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60181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检测 语 文 试 题 2005。03。20本试卷分第卷 (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卷 选择题(共 42分)一、 基础知识(共 4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洗马(xin) 逋(b)慢 优渥(w) 蓬蒿(go)之间B坻石(ch) 不屑(xi) 睿智(ru) 锵鸣金石(qing)C行第(hng) 属客(zh) 万顷(qng) 窈窕淑女(yo)D瓯越(u) 潦水(lio) 跬步(ku) 庠序之教(xi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罪愆 废垒 流殇 茕茕孑立 B水榭 窗棂 稗益 命运多舛C用膳 玉醅 笑靥 横槊

2、赋诗 D酾酒 衣襟 霰雪 生当殒首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001年,美国经济很可能有较大回落,从而结束其长达九年的强劲 ,且不能排除在更晚时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我们绝不能 各类刑事犯罪分子。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 ,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A扩展 袒护 原型 B扩张 袒护 原形 C扩张 庇护 原型 D扩展 庇护 原形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新编写的中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内容还是装帧,都彻底地进行了改头换面。B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百姓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C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D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不能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事。B美国处心积虑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谴责。C 环境危机就是生存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环境保护,植树造林。D 邪教组织宣传第一个克隆人的诞生,世界各国媒体关于这起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6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庄子共33篇,一般认为其中的“内篇”7篇是庄子所著,“外篇”15篇,“杂篇” 11篇是庄子的后学者所著。B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纪君祥的

4、赵氏孤儿。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C聊斋志异是一个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16卷431篇作品中的大多数故事是在民间传统的基础上经艺术加工而成的。D桃花扇是一部通过爱情故事写国家兴亡的历史剧,作者孔尚任,清代戏曲家、诗人,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作“南洪北孔”。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腹犹果然(充实之状,此处为食饱之状) 众人匹之(对比,相比)B未有知其修者(长) 床以珊瑚(古代坐具)C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细微、征兆)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同“嘱”)D遥襟甫畅(刚、顿时) 穷发之北(毛,指草木)8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最大的是: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5、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吾与汝俱少年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牧伯所见明知 几何不人汝而死也 又可冀其成立邪 而汝抱无涯之期A B C D9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A相同,不同。 B相同,也相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也不同。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活用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臣具以表闻 则刘病日笃 将成家而致汝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名之以其能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 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东流入于潇水A/ B/ C/ D/二、(12分,

6、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

7、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死亡。第

8、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

9、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地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11对“判断一个文化是否还存在的具体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传人存在与否 B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存在与否 C基本价值取向发挥作用与否 D独特语言存在与否 12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 经

10、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13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保持民族 的独立,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紧迫感。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

11、,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1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 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 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C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

12、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第 卷 非选择题(共 108分)三、(14分)15文言文翻译(8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注: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 ”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处。(任选四小题)(4分)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