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教学课件社会公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563022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思修教学课件社会公德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大学思修教学课件社会公德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大学思修教学课件社会公德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大学思修教学课件社会公德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大学思修教学课件社会公德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思修教学课件社会公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思修教学课件社会公德(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 社会公德 (教材第五章) 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 社会公德 3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案例 2006年9月中国的各大报纷纷报道,随着近几 年来收入的增长,中国人出国旅游的人越来 越多,但中国人的一些不文明表现却引起了 许多外国人的不满,最为不满的行为包括: 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插队、随地吐痰、乱 扔东西等等。 2006年国庆黄金周后,媒体报道,各大公园 的绿化和其他游览设施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 破坏。 案例:上海海归女硕士乱穿马路遭拘留 听闻上周(2006年,上海电视台)乱穿马路后抗拒执法被拘的硕士刘 小姐遭公司辞退,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天特意前往刘小姐所在公司求 证。公司方面对记者否

2、定了这一说法,并透露刘小姐是在事发后、被 处以行政拘留前向公司提出辞职的,公司并没有主动将其辞退。 据了解,刘小姐去年刚刚留学回国,拥有硕士学历以及海归背景的她 ,不久前很轻松地在淮海路香港新世界大厦内一家知名公司分中心觅 得一职,从事教育顾问工作。而事发时,她这份工作维持了还不到一 个月,尚处于试用期。 得知她离开公司的消息,同事都表现出惊讶,但该中心的员工拒绝透 露更多有关刘小姐的信息。 随后,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从该公司总部公关部有关人士处获悉,刘小 姐是在事发后的第二天,也就是上周五向公司递交辞职信的。“很多 同事都在电视中看到了这件事情,可能她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考虑 到自己行为带来的负

3、面影响,所以主动提出辞职。” 该人士坦言,如果刘小姐自己不辞职,公司也不会主动开除她,公司 会对她进行规劝和教育,也会给她一次悔过的机会。据悉,刘小姐的 事件在该公司内部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引以为戒,“不能乱 穿马路”、“遵守交通规则”这几天长时间在员工的耳边敲着警钟。 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1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2 公共生活有序化的意义 1-3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1-1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指的是人类群体在公共场合的社会生活, 即人们在社会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公共生活的社 会空间非常广泛,包括大街小巷、餐馆茶座、车站 码头、公共交通、超市商铺、公园赛场、剧场影院

4、、医院、图书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公共生活是 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私人生活以个人活动为主 ,不影响他人。公共生活则与他人有关,因此要影 响到他人和社会。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1-2 公共生活有序化的意义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开展所 必须的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公共生活有序化 状态。如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 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等。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 运行。这在当代社会尤为明显: 1.有序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公共生活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

5、要前提 3.有序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3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 成的。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原始宗教 如图腾和禁忌、以及风俗习惯作为共同生活 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 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的作用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 德比较抽象,制约力也较弱,但却是法律形 成和作用的基础,制约范围更广,交易成本 也较低。法律是一部分道德原则的细化,其 制约力较强,但制约范围有限,而且交易成 本太高。 2 社会公德 2-1 社会公德的基本

6、特征 2-2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3 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2-4 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及意义 2-1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 生活的正常秩序、调节人们之间正常关系而 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社会生活 准则。 其基本特征有: 1 继承性 2 基础性 3 广泛性 4 简明性 2-2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文明礼貌:行为文明指人的行为符合一定 的道德要求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外部特征。礼 貌待人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讲究 一定的礼仪规范。 2.助人为乐:要求个人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 主义,在必要的条件下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 物质上的资助、精神

7、上的安慰或经济发展方 面的扶持, 人与社会的关系 1.爱护公物:对社会公共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 护。 2.遵纪守法: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遵守 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如校纪 校规。 人与自然的关系 保护环境:主要指保护自然环境,如水环境、 土壤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 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 环境。 2-3 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社会公德的优良传 统。 2.改革开放为社会公德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 力 3.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 题 (1)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 (2)少数大

8、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 明行为 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 1.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 2.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实践 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3.从小事做起,饯行社会公德规范。 2-4 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及意义 (1)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网络生 活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这是家住上海徐汇区的王女士与女儿一起 在网上购物。网络消费成为消费又一热点 ,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等大大增加。 (2)网络是把双刃剑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 的诸多问题,已经对 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 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 的危害。 许多青少年因迷恋网

9、 络而不能自拔 02年6月16日,两名少 年在北京市海淀区一 非法经营的“蓝极速 ”网吧纵火,致使25 人在火灾中丧生,引 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 关注。 (3)大学生应当加强网络生活中的公德 自律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 览不良的内容。 开展健康有益的网络交往活动,树立自我保 护意识。 理性对待网络生活,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不逾矩”。 3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3-1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3-2 治安管理处罚法 3-3 集会游行示威法 3-4 坏境保护法 3-5 道路交通安全法 3-6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3-1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社会公德是

10、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但如我们 在第一节中所说,公共领域中的法律规范也是不 可或缺的,因为它有如下作用: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3-2 治安管理处罚法 2005年8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 3月1日施行,共6章119条。 1.基本精神 (1)立法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极其人 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2)基本原则 u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 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u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

11、正,尊重和保障 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u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主要内容 (1)何谓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情节轻 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共有四类110多种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u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u根据不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罚款处予200元以下、 200到500元、500到1000元、3000元以下、5000元以 下5个不同挡次。 u行政拘留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性质区分为5天以下、5 到10天、10到15天、合

12、并执行不超过20天。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u调查程序。规定了告知权利、表明身份、回避等有关 的程序。规定了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 复杂不得超过24小时。 u决定程序。规定了有关听证程序,对治安管理处罚决 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u执行程序。 (4)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 u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治安处罚中必须遵守 的行为规范以及必须禁止的行为。 u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 察在办理治安案件中的不严格执法或者违法违纪的行 为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和 控告。 资料: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6年3月起 施行 从3月1

13、日起,宠物扰民、在集贸市场强买强卖、强行 乞讨、发黄色短信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均将被视为违 法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论 处。 执法手段更加细化 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新法加大了“执法 程序”、“执法监督”在法条中所占的比例,各单独 开辟了一章,细分了拘留时限、罚款额度等各惩罚手 段操作尺度。新法中“执法程序”章节所包含法条达 26条,囊括了受理、调查取证、扣押赃款等各个执法 环节,并设定了执法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具体情 形,比如“行为人与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应 当登记,不得扣押”,“现场口头传唤行为人,必须 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口头传唤的原因、条件限制”。“ 执法监督”章

14、节规定了11种情形,包括刑讯逼供、体 罚、虐待、侮辱他人、超过询问查证时间,仍限制人 身自由等等,警察只要触犯了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形, 均将被处以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部分新增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原来的73种增加到238种 ,主要有: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违法举办大型活动的行为; 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 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 猥亵他人的行为; 强迫交易的行为; 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

15、令的行 为; 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行为; 违反房屋出租管理规定的行为; 违法承接典当物品的行为; 非法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的物品的行为; 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行为; 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等等。 3-3 集会游行示威法 1989年10月3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共5章36 条。 1. 基本精神 (1) 立法目的: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 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 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2) 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 2. 主要内容 (1) 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 、示威,均

16、适用于本法 (2) 集会游行示威的条件: u举行集会、游行、示威,须依照本法的规定向主管公 安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举行集会、游行、示威 ,必须有负责人。 u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第一、反对宪法确定 基本原则的;第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的;第三、煽动民族分裂的;第四、有充分根据认定 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3-4 坏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共6章47 条 1.基本精神 u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u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 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 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原则。 2.主要内容 l 何谓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 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 、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