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47542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3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应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顺应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顺应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顺应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顺应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应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1 7 年 第 5 期 中 学 数 学 月 刊 21 顺 应 学 生 思 维 促 进 学 生 发 展 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 李湘(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214123) 1 背景描述1 背景描述 “ 等比数列前 项和” 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第二章“ 数列”中的 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 教学时数为 2 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重点是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简单应用.等比数列前 项和既承接了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 和内容, 又是后面学习数列求和与研究数列极限 的基础.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的方法, 对学 生来说是

2、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时若直截了当 地给出教材中的“ 错位相减法” , 无疑脱离了学生 的认知基础, 用波利亚的话来说, “ 就像是帽子里 突然跑出一只兔子式的证明这样的证明, “ 如果 引人注目的步骤的动机和目的是不可理解的, 那 么我们在论证和发明创造方面就学不到什么东 西” .为此, 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 为学生着 想 , 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通过稚化自己的思 维方式, 在教学设计时进行思维的重建, 以实现难 点的突破, 促进学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注重学生的独 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 在实践

3、中学 习, 在操作中体验.教师的教学方式, 重要的是创 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 营造一 个轻松、 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要具有创造 性 , 可以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 挥 , 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 应根据 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 构的过程, 不要把知识理解为“ 结果” , 而是作为 “ 过程” 看待.1教学时应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和 发展的过程, 以问题为起点, 通过发现问题、 解决 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 形成一种自主探究的教学 模式, 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 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 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学会理性思 考

4、.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的潜 能, 做好学情分析,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精心设 计教学活动, 实施课堂教学. 2 片断实录2 片断实录 . 片 断 1设置问题情境 印度有一人发明了国际象棋, 国王非常喜欢 玩, 决定奖励这位发明者, 问他要什么奖励, 发明 家没有选金银珠宝, 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上放麦 粒, 但规定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颗, 第二个格子里 放两颗, 第三个格子里放四颗, 第四个格子里放八 颗, 依次下去, 后面的格子里放的麦粒数是前一格 的两倍, 棋盘共有64个格子.国王听了, 欣然答 应.请你想一想, 国王能不能满足发明家的要 求呢? 这样引人课题出于以下三点考虑

5、: 1)利用学 生求知好奇心理, 以一个故事为切人点, 便于调动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事件内容 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 3)有利于知 识的迁移, 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现实应用性. 片断2组织探究活动 原以为学生会绞尽脑汁, 冥思苦想一番, 不料 生 1 很快举手, 追问如何求得, 生 1 是这样回 答的: 这个问题跟前面讲等比数列通项时的细胞分 裂相似但又有区别, 不同处在于细胞分裂成两个 后本身就消失了, 而在这个问题中每个格子的麦 粒是不会消失的, 所以最后算多少麦粒时要把每 一个格子加上去, 那么第1 格 是 1 粒 , 第 2 格 是 2 粒, 第 3 格是22

6、粒 , 第 64格是263粒, 所以64格总 共应有( 1 + 2 + 22+ + 26 3 )粒. (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 师:从解应用题的角度来讲同学们已经完成 * 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 划 2015年度重点自筹课题“ 教 师 稚 化 思 维 , 促进学生理解” 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高中数学为例 (Bb/2015/02/217)研究成果. 22 中 学 数 学 月 刊2 0 1 7 年 第 5 期 了第一步, 能够根据题目意思列出相应的式子, 那 么, 第二步就是我们考虑去解这样的式子, 在解之 前我想先请大家对最后结果大胆地猜测一下. 这时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 答案有100亿到1

7、 000亿粒不等. . 片 断3实现意义建构 师:要知道我们猜测的数据正确与否或者说 谁的误差更小些, 我们就必须给出这个式子的正 确解答过程.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这个式子, 很显 然 1, 2,22,, 263是一个等比数列, 共有64项 , 那 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求一个等比数列 前 64项的和.一般地, 设等比数列a的前w项 和是S = 心 + a2 + 3 H-.请同学们探究: 怎样求出S 呢? 让学生探究讨论不等于放任, 要想让学生成 功探究, 教师必须顺应学生思维, 做好铺垫, 引领 学生的思考. 问 题 1问 题 1已 知s 1 2 + 2 3 1 (n l)n , 求S

8、生 1:用裂项求和法, 因为y yn 1 一 l)nn 一 1 一,所 以 二 n (A- 丄)+丄二 d n 1 n n n 师:非常好!为什么要用裂项求和法, 裂项的 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减少项数 是数列求和的目标) 生 1:裂项之后可以出现正负相消, 从而达到 减少项数的目的. 问题2 问题2 在前面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时 候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 2:倒序相加法. 师:很好!为什么要用倒序相加法, 倒序相加 的目的是什么? 生 2:倒序相加后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ai + a =a2 =a3 +a_2 = , 从而达到减少项数 的目的. 师:很好!通过以上两

9、个问题可以看出, 在解 决数列求和问题时, 一般的方法是利用数列的性 质减少项数, 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当然, 减少项 数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在解方程组时的消元也是 这个原理. 问 题 3 已 知 , ;问 题 3 已 知 , ;y , z R , lx y z =?, 2x + 2j; + 5; = 9 , 生 3:第二个式子减去第一个式子乘2,就可 以得到z = 1. 师:乘以2 和作差的目的是什么? 生 3:乘以2 和作差之后能达到减少变量的 目的 师:很好,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 4:可 以 把 + ;y看作一个整体, 由第一个 式 子 得 + ;y = 3 z, 代人第二个式子, 就

10、可以得 到z = 1, 这里我用代人消元法, 达到减少变量的 目的 师:非常好!回答得很全面, 以上两种消元的 方法是我们在解方程组中常用的手段, 能否将它 应用到数列求和中呢?我们一起看开始提出的问 题, 设 等 比 数 列 的如w项和是S =2: +a2 + a3 + “ + a S. 生 5 :设等比数列a 的 公 比 为 尹 0),S = a i +a2 +3 H-, 在式子两边同时乘以g, qSn =qaj -qa2-qa3 - -qan M 5 M (lg)S = 所以, 当 g 尹 1 时,S = a 1 (1 Qn ) -1-, 当 g =1 时,S = wa! . 师:太棒了

11、!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的方法? 生 5:我是受了前面的启发, 我第一时间想到 的是减项, 然后由解方程组中的加减消元法想到 了这个方法. 师:很好, 那么这个公式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 问题? 生 6:我觉得公式应该对g = 1 与g尹1进行分 类讨论. 生L我觉得等比数列的项数还应该值得 重视. 师 : 我们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对7的讨论以 及数列的项数.我们把这种证明方法叫作错位相 减法.( 教师板演) ( 这种求和的思路在解决某些求 和问题时经常用到, 应使学生掌握)那么除了这 种证法还有没有其他证法呢? 生 8:由等比数列通项得a2 = 19, 3 = ,an i 二an 2q,cin =an

12、iq 1 将上面个等式的等 2 0 1 7 年 第 5 期 中 学 数 学 月 刊 23 号两边分别相加, 得S 心 =S w g,S = 心 + gS ! =a! + g(Sa ), ( l g)S =a! ag 当 q ,S n = - ; q = 1 0 t,S =nai. 1 9 生众: 26 4 1. 师 : 假定千粒麦子重约40 g(2. 5X107粒重约 1 吨) , 请大家用计算器计算出棋盘上的麦粒约多 少吨? 生 9:(板演)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 得- a n 一 w 、 -2 c l i a n 二g, 运用等比定理,i , in-1 a 1 -a2 - a n-i 于是

13、Sw Sw , 得 出s. 1 anq l q (q V 或 S 二 -g (q 7 1) Sn na1(q =1). 生 10:(板 演 ) 二 心 + a2 + a3 H- -+a, 则 S n =ai q(a1 a2 H-ha-i) a 1 -qSn-i. iX a , a i cinQ Sn = ! + g(S a),P S = !-(q 7 1) S =nal (q = 1). . 片 断 4建立数学理论 师:非常好, 同学们能够想出三种不同的方法 相当不容易, 我们再来仔细学习以上三种方法: 生 8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 用迭加的方法进行减项, 推导出了等比数列忪的前项和公式; 生

14、 9 围 绕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 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 运用等比定理进行减项, 从而导出了公式; 生10 利用代人消元法的技巧进行减项, 从而得到公式; 当然还有我们一开始用的错位相减法也是相当重 要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以后的习题中还会大量 出现. 由此, 我们得出了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 I na” 公式 s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疑 学生之所疑, 惑学生之所惑.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 困惑适当地设疑, 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此 时, 教师故意对所教知识或所要解决的问题表现 出一种陌生感和新鲜感, 并以极大的热情和学生 一起探寻答案, 与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来龙去脉. 当学生尝试多种解题思

15、路未果而思维受挫时, 教 师则不露声色地引导和点拨, 或归纳总结或类比 推理, 艺术地把学生导向正确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 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学生不仅掌握了 H-1-1-1-1-1-1-1-1-1-1-1-1-1-1-1-1-1-1-1-1-1-1 (上 接 第 1 0 页 ) x 教师对学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并进一步提 出: 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 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后, 信心倍增, 进行了热 烈的讨论, 陆续提出一些问题, 如反比例函数所在 的象限是有谁决定的呢?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是 由谁决定的?如何来证明它的增减性?反比例函 数为什么不会经过坐标轴?反比例函数是轴对称 图形吗?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何证明它的对称 性呢? 教学中, 教师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充分尊重 知识, 还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而教师在获得了 知识或解决问题后表现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也极大 地激发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更为重要的 是, 教师通过不断地设疑释疑, 展示了自己的思维 过程, 揭示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沟通了师生之间的 思维信息, 使师生之间在认识水平上达到同频, 引 起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思维共振.4这样学生不 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学会了研究问题和探究学习 的方法, 学会了“ 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