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按人教版整理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42279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按人教版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按人教版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按人教版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按人教版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按人教版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按人教版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按人教版整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按最新人教版整理) 作者: 日期:2 2018年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2018.3.21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高考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3、哲学的作用【知识梳理】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现

2、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不同: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误区:哲学与世界观都是科学的;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

3、关系: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哲学具体科学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某一具体领域任务揭示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作用为人们认识

4、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误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X)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X)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X)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X)4、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从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产生看

5、: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5、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考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与存在的

6、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知识梳理】1、 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哪些?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

7、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是什么?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特别提醒】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而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的不同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区分

8、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派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要区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

9、是物质的属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把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基本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

10、,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本原,即物质 = 具体物质形态B、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有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局限性: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并没有真正揭示物质的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

11、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微粒说: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中的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A、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即物质 = 原子、分子B、进步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

12、义。 C、局限性:第一,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第二,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第四,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 = 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它不仅把唯

13、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做到了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特别提醒】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不彻底的、非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

14、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是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里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如英雄、帝王等。如:“智子疑邻”中,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2)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3)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4)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5)笛卡尔:“我思故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