接着就请陈丽君为我们演唱白蛇传选段西湖山水。 越剧是一个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的地方剧种,其秀美典雅的艺术气质和细腻委婉的表演风格,在传统舞台艺术中独树一帜。“越剧历史上有过两次辉煌的巅峰,一次是袁雪芬、王文娟

4、、徐玉兰等老艺术家创作了祥林嫂、红楼梦等一批优秀剧目,把越剧推向全国;另一次则是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创的五女拜寿为代表掀起的越剧热潮,出现了小百花各地盛放的景象。” 党和政府重视民族戏曲,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创作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西厢记、红楼梦。到20世纪60年代初,越剧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红楼梦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巅峰之作改编而成的越剧经典之作。一出红楼梦,感动几代人。当年,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凄美绝伦,轰动一时,不知迷倒过多少观众。下面请就请为大家演唱红楼梦选段。 袁雪芬主演由鲁迅著名小说社福改编的祥林嫂,为越剧改革

5、树立起了新的里程碑。标志着越剧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越剧在唱腔、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出现重大的突破。下面是由陈彩霞、潘光宗对唱祥林嫂。 中国的戏曲种类丰富多彩,南北剧种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给人们以美妙的享受。下面是戏曲联唱。 越剧,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剧种,在一个世纪内创造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神话,它从简单的田间说唱,迅速演化为一种完善的舞台曲艺,并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在漫长的岁月里,给人们带来的醇美的艺术享受。 百年的越剧,靠芬芳泥土的养育;越剧的百年清香之花的滋润。越剧百年也面临着挑战,任重道远。 在越剧百年华诞的时刻,我们需要回顾越剧走过的百年历程、取得的成功经验,更需要关注越剧当前的现状,思考今后的越剧之路。原创: 我们对越剧的未来表现出了信心,真如人所说的那样:越剧百年,是逗号,不是句号。从越剧的发展史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汲取姐妹艺术营养、不断创新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不断创作出新的精品力作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只要还有人喜欢越剧,越剧就有更好的明天。阳春三月,我们听到了前方的召唤。 EndFrag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