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江苏专版2018年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课时3多彩的消费课件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543520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5.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江苏专版2018年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课时3多彩的消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版2018年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课时3多彩的消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版2018年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课时3多彩的消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版2018年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课时3多彩的消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版2018年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课时3多彩的消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江苏专版2018年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课时3多彩的消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江苏专版2018年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课时3多彩的消费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3 多彩的消费,备考导航,贷款,发展资料,从众心理,求异,攀比,求实,量入为出,避免盲从,保护环境,勤俭节约,消费及其类型,材料 (节选自2014江苏卷,6)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 探究:医疗保险促进了居民消费,体现了经济生活什么道理? 提示: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完善有利于改变人们的收入预期。这说明人们的消费不仅受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还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当前可支配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

2、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2)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收入预期非常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3)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2.消费类型,提醒 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比如,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界限也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1.从四方面把握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2.全面深刻理解贷款消费,(1)贷款消费的特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即当所购商品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时,通过预支未来收入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 (2)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大额服务,因为这

3、些消费超出了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 (3)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反过来,贷款消费对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法制观念都有积极作用。 (4)贷款消费无所谓好坏,应当因时、因人而异。从社会经济角度讲,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贷款消费可以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5)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否则,就是超前消费。 (6)贷款消费主要针对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人群。对收入不稳定,未来收入不看好的人群则是不可取的。 (7)贷款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矛盾。 (8)贷款消费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贷款利率高

4、低相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未来收入预期有关,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关,与投资理财的渠道及居民理财能力有关,与价格的变动有关。,典例1 (2015安徽卷,1)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影响消费的因素预测题型:选择题,A. B. C. 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需求量(Q)和出境游价格(P)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亦然。据此可知符合题意,则应舍去;需求量(Q)和居民收入(M)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当人们的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不

5、考虑其他因素),反之亦然。据此可知,符合题意,则舍去。本题应选,正确答案B。 答案 B,训练1 (2017东海县高三检测)预计到2030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突破2亿人次,我国出境游人数翻一番的总体目标或将加速实现。与我国的情况相反,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人对经济的复苏不看好,在此背景下许多家庭都取消了出国度假的计划。这充分说明( ),A.我国居民的收入预期高于其他国家 B.收入的多少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能力 C.人们的消费会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 D.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解析 A项不符合客观实际,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典例2 (2012山东卷,19

6、)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 )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A. B. C. D.,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预测题型:选择题,解析 本题审题过程中抓住“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这一“题眼”,从而寻找相应的政策措施。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减少了社会需求;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也不利于社会需求的增加,因而与题意不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少人们消费时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7、,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因而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 D,训练2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而要发挥消费的重要“引擎”作用,就必须做到:让群众“能”消费;让群众“敢”消费;让群众“愿”消费。根据材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提倡适度消费 健全社保体系 改善消费环境 增加商品供应 A. B. C. D. 解析 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就需要健全社保体系,消除后顾之忧。同时,也要改善消费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消费,正确;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B,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材料 (节选自2013上海卷,16)漫画推销良机(见下图)中,

8、汽车商迈克让推销员去向鲍威尔推销新车。,探究:推销员向鲍威尔推销新车是想利用鲍威尔的什么消费心理?如何区分不同的消费心理? 提示:想利用鲍威尔的攀比心理。在四种消费心理中,从众心理强调的是仿效性,求异心理强调的是与众不同,攀比心理强调的是夸耀性,求实心理强调的是符合实际、讲究实惠。,1.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提醒 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践行四大原则,做理智的消费者,2.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

9、关系及对企业的启示,(1)消费心理影响、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2)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采取的策略:在产品制造环节,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形象设计及个性化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等;在产品销售环节,注重促销要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典例3 (2015浙江卷,24)“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商品。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这些消费者

10、的购买行为( )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区分四种消费心理预测题型:选择题,解析 合理的求异消费,可以提倡,故排除A。材料中经济现象是求实和从众心理引发的,排除B。适度消费强调消费与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相符,材料未涉及收入与消费,D不当选。“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自身不需要,体现了一种盲目跟风,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故答案为C。 答案 C,巧记不同的“消费心理”,(1)人有我有是从众,人有我异为求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攀比,注重实用为求实。 (2)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

11、。,训练3 (2017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淮安四市高三模拟)网红经济以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依托社交媒体上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这一经济形式( ),A.是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应理性看待 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属理性消费 C.能够促进产业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D.可以极大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水平,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不属于理性消费,B错误,排除;C、D两项扩大了这一经济形式的作用,排除;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典例4 (2016江苏卷,7)随着互联网金

12、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 ) 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 B.要避免贷款消费 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 D.要做理性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预测题型:选择题,解析 某些大学生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利用“校园网贷”进行贷款消费,结果引发借贷纠纷,这启示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D符合题意;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有时会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因此不能反对这种消费,但是过分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不值得提倡,A说法错误;B说

13、法明显错误;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D,训练4 随着出境游的增多,中国游客在海外一掷千金的时候,似乎买来的仅仅是第一,并没有买来更多的尊重。在认可中国人消费能力的时候,西方媒体评论称,不少消费者可能只是买到了商品,而不是买到了“品位”。而马桶盖、电饭煲、电动牙刷这类产品的扎堆抢购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尊重”和“品位”的提升,需要消费者( ),A.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B.树立创新和品牌意识 C.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D.进行理性精明的投资 解析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提升“尊重”和“品位”无关,B的行为主体是生产者,D的行为主体是投资者,故排除。 答案 C,易错点1 对于

14、消费水平提高的影响因素和决定因素区分不清,易错典例1 (2014江苏卷,6)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出现该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A.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 D.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易错分析,矫正训练1 假设我国某县级市近年发展情况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该市( ),GDP增长是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的根本原因 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与经济增长具有同步性 人均收入的增长促进了经济和消费水平的增长 经济增长与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增长相互制约 A. B. C. D.,解析

15、 该图反映了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与经济增长具有同步性,其中经济增长是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的根本原因,正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错误,排除。该图反映了三者之间的促进关系,并非制约关系,与题意不符。 答案 C,易错点2 四种消费心理区分不清,易错典例2 (2014海南卷,9)在当前汽车消费市场上,“80后”车主更倾向于“我有的别人没有”追求新款、纪念版,喜欢拥有一些别人没有的功能和配置。这种消费倾向( ),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会助长奢侈浪费的社会风气 属于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A. B. C. D.,易错分析,矫正训练2 随着经济的逐渐崛起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西方

16、消费主义逐渐在我国流行开来。消费主义的流行,对于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固然有所贡献,但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却不容乐观。消费主义是指一种鼓吹在大众生活层面上进行高消费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或生活方式,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的炫耀性和挥霍性的不可持续的过度消费。这说明( ),消费主义是一种由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理念 国家应抑制人们的所有消费行为 求实消费心理是引发消费主义的因素之一 应努力在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 A. B. C. D.,解析 从材料中对消费主义的定义“炫耀性和挥霍性”“不可持续”可以看出消费主义是一种由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理念,限制其消极作用应努力在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做法是错误的,故本题选C。 答案 C,新消费释放新活力 新时代开创新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