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高层参考2010年第11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63328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风险管理高层参考2010年第11期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银行风险管理高层参考2010年第11期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银行风险管理高层参考2010年第11期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银行风险管理高层参考2010年第11期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银行风险管理高层参考2010年第11期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风险管理高层参考2010年第11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风险管理高层参考2010年第11期(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风险管理高层参考丰源信息正文目录第一部分 宏观大势4【外贸点评】全球经济不振 中国出口将减速41、全球经济低增长抑制出口增速42、中国出口增速将放缓5【货币看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较大发展空间61、东亚货币难以摆脱“美元体制”约束62、人民币国际化与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7【物价趋势】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将呈长期趋势91、客观存在两种物价上涨形态92、现阶段物价上涨属于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103、调控对策应当区分两种涨价形态12第二部分 管理之道14【创新监管】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监管141、金融创新的动力和路径142、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153、金融产品创新的指导思想16【发展探索】商业银行探索转

2、变发展方式171、经营环境的五个重大变化172、传统模式的“五个不可持续”173、差异化、特色化初露端倪18【业务调整】浅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战略调整221、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232、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233、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的战略调整24【业务重组】推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261、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必要性262、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策略273、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主要措施27第三部分 风险控制29【票据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91、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现状292

3、、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313、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的策略与建议33【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对策341、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的职能及核心理念352、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建设存在问题,同业做法及启示363、加强客户经理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38【经济资本】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不足及完善措施411、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概述412、西方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423、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424、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措施43【地方融资平台】解决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困境45【营销管理】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不足及改善建议4

4、71、德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基本特征482、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不足之处493、对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的建议49第四部分 以案说法52【农村金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农村微型金融的运作模式建议521、微型金融的历史与发展522、微型金融的目标客户及金融产品533、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农村微型金融的运作模式建议54第五部分 市场拓展56【新兴产业】金融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561、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562、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 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563、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 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574、加强协调配合 形成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

5、业的合力585、政策建议58【理财产品】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建议591、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内涵、特点及现状592、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产生背景及意义613、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运作模式分析614、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业务发展方向建议62第一部分 宏观大势【外贸点评】全球经济不振 中国出口将减速未来五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步入“2%时代”,全球经济低增长将抑制全球贸易扩张。以外部需求和出口比重法计算,笔者乐观预计2015年我国出口23322亿美元;但是考虑到各国政治形势、政策倾向、金融环境、贸易格局等方面,中国将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焦点,实际的出口增速还会进一步下降。人民币升值是

6、一个长期的趋势,但是我国的出口本质上是由资源禀赋优势、国际分工地位及来自国外需求决定,人民币升值不必然导致出口下滑。综合考虑影响进出口的各种因素,2015年我国将从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1、全球经济低增长抑制出口增速未来五年西方经济增长低迷,美国经济步入“2%时代”。2011年美国经济短期企稳回升。在影响经济运行的四个周期中,存货周期、金融周期和需求周期决定经济的中短期运行,供给周期影响经济的长期运行趋势。从当前情况来看,美国经济短期将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预计2011年全年美国失业率下降到7%以下,经济增速可达3.5%。根据库存周期变化规律,美国明年客户库存会增长,订单库存会回落,总库存仍将上行

7、;金融去杠杆化已经结束,房地产市场基本见底,尽管实体经济信贷仍将比较低迷,但房地产市场将回升,道指有望突破一万二,金融市场不会二次探底;从需求中周期来看,美国就业者收入增加最终将支持消费增长和就业增加,明年失业率将缓慢下降至7%左右,消费将有所好转。刺激政策效果有限,经济增长动力难寻。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如英国撒切尔夫人和美国里根政府采取的减税、私有化、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政策措施,都是“熊彼特增长”的典型例子。至2005年,英美本轮供给周期的上行阶段结束,至今技术和制度并无大的创新,处于供给周期的下行阶段。

8、未来五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将整体进入“2%时代”,其增长动力将低于1983-1989年的经济自由主义试验期、1992-2000年的新经济时代和2003-2007年的负债消费时代。预计未来五年美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03-2007年年均2.8%的增长速度,维持在2.6%左右的水平。西方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受美国影响很大,按照1960-2009年经合组织GDP增速约是美国GDP增速1.1189倍的关系,预计西方国家2011-2015年年均增长2.9%。全球经济增长维持低位。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三大经济体GDP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西方国家未来5年经济低增长将拉低全球经济增速。1999-2008年世

9、界经济增速对美国经济增速的弹性约1.296,即美国经济每增长1%,世界经济增长1.296%。如果未来5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2.6%,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5%。未来5年,受西方国家经济低增长影响,出口增速回落的幅度将大于经济增长回落幅度。2、中国出口增速将放缓除了全球经济增长外,影响出口的因素还包括各国政治形势、政策倾向、金融环境、贸易格局等多个方面。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各国不惜以邻为壑、纷纷将内部矛盾外部化,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出口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在外汇储备、贸易差额、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增长这五个方面,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都存在鲜明的对比。在这一大背景下

10、,中国成为全球再平衡的焦点,这将进一步拉低我国的出口增速。第一,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相当于全球的29%,发达国家总和的84%。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的29.1%,相当于发达国家的83.9%,相当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44.7%。第二,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同时回升。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缓慢复苏,美国进口迅速增加,贸易逆差快速扩大。与此相反的是,中国贸易顺差快速回升。2010年7月,中国贸易顺差快速恢复到287亿美元,虽比2008年11月、12月和2009年1月接近400亿美元的顺差有所减少,但超过2007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高峰时的水平。第三

11、,三大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发生“用工荒”。危机后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三大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与三大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今年出现“用工荒”,刘易斯拐点来临,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大幅上调。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今年年初用工需求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珠三角缺工超过200万。第四,美国房地产依旧萧条,中国房地产量价齐升。第五,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在四万亿投资计划等一揽子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快速回升,2009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回升到9.5%,四季度回升到12.1%,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6%,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美

12、国经济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2008年三季度起连续6个季度GDP同比下降,之后,自2009年四季度起,GDP同比转为增长0.2%,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长分别为2.4%、3.0%和4.6%,虽恢复较快,但仍不足以降低目前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上五大对比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较长时间内都将是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焦点。这些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三种后果:一是我国与其他经济体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二是开放更多的市场增加进口。三是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加快。这些后果将直接减缓未来我国的出口增速。以外部需求和出口比重法计算2015年我国出口23322亿美元是较为乐观的估计,考虑到这五大对比和全球经

13、济的再平衡状况,未来的出口规模还会进一步下降。综合对未来5年我国出口和进口的预测,可以计算出每年的贸易差额。“十二五”前四年,我国仍存在贸易顺差,但顺差比“十一五”时期大幅减少,2014年顺差缩减至904亿美元,2015年将从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保守估计出现约347亿美元的逆差。【货币看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较大发展空间面对着外部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不仅合作本身止步不前,原有的防范与应对危机的合作框架几乎未能发挥任何作用,而且主要国家与地区之间有关合作的分歧明显增大。“危机推动型”的东亚货币合作为什么未能走向深入?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对于

14、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危机对东亚经济体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领域,故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比较低;二是东亚货币合作本身存在着许多固有的问题。对于东亚各经济体而言,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一是在国内应建立一个人们不需要为应对未来不安而持有过量储蓄的社会体系,二是在区域范围内应该建立一个各经济体不需要为应对未来可能的外部冲击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区域货币合作体系。但是显然,这两个体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不论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是东亚货币合作,必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1、东亚货币难以摆脱“美元体制”约束第一,东亚货币合作的目标。在探讨东亚货币合作的过程中,除了应对金融危机之外,“脱美元化”经常被

15、当作一个重要的目标,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更有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当作目标的论点,甚至有些学者将东亚货币合作直接地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联系起来。事实上,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将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目标设定为改革或摆脱“美元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该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现阶段的东亚货币合作仍然需要在“美元体制”下进行,不可能摆脱“美元体制”的约束,因而其目标应该是努力避免或消除“美元体制”的弊端,谋求区域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换言之,东亚货币合作很可能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只可能是东亚货币合作的一个结果,其本身不应成为合作的目标。东亚各国、各地区不具备直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能力。因此,东亚货币合作的目标应该是促进东亚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共同繁荣。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跨度将其设计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内,提升区域内经济体应对危机的能力并提供有效的危机预警、防范和救助机制,建立宏观经济监测机制,促进亚洲货币基金(AMF)的组建与发展,推进区域债券市场建设等等;中期内,逐步推进区域汇率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长期内,理论上可以将建立区域共同货币作为最终目标。第二,推进东亚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