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配套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47073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配套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五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配套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五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配套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五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配套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五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配套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配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配套(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 异性,教师专享 【教学建议】,由于学生阅历和视野的限制,存在对大尺度的地域分异和 环境整体性的时空观察的局限,增加了本章的学习难度。限于 教学条件,课堂教学可能会变成抽象说教。因此,本章教学建 议采用直观生动的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模拟探究和情境引导。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是抽象的理论,教师可以选用典型 区域案例让学生有形象具体的感知,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事 物联系框图的能力;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地理概念、 地理规律多,要落实到地理分布图上,建立全球空间概念。,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包括_、水、岩,石、_、土壤、地形等。,2 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各地理要素通过_ 、 _和_等过程,进行着 _和_,并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 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大气,生物,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物质迁移,能量交换,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_,大气提供_和二氧化碳, 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_及无机盐,通过_,产生有 机物。,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_,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_的能力。,(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合成有机物,叶绿素,热量,水

3、分,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交换,稳定,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含义,(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_的演化。,(2) 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_演化的一,个方面。,2保证: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_。,3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_的改变。,统一,其他各个要素,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地理环境状态,知识点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 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 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不断进行能

4、量交换和物质 迁移,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图 511,2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对比,续表,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教师专享 【知识经纬】,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的变化,【针对训练】 1毛泽东沁园春雪的部分词句描写与其地理要素对,应正确的是(,),B,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地形 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水文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大气 D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物,图 512 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要素示意图,据此,完,成 23 题。,图 512,2下列哪个箭头是我国西北地区地貌形成的基础?(,),Aa,Bd,Ce,Df,A,3 反映人类与地理环

5、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B,) Aabc Cace,Bdef Dbdf,知识点 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诠释,教师专享 【知识经纬】,图解举例生产功能与平衡功能,【针对训练】,4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要素由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 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B,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 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D,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回答 56 题。 5使恐龙生存的环境更

6、加恶劣的要素是(,),A气候变化 C分解作用,B植物变化 D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6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D,A光合作用 C分解功能,B生产功能 D平衡功能,【典例】图 513 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 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甲时期到乙时期的变化过程(甲时期到乙 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分段 中的中游)。读图回答(1)(2)题。,图 513,(1) 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D,A甲,B乙,C丙,D丁,图 513 中可知,甲时期至乙时期植被逐 渐减少,耕地及建筑逐渐增加;植

7、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可 调节河流的径流量。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植被覆盖率最小 丁图,无植被覆盖。,(2)图示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B,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上题可知:植被逐渐减少导致河流径流量季节 变化。 植被逐渐减少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 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教师专享,【备用典例】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 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C,A人口数量增多 C森

8、林破坏,B气候变化 D围湖造田,上图显示:甲事象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 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和调节小气候等环境效益。 上图显示:甲事象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温 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森林破坏。,(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C,A综合性特征 C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 D差异性特征,由上题可知:森林破坏导致水旱灾害增多、 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由上题可知:森林破坏导致水旱灾害增多、温 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说明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符合整体性的表现。

9、,增加,减小,增加,联系,整体性,其他要素,1能够把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B,A岩石圈物质循环 C水循环,B生物循环 D大气环流,2(2012 年惠州月考)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D,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2012 年梅州期末)图 514 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 34 题。,图 514,3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D,A,B,C,D,4此图可以说明(,),B,A绿色植

10、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关系不明显 B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D碳循环和人类活动无关,),D,5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 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6大约在 4000 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 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 4 500 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图 515 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515,(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太阳辐射强 气温低 空气稀薄 【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地理

11、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其“牵一发”是指什么?,(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 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变得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 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 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答案】(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教师专享,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自然界中很多物种都 有濒临灭绝的危险,粮食短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 象接踵而来,直接危及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所以建立自 然保护区、恢复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话题, 已经深

12、入人们的大脑,进入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 12 题。,1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A生产功能 C平衡功能,B净化功能 D循环功能,2人类破坏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自然界中很多,物种濒临灭绝,自然灾害不断,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B,A生产功能 C平衡功能,B整体性 D差异性,C,3内蒙古、青海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这反映了(,),B,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 C,B D,(2012 年深圳期末)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 45 题。,4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D,A纬度地带性规律 C差异性特征,B经度地带性规律 D整体性特征,),D,5下列有关叙述,属于 N 环节的是( 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