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弹簧机构操作功强度计算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540423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路器弹簧机构操作功强度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断路器弹簧机构操作功强度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断路器弹簧机构操作功强度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断路器弹簧机构操作功强度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断路器弹簧机构操作功强度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断路器弹簧机构操作功强度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路器弹簧机构操作功强度计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断路器弹簧机构操作功强度计算1. 先求各运动件等效质量将全部运动件质量归化于动触头。1.1 作直线运动的与动触头相联的零部件(如动触头、喷嘴、热膨胀室、压气缸及其支持架、气缸杆、绝缘操作杆及连接销等件),其等效质量就是其真实质量(g),m1, m2,m31.2 传动拐臂(1) 先求大小(内、外)拐臂真实质量ma,mb,以及转轴(或套)的真实质量mc;(2) 求替代质量大拐臂替代质量集中于(替代到)A点后为mA1; (kg)(1)式中长度单位为m,下同。小拐臂替代质量集中于B点后为mB: (kg) 转轴O2替代质量集中于A点后为mA2: (kg)(2)小拐臂mB折算导A点后: (kg)(3)(3

2、) 求等效拐臂质量mA拐臂各部分的等效质量集中于A点后为mA:1.3 机构连杆及两端接头(BD件) (1) 求连杆BD真实质量md1,两端若有接头,求其真实质量md2; (2) 求机构输出拐臂O1D真实质量md3,再按(1)式将md3替代到D点后得替代质量md3。 (3) 杆件BD的替代质量为 BD杆为平面运动件,可将md的一半集中于B点,另一半集中于D点,B、D的替代质量为: , (kg)(4)最后,按动能相等的原则(亦按B、D点速度或转动半径比的平方),将质量mB和mD折算到A点: (kg)(5)1.4 求整个开关运动系统的等效质量Mo:Mo=m1+m2+m3+mA+mA-BD (kg)(

3、6)考虑到计算误差和可能的设计更改,计算操作功时,取运动系统等效计算质量为M=1.1 Mo。图1 断路器分闸操作运动系统图(K作直线运动的灭弧室运动件)2. 机构操作功计算(1)分闸时加速动能A1: (Nm) (7) 式中,M:运动系统等效质量(kg) Vf:平均分闸速度(m/s)(2)分闸时气压缸压气消耗的功A2: 先假设气缸的压力特性Pt=f(l),如图2所示。 按下列原则定图2压力特性曲线:a) 在喷口开放时(堵塞时间td)对应的触头行程点,气缸压力为1.7P0,时喷口打开后能建立音速气吹。b) 在触头行程0.7l0时,达到最高气压2.2 P0,l0为动触头全行程。c) 在l0时气缸内有

4、一定余气;1.1 l0时压差为零。为简化计算,以ABC代替压力特性Pt=f(l),求气压消耗能量A2: ,(Nm)(8) 式中,P0:产品额额定SF6气压,(Mpa) S:气缸截面,(mm2) l0:压气行程,(mm)图2 压气缸压力特性设计(3)分、合闸时触头系统及动密封件摩擦消耗功A3:主触头摩擦力Pf1,对应超行程lc1;中间触头摩擦力Pf2,对应全行程l0;弧触头摩擦力Pf3,对应超行程lc2;转动密封件摩擦力(归算导绝缘操作杆下端后)为Pf4a=150N(经验数据),有些产品采用直动密封件,摩擦力较大(直动密封设置在绝缘操作杆下方)为:Pf4b=400N(经验数据),轴密封件摩擦力P

5、f4a(或Pf4b)对应的行程为l0:,(Nm) (9)式中,各种力的单位:N 各种行程的单位:m(4)分闸时油缓充器吸收的能量A4:缓冲器工作时,油缸中的油经排油孔高速排泄,形成较强的油流阻尼,将消耗一部分操作功,计算较复杂,工程设计快速计算时,常用经验数据(分闸功的12%左右)来处理:A4=0.12 Af,(Nm) (10)式中,Af为分闸功,(Nm)(5) 合闸加速能量A5: ,(Nm) (11) 式中,M为等效质量,(kg) Vh为平均合闸速度,(m/s)(6) 合闸缓冲器吸收能量A6,常用经验折算式估算: ,(Nm) (12)(7) 分闸功Af计算: ,(Nm) (13)式中,A4=

6、0.12Af,传动效率(考虑分闸弹簧、机构传动件能耗和开关传动件的能耗)(8) 合闸功Ah计算:,(Nm) (14)式中,(9) 弹簧机构应提供的分闸弹簧功为ATfAf,机构应提供的合闸弹簧功为ATh: ,(Nm) (15) 式中, ,机构传动效率,它考虑了合(分)弹簧释放(贮能)能量时弹簧自身要消耗的能量,hiatus考虑了合闸弹簧力通过凸轮传递时摩擦消耗的能量。损耗多,因此传动效率较低,常取0.75.链条传动机构可取。,开关传动装置的能耗,开关传动装置通常很简单,因此传动效率较高。(10)分(合)闸弹簧操作功及操作力设计a)分闸弹簧设计,弹簧力释放行程lTf为已知(单位:m),预压(拉)力

7、为PTf1,终压(拉)力为PTf2,,(Nm) (16)式中,PTf1=(0.40.6)PTf2,(N);根据Vf值及关合可靠性要求取PTf1值。为满足Vf要求,通常希望PTf2取值大一些,PTf1取值小一些;为保持机构关合可靠(合到底),由希望PTf2值小一些,而PTf1应取大。机构是否能合闸到位要之一两点:第一, 足够的合闸速度Vh(关合撞击动能);第二, 分簧终压(拉)力与合簧预压(拉)力的差值(P=PTf2-PTf1)设计很重要,对于一确定的开关和机构,当Vh确定后,差值P有一个最小限值Pmin,P超过此值时,机构合不到位。按式(16)设计分簧操作功时,应使ATf=1.1Af,以留适当

8、的设计裕度。b)合闸簧设计,合簧力释放行程lTh为已知(单位:m),预压(拉)力为PTh1,终压(拉)力为PTh2,合簧功应为:,(Nm) (17)式中,PTh1=(0.60.8)PTh,(N);为包装机构可靠合到位,希望PTh1取值较大一些。按式(17)计算的ATh,应留一定设计裕度,取ATh=1.1 ATh0。3. 开关操作系统强度计算3.1 最大工作负荷按式(16)确定了分闸簧输出的终压(拉)力PTf2,取PTf1=0.4 PTf2,使PTf2取偏大值,以适应强度核算的需要。再将机构分簧输出力PTf2从外拐臂B点折算导内拐臂A点(亦绝缘操作杆下方):,(N) (18)冲击力Pm为作直线运

9、动的与动触头相连的零部件分闸时承受的极限力;冲击力PTf2为机构输出拐臂、联结杆件BD及开关外拐臂O2B承受的极限力。产品试验数据:145kV P.GCB:PTf2=29550N(三相操作力) 252 kV P.GCB:PTf2=29550N(单相操作力)产品进行零部件强度核算时,将分闸操作冲击力(Pm和PTf2)作为静负荷处理。3.2 零部件强度核算(1)抗张强度Pb=SsKPm(或PTf2) (19)式中,S为零件最小受力截面,(mm2);K为设计安全系数1.67(塑性料),2.5(脆性料);s为材料塑性变形应力,(Mpa),对于确定s的金属材料零件,可取0.65s计算。(2)抗剪强度(或

10、PTf2) (20)(3)螺纹抗拉强度(或PTf2) (21)式中,d1,为螺纹中径,(mm) b,螺纹宽系数,0.87 t,螺距,(mm) n,螺纹圈数 ,材料抗剪应力(Mpa) 无缝钢管=0.2;优质冷拉钢材=s;铝材=b/2。(4) 真空浸渍环氧玻璃丝管、棒的冷拉强度及钢的核算a) 钢材内水分压强度要求 (22)式中,D2O形圈外径,(mm)Pb破坏水压,(Mpa)D1管外径,(mm)d1管内径,(mm)n=180Mpa 真空浸渍玻璃丝管许用应力。b)抗弯强度要求WWMW/W2 (23)式中,WW为绝缘件的抗弯截面模量,(mm3)圆管:WW=(D4-d4)/32D1圆棒:WW=D3/32

11、矩形板:WWX=bh3/6,WWY=hb3/6,b为板截面长,h为板截面宽(mm)MW为零部件承受的弯矩(Nmm)W2=90Mpa,真空浸渍环氧玻璃布管(棒)金具浇装弯曲许用应力,超过此应力后将产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c) 抗扭强度要求Mn/Wn (24)式中,Mn为扭力矩(Nmm)Wn为绝缘件的抗扭截面模量(mm3)圆管:Wn=(D4-d4)/16D圆棒:Wn=d3/16=90Mpa,资料无此数据。按材料强度理论,可取=W2。d) 在弯矩作用下的刚度要求弯曲弹性变形量 f=Pl3/3EI,(mm) (25)式中,P:弯曲力(N) l:弯曲力臂(mm) E=30000Mpa 弹性模量 I=,管转

12、动惯量(mm4)弯曲弹性变量f值的控制: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悬臂的水平状态的灭弧室动、静触头联结筒:f1mm。一端固定、另一端受端子拉力的垂直状态灭弧室复合套管:f1mm。TGCB及GIS出线复合套管在端子拉力下:f3mm5mm。(5)真空浸渍绝缘管(棒)金具粘接强度a) 粘接面抗拉强度要求 (26)式中,Pb:最大拉力负荷(N) D:管(棒)粘接面直径(mm) l:粘接面宽(mm) j=15MPa,环氧树脂面接许用应力(破坏应力jb=25MPa)。b) 粘接面抗弯强度要求 WW2 (27) 式中,W:粘接处最大工作弯曲应力,由计算机有限元法计算 W2=96Mpac) 粘结面抗扭强度要求 n (28) 式中,n:粘结面最大工作扭应力,由计算机有限元法计算 =W2=90 Mpa,许用扭应力参照抗弯许用应力取值(6) 环氧树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