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63000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聊城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为推进健康聊城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发201623号)、山东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鲁政发201712号)和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聊政发201611号),结合聊城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5.5/10万、3.14和4.07,主要居民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

2、推进,建立了以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社会办医步伐进一步加快。医院管理水平大幅提升,2014年,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在鲁西和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的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三级医院数量达到4个,在鲁西及周边地区市处于领先地位,18家医疗机构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东阿县人民医院成为全省参照三级综合医院管理的首批二级医院之一。医学科技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以来,参与承担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7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04项,共获得省级科技奖项48项, “试

3、管婴儿”、“颈动脉血管内膜剥脱手术”、“腔镜手术”等项目已达至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创建为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区域性检验中心,Pulse Net网络实验室,成为全国六个致病菌识别网的地市之一,并以此为依托,建成了全省疾控系统第一家院士工作站,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成84家,数量与比例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县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建设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中医药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市中医医院被列入国家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等6家医院被评为省级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国家及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重点学科达到17个,山东名中医药专家5名,全市基层

4、医疗机构共建成国医堂121家,覆盖率达84 %,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出生9.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16,年平均自然增长率8.97,低生育率水平保持持续稳定,人口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其他工作取得新成绩,“全民健康工程”成为全省品牌,聊城“国家卫生城市”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通过两轮复审,7个县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第二节“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十三五”期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巩固提升“冀鲁

5、豫三省交界医疗卫生新高地”,构建“省级区域健康医疗中心”,打造“健康聊城”的战略定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呈现多样性,为健康服务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出生人口素质有待提高。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生育率明显提高,老龄化进程加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内部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卫生优质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大规模、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少。二是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县市之间资源不平衡,中西医发展不够协调,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

6、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四是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综合监督力量比较薄弱。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布局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山东省委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为动力,完善“生育-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养老-临终关怀”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

7、变,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二节 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比较完善的符合聊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优化,努力打造“健康聊城”。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医疗卫生新高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适应疾病谱和医学模式

8、变化新趋势,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由“重疾病治理”向“疾病治疗与预防并重”转变;健全专业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由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深入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和爱国卫生运动,促进由“形式”向“效果”的实质性转变,努力构建“全省公共卫生工作示范市”。加快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落实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要求,加快发展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努力打造“省级区域高品质健康中心”。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持续提升。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

9、力不断增强,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努力打造“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市”。“十三五”主要健康指标和发展目标领域主要指标单位2020年2015年指标属性健康素质人均预期寿命岁78.177.1预期性孕产妇死亡率/10万105.5预期性婴儿死亡率43.14预期性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4.07预期性健康促进疾病防控肺结核发病率/10万4047.16预期性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9090约束性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568.9预期性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566.9预期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8054.48预期性妇幼健康以县为单位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87.64约束性以县为单位

1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90.15约束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8595.31约束性医疗服务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天8.59.2约束性床位使用率%8685.92预期性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86预期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张5.54.4预期性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201.79预期性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2.751.99预期性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0.830.58预期性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人20.8约束性正常范围住院费用基本医保支付比例%75左右75左右预期性第三章重大工作任务第一节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升级1.做优做强城市医疗机构。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在推动设施、

11、设备、装备等传统硬件升级的基础上,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专业设置和服务流程,积极促进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进医院创级上等,实现由大到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战略性转变,在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实现新跨越,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医疗卫生新高地。加大国家、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力度,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与支持,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专科,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 (市卫计委负责)2.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每个县重点建设好两所公立医院,即县市区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并全部达到二级甲等

12、水平,人口超过80万的县市人民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管理标准。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医疗服务能力达到要求,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市卫计委负责)3.支持推动医药科技创新。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领军人才团队、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引进,全面提升医疗卫生领域各类人才能力和水平。强化与医学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家、省级各大医院的对接互联,引进名院在我市办分院。设立卫生科技攻关专项资金

13、,争创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打造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培育一批市级重点学科,扩大我市医疗卫生的影响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打造专业技术高端团队,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市卫计委负责)第二节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1.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坚持中医药文化引领事业发展,加强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等机构文化内涵建设,全面实施经典传承、经验传授和经方运用的“三经传承”战略,精确解读中医经典,传承中医药专家经验,提高经方运用能力。塑造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环境,使全行业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术的职业操守和简便实用、精湛高效的医疗技术。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推动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教育课程,

14、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使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文化,运用中医药知识净化心灵、养生保健、防治疾病,培养高尚精神追求和健康生活习惯,实现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负责) 2.加速中医药服务升级。健全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以提高中医药疗效和治愈率为核心,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能力。努力创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在防治疾病中发挥示范作用。

15、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提高中医在医疗服务中的比例。发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和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积极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健康管理等特色服务规范发展。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建成“国医堂”。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中医药”进程,促进中医药各领域与互联网全面融合。加大中药饮片质量监管,不断提升中药饮片质量。(市卫计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负责)3.推进中西医协作服务。加强中西医结合,在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基础上,促进与现代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促进中西医协调发展。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深化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统筹用好中西医两方面资源,提升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