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十册教材教法辅导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58057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十册教材教法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十册教材教法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十册教材教法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十册教材教法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十册教材教法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十册教材教法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十册教材教法辅导(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材教法辅导 朝阳区教研中心 高萍 2008、2 第一部分 对全册教材的简要分析 一、整体把握本册教材的编排特点 在第九册我们围绕八个方面介绍了这套教材的编排特点 在本册中只重点强调以下两点: 1教材专门编排了三个探索规律的内容。 探索规律的内容均安排在某个单元的整理与复习的前面。 探索规律属于必学内容,教学时一定要以学生的 独立探索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也可在学生独立 思考,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第一次安排在P26,讲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的探索规律(一)。 第三次安排在P121,讲完分数的加减法后的探索规律(三)。 第二次安排在P97,讲完分数之后的探索规律(二)。

2、2要充分理解习题的编排意图及特点。 本册中习题编排目的性强,有新意,老师们在 备课中应先按单元做完习题,然后再对照教参理解 意图,最后再进行单元备课,把习题有机地分解到 每节课的教学中。 二、本册内容的知识体系 第一个领域: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1)整除的意义(未明确,但不讲无法 建立因数、倍数的概念) (2)因数、倍数的意义 (3)公因数、公倍数的意义 (4)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5)质数、合数的意义 (6)奇数、偶数的意义 (7)质因数的意义 (8)分解质因数的意义,能分解质因数 (9)互质的意义(未明确,但不讲不行) (10)能被2、5、3整除的特

3、征 (11)分数的意义 (12)分数的基本性质 (13)真、假、带分数的意义 (14)最简分数的意义 (15)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 (1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7)正确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安排在探索规律二中) (18)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数的运算: (1)约分 (2)通分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分数加减法的简算 (6)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分数的基本数量关系 (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P85、10) (8)分子相同的分数计算规律 (探索规律二P121) 第二个领域: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其特征。 (

4、2)明确长、正方体的关系。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测量: (1)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 (2)了解体积的度量单位,会换算。 (3)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 意义。 (4)掌握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5)掌握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明确长、正方体染色的问题。(探索规律一) (1)综合应用(一) 制作一个包装箱所用纸板的问题。(第32页) 设计包装方案。 (2)综合应用(二) “统计中的做一做”。(第49页) 第三个领域:统计与概率 (1)复式条形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四个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将教参P1、P

5、11、P16、P29、P33、P40每个 单元的教学要求做一个整理即可。 三、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 第三单元统计的初步知识 单式图复式图 第五、六、七单元的知识,这三项知识环环 相扣,是紧密相连。数的整除是学好分数意义和 性质的基础,分数意义和性质又是学好分数四则 运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四、本册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的建立 难点:建立长、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空间观念。 “数的整除”中的概念及应用。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 这学期共有二十周的时间,扣除最后一周和考

6、 试的时间,再扣除节日五一、六一、清明节、端午 节4天放假的时间,总的上课节数预计是88节。 授课时数是75节,期末总复习的课时可达到13节。 六、本册内容所需的主要基础知识 长、正方体的认识及计算。(这是学习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学习分数意义的基础 ) 单式的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第二部分 分单元的教材教绍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本单元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及课时安排 1教学要求:见教参P1。 2重、难点: 重点: (1)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体积(容积)的 概念,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2)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难点: (1)利用体

7、积(容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灵活地 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 (2)长、正方体的染色问题。(找规律) 3课时安排及分布情况: 本单元授课18节,进度大约从2月25日3月19日 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意图及教学建议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是学生由平面向 立体扩展的开始,由二维空间过度到三维空间。是 他们对几何形体认识的一次质的变化。 关于本单元的知识基础见教参P1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对比: 1知识性目标的比对。 实物 模型会辨认 图形认识图形的特征 认识表面积、体 积、容积 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性目标的比对

8、。 实物 图形(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概念 (1)基本思路 (2)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相对的边,互相平行、长度相等。 长方形 正方形 相对的一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对的面,形状相同、面积相等。 (3)区别与联系。 长方形 正方形 正方体 长方体 (4)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探究方法的迁移。 长方体 长方形 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长 正 方 体 的 认 识 求积的有关问题 计量单位 意义 计算 换算 大小的概念 表面积 体积 容积 染色 体积 容积(液体) 本单元的编排特点 1主题图的编排意图。见教参的P2中间一段。 2探索规律(一)的编排意图。本单元在整理复习 之前安排了探索正方体涂色

9、规律的内容,研究把若干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涂色后,1面、2面、3面 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是多少个的问题,通过操作观察, 发现其中的规律。 第一个小节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剖析 1教材的编写是引导学生经历两次抽象,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认识的第一次抽象从实物到图形 认识的第二次抽象从图形到概念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表象;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会识、会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5)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6)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7)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 2这两节课要完成以下任务:

10、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表象。 难点是:特殊的长方体(即扁平的)与正方体的区分。 知识把握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时要弄清楚两点: 见教参P3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各部分名称;棱、 顶点的形成;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3形成长、正方体正确的空间表象,可以采取两种 办法:一种办法是学生根据提供的实物,想象出长 、正方体的形状;另一种办法是根据提供的立体图 形想象出长、正方体的各个面和棱。 4对于长方体的棱不但要知道有12条,相对的棱长 度相等;在学完长、宽、高后,还要引导学生对着 长方体学会两种分组记忆的方法:一种是长4+宽 4+高4,另一种是(长+宽+高)4。可以补

11、充这样的题加以巩固: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2.4米,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和是( )米。 教学建议 1要注意搜集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便能使学生 在观察时作到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比如木料的、 玻璃的、铁皮的、纸盒的长方体,从而使学生在驱除 非本质属性的同时掌握本质属性,以抽象出长、正方 体的表象。 2注重指导识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识图。 (1)理解图中的虚线与实线的运用。直观立体图 形中虚线与实线的运用要让学生理解。可观察长方 体实物,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哪几个面,还有哪几 个面看不到,进而说明看到的几个面的棱用实线画 出,而看不到的几个面的棱用虚线

12、画出。 (2)根据图中长方体棱的方向位置确定长方体的 长、宽、高。可以出示不同方位、不同形状的长方 体直观图,让学生指出图形的长、宽、高,并理解 其相对性(随着摆放位置变化)。 (3)理解直观图与实物的对应关系。可以让学生根 据直观图中长方体摆放的位置、方式摆放实物,使 学生能够把图形和实物对应起来。或者根据实物的 形状、摆放方向划出示意图。教师提供的长方体模 型中,可以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且正方形 的面积很大。 3下面具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层次。(见教案) 4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初步形成空间观 念是学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教学中 除去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外,

13、还要注意 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对特征的认识不只是 第一课时的任务,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对 特征的认识也不能停留会背这一层次,关键是理解掌 握,形成空间观念。以下几种练习形式可以挑一些在 第二节中进行: A用土豆、萝卜等切长方体和正方体 B用橡皮泥和小棍插 (1)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 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棍,其中有2根一样长的,有 4根一样长的,还由与之不同长度的,让学生从这 些小棍中自己选择合适的小棍用橡皮泥插起来,做 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还可以对制作的长方体提出要求:长、宽、高不相 等的;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4个面是正方形的。学生 要想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长方体,首先要明确长

14、方体的基本特征 ,要明确这个长方体的具体要求,先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选 择小棍的长度和根数,动手制作长方体。这个过程,有利于学 生对特征的掌握、有利于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6)用一根铁丝围长方体或正方体,并指出各条棱 的长度。加深对棱、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 (2)变换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与方式,让学生指出或 量出长、宽、高。 (3)给出长方体直观图以及各个面的平面图形并编 上号,说出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是几号图形 。 (普通教材P5 第2题) (4)用几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 的长方体,并分别指出长、宽、高的长度。 (5)给出不同的平面图形,判断能否围成长方体或 正方体。(下

15、图按虚线折,能否围成正方体? ) 第二个小节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材剖析 (1)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建立长、正方体与其平面展开图的空间表象; (3)掌握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灵活运用有关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这一段内容的任务是: 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是: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计算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 。 (1)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来确定各个长方形面的 长和宽。 教学建议 本小节要上好四种课,准备课、概念、方法 的探讨课、实际应用训练课、动态切割训练课。 1准备课的建议。 这节准备课课所选的内容及层次可以这样安排:

16、第二层:利用教师提供的多个长方体的立体图,说出 长、宽、高,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 第一层:每人利用书后面长方体的展开图作一个长方 体,然后测量长、宽、高,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 第三层:给出三条棱及数据,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 第四层:学生闭着眼睛想象一个长方体,教师说什么 面,他在眼前描绘出什么面,并说出怎么求它的面积 。(字母表示) 第五层:给出长、正方体的展开图,与长方体的每 个面对应起来,指出各面的长、宽、高。这是一个 难点,因此,要反复演示表面积的剥离过程(在每 个面上涂上不同颜色),让学生说说展开图中的每 个面在立体图上的位置,这样便于学生辨认平面图 中的每个面与立体图中面的对应关系。 2概念、方法的探讨课的建议。 (1)应让学生参与表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将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开( 去掉边角)后展开,把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