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510763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 周 刊2 0 1 5 年 第 4 0 期 理实一体化 教学案例 蒋乐雅 (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江苏 常州2 1 3 0 0 1 ) 一 、案 例 背 景 “ 视觉像 移法” 中规定顺 动现象 为负镜 片 , 逆 动现象 为正 镜片 。然而在一次试验课 上 学生得 出了与书本相 反的结果 教师尽管课前很认 真备课 但是难免在课 堂上 碰到此类 突发事件 从容面对 实事求是 专业解决才是应对之道。 用视觉像移法识 别透镜性质是眼视光专业 人员必备的知 识和技能 , 眼镜光 学基 础这门课涉及视觉像 移法识别镜片 性 质 的操 作 。具体做 法如 下 : “ 在 白纸上 画一 条横

2、 线 ,长约 1 5 c m, 手持镜度 透镜 放 于眼前2 5 c m处 以单 目通过此 透镜观 察所 画横线 , 使镜片 内直线与镜 片外直 线连成一 线 ( 如图 1 ) , 如果将透镜 向上移动 ,则镜 内线段相对于镜 片外线 段向下偏 ( 如图2 ) , 此现象为视觉逆 向像移 , 说 明此 透镜 为正镜 片。” 镜 片 向上 移 动 e 图 l 图 2 有的教科书 中规定视觉像 移法操作时 ,镜 片与横线 的距 离 为 2 5 c m。 镜 片 与人 眼 之 间 的 距 离 为 1 5 2 5 c m 然 后 视 觉 顺 向 像移 ( 顺动 ) 说 明待 测镜片是 负镜 片 , 视

3、觉逆 向像移 ( 逆 动 ) 说 明待测镜片是正镜片 二 、 案例 呈现 ( 一 ) 问题 的 提 出 课上 , 有学生发现手持+ 1 0 0 0 D S 镜片 按照 以上做法却 不 能如愿观察到逆动 , 相反观察到 的是顺动 。 其他组随即效仿也 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 书本虽然不等于真理 但是教科 书的正确 性 应该是很高的 , 里 面可能会有些错误 , 只有细心和认真验证 的人才能发现 , 今天就让 大家找到了一个漏洞 到底是书本有 误 , 还是我们 的实验方法不 正确呢?那我们就 回到起点 , 重新 开始 , 找 出答案 。 ( 二 ) 积 极 引导 “ 这个反例 只有+ 1 0 0 0

4、 D的镜 片才会 出现 吗? 镜片箱内从一 0 5 0 D + 2 0 0 0 D的镜 片 , 有多少镜片会出现反例的现象?” 让大 家对镜 片箱内所有的镜片都进行一次 视觉 像移实验 。并将 实 验结果记录下来 ,同时认真研究下 书本中关于视觉像移 实验 的内容。同学们 迅速行动起来 了 经过反复实验发 现 , 以上所 列 举 的反 例都 出现在高屈 光度 ( + 4 0 0 D以上 ) 的正 镜片 , 对 于 负镜 片却不存在 以上现象。其实在视觉像 移的实验 中我们发 现 , 对于大多数镜 片 , 按 照实验规 定距离操 作时 都 满足顺 动 为负镜 片 , 逆动为正镜片的理论 。 -

5、根 据以上实 验结 果 。 同学们 提出 了很多问题 归纳整理后 为以下 三个关键性 问题 问题 1 : 为什 么反例 只出现在正透镜 的视觉像 移实验 中? 问题2 : 为什 么书本中规定视觉像移操作 中透镜离眼 的距 离不能超过透镜 的焦距 ? 问题3 : 视觉像 移是判 断镜片性 质的 , 在 此操作过程 中很 难知道镜片 的屈光度 , 当然镜 片的焦 距也无从得知 , 那么在操 作 中如何将 透镜 与眼的距离控 制在 透镜 焦距 范围内呢? ( 三 ) 逐 一解决问题 由于教学 时间所 限 我在课上将 自己理解 的答案告诉 了 学生 , 并让学生课后利用其他途径继续寻找问题答案。 1

6、问 题 1 的 解 决 为什么反例只 出现在正透镜 呢?正透镜和负透镜的成像 有很大 区别 。 负透镜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 正透镜 的成像 比 较复杂 。 根据 物距 由远到近 , 可分 别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 , 倒立 等大 的实像 , 倒立放大 的实像和正立放大 的虚像。 可见对 于正 透镜来说物距不 同成像会产生 正立 与倒 立 , 放 大与缩小 , 实像 与虚像 的质变 。 所 以在涉及正透镜 的实验 巾, 控制物距是得到 正确实验结果 的关键 。那 么出现视觉像移反例很可能就是物 距 问题 。 2 问题2 的解决 为什么视觉像移操作 中透镜 离眼的距离不能超过透镜的 焦距?例如F

7、 = + 1 0 0 D 的镜片 , 其焦距是l m, 根据视觉像移实验 距离控制要 求 人眼必定位 于镜片焦距 内 , 由光路 图可知 ( 如 图3 ) : 图 3 光线在像方焦距 内不相交 ,当人眼位于出射光线相交点 以后 观察到的现象就将 与人 眼在像方 焦距内观察到的现象 相反 这就是视觉像移法 中“ 透镜 与人 眼的距离不得超过透镜 焦距 ” 的原 因 只要 保证人眼位 于透镜 焦距 内, 就可 以保证 同 一 性质的透镜不会出现相反的视觉像移现象 。 3 问 题3 的 解 决 但是 在我 们测 定镜 片性质 的 时候往 往不 知道镜 片 的焦 距 那么如何做到 “ 透镜与人眼的距

8、离不超过透镜焦距 ” 呢? 让 1 我们来 看一组数据 , 由F = 可知 : f F = 十 0 5 0 D时 , f = 2 m; F = 十1 0 0 D时 , f = l m; F = 十 4 0 0 D时 , f = 2 5 c m: F =1 0 0 0 D时 , f =1 0 c m。 当我们将待 测镜片置于 眼前2 5 c m处 ,对于屈光度 低于+ 4 0 0 D的所 有镜片都满足“ 镜片与人眼距离不超过焦距 ” , 也就 是说 对于屈光度低 于+ 4 0 0 D的所有镜 片按 照常规操作方法 都 能观察到逆动。只有 当镜 片屈光度高于+ 4 0 0 D的时候 , 将镜 片置

9、于眼前2 5 c m时 , 观察 到顺动 。在实际操作 中, 2 5 c m的镜片 与人 眼距离 已基 本能满足视觉像移法识别镜 片的需要 ,这是 因为当镜片屈光度高 于+ 4 0 0 D ri ft, 通过像的放大缩小法 , 或者 镜 片厚 薄法 能更轻易地判断 出镜 片性质 。并 非所有镜片都只 有 视觉像移 法能判断其性质 , 实践过程 中 , 面对不 同情 况 , 我 们 应 该 灵 活选 择 更 简便 的方 法 识 别 透 镜 性 质 。 三 、 案 例 评 析 书本上 对视 觉像 移操 作距 离 的规定 是适应 于常 用镜 片 的 而在实践 中, 如果完全按照书本规定做法 却有 可

10、能得到相 反结论 。这个教学案例给 了我深刻启发 。 ( 一 ) 理论指导 实践 , 实践检验理 论 , 二者 相辅 相成。学生 是 学习主体 , 在教学 中应鼓励 学生辩证地学习 , 培养学生创新 意识 , 敢于质疑书本 , 敢 于提问。 但很明显 , 学生在解决问题方 面的能力还很 欠缺 ,分析其原 因主要是灵 活运用 知识和独力 分 析问题 的能力还有 待提 高。 ( 下转第 1 3 8页 ) 1 3 9 论 高 中 学 生 科 学 素 养 的 全 面 发 展 徐 田 王 志 红 ( 西华 师范大学 , 四川 南充6 3 7 0 0 9 ) 摘 要 :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是 为 了更好 地

11、服务 生活, 服务社会 , 学生应该通过 学习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物理学 科的知识技 能和研 究方 法广泛应 用于科学和技术领域 , 较为全 面地反映 了科 学的基 本特 质。物理 学科教 学是 高中学习的重要 组 成部 分。本文探讨 了高中物理教学 中如何发展 高中生的科 学素养, 为其终身学 习奠定基础 , 进而 实现 自身的全面发展 。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科学素养全 面发展 经过义务教育 阶段 的物理课程学 习 ,主要是初 中两年的 系统学习 , 学生对 于物理学科有 了初步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并 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物理学科学 习。 因此 帮助学生明 确物理学习的意义

12、 , 进行有 目的 的教学活动显得十分必要。 普 通 高 中物理课 程标准 ( 实验 ) 提 出结合物理学 科的性质 、 中学 生 的特点和社会 发展的需要 ,提高全体学生 的科学 素养是物 理课程的核心理念和 目的 。科学素养作为学生学 习的高级 目 标 探究其发展培养方式可 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 科学素养及其意义 科学素养是对科学本身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 系所具 有的 系统认识的能力。科学素养 的具体要求和量化标 准随着时代 的发展不断发展。科学素养的基本评判标 准要求 能辨认 理解 科 学的基本术语和基础概念 ,分析应用科学研究 的过程和方 法 辩证看待科学 、 技术与社会 的相互

13、关 系。科学 素养包 括科 学知识 、 科学精神 、 科 学方 法 、 科学思想等多个方面。 科学素养 的提高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 的能力 、改善生活 质量 、 实现全 面发展 , 对 于提高 国家 自主创新 能力 。 建设创新 型 国家 , 实现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构建社 会主义和 谐社会 , 都具有重要 意义。中学生是社会未来 的公 民, 对学生 进行科学素养的发展培养 。 对 于学生本人 、 国家 和社会 的发展 都 是 有 利 的 。 2 物 理 教 学 与 学 生科 学 素 养 发 展 物理学是观察 、实验与理论紧密联系促进 的基 础 自然学 科 充分体现 了

14、科学 的本质特征 。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 研究 过程与方法 、物理学与科技社会 间的相互关 系是科 学素养的 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终身发展的基础。 物理学科 不仅深化了人类 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 而且带动 了科技的发展 , 推动了文化 、 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 也就是说物理知识的应用在 生活 中随处可见 这为学生全面形象感知物理提供 了方便 。 物 理学科包含的丰富情感 、态度和哲学思辨 也是 人文素养的重 要组成部分。基于物理与科学素养 的联系及科学素 养的重要 性可以得出 ,进行物理教学对 中学生 的全 面发 展具 有至关重 要 的 意 义 。 3 物理教 学促进科学 素养发展

15、 的建议 物理 学科 的学 习对学 生科 学素 养 的全面发 展有 重要 作 用 科学 素养作为学生 学习之后综合能力 的体现 , 对学生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因素。 作为学习主体 , 学生在 自身 科学素养的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通过对物 理知识 形成过 程及物理情境的体验可 以辅助学生形象理解物 理 ,在 自身能 力范 围内在生活中进行运用能加深 对物理本质 的理解 。 3 1 激 发 学 生 的 内在 动 机 学生如果能认识 到学 习的重要意义 ,自主 自发地进行学 习探究 ,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 的形 成无 疑具有积极促进 的作 用 。 学习动力 的存在不仅能刺激学生学习行为的

16、产生 , 而且能 在 学 习 过 程 中帮 助 学 生 克 服 困 难 。因此 , 物理 学 科 的教 学 和 科 学素养的发展都应把激发学生的内在 动机作为首要任务 。 3 -2 过 程 与 方 法 的 再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充分感知物理概念 、 物理规律 、 物理实 验发现和完善的过程 , 体味物理学家发明创造 的过程 , 这样 的 情景再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主体地 位 教师的引导 作用可以看做是物理学家科研过程 中的灵感 。过程与方法的 再现能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理解 ,培 养观察和动手实验的 能力 , 养成 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 的习惯 , 形成 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的态度 , 多角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 3 与 生活 实 际相 结 合 日常生活是学生科学素养体现 的平 台 ,也是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