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长远规划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40338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长远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长远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长远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长远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长远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长远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长远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长远规划(20142017)赵本小学特色学校的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通过建设和打造特色学校,形成特色学校群体,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加,形成区域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态势的目标。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感恩教育”为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重点,为此,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未来教育的竞争,必将

2、是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办学品位的竞争,办学特色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也将成为学校生命生存延续的命脉。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

3、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感恩教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成员事先收集全国各地开展“感恩教育”的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然后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将“感恩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化的课题加以研究,制定出具体实施目标和原则,从而确定创建“感恩教育”特色学校的总目标。组 长陈胜校长1、组建、领导项目活动。2.调动全校师生特色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副组长王宝兵副校长1、负责牵头执行和管理日常工作。2、依照实

4、施计划,组织安排培训工作。策划助理李丽少先大队部协助策划专员,完成特色建设的文案编写工作。策划专员韩旭教务主任1、具体参与特色学校建设工作。2、在专家指导下,学习特色学校建设经验。王晓利德育主任财 务刘宝军总务主任负责本项目具体实施相关的财务收支事宜。三、学校概况赵本小学地处宁河区卫星路北,位于东棘坨镇李成村西,是一所农村全日制小学。学校生源来自附近十二个村队。学校占地面积10476平方米,建筑面积2083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生537名。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所服务村队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育质量和依法治校管

5、理能力大幅提升。1、学校办学理念及一训三风。办学理念: 让每位教师爱岗敬业,主动成长;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校训:同心同德同创同乐校风:文明诚信感恩助人教风:爱每一个孩子学风:勤学好问 自主发展办学目标:让家乡的每个孩子享受最适合的教育共同愿景:营造师生健康成长的家园、乐园人才理念:德为才先,不拘一格育人才学习理念:每天进步一点点管理原则:以人为本,制度约束与自我提升并行教师追求: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尽情享受职业的幸福感。2、发展基础(1)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的硬件建设跃上了新台阶。熥饭机,冰箱、直饮机配备到位,

6、信息教室、学生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比较齐全,拥有17个电子白板,乡村学校少年宫也在逐步的建设和发展中。(2)学校有一支团结向上、任劳任怨的师资队伍。今年我校教师共有33名教师,其中本校教师27人,本镇支边教师3人,外镇支边教师3人。现有教师中,50岁以上的5人,4535岁的18人, 35岁以下的教师10人。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有科学的办学理念。广大教师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着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奋进的精神。教师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4人,大专以上学历20人。(3)学校近年来,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增强了教师教科研的意识,提高

7、了教师的研究与实践能力。多位教师的论文及课题获市、区级教科研奖项。3、制约因素(1)教师数量及专业学科教师相对较少。我校共有33名教师,其中本校教师27人,本镇支边教师3人,外镇支边教师3人。近三年我校将有2位教师退休,上级补充的教师数量很少,今年我校有一名教师进城,只补充一名新教师。因缺乏专业学科教师,现有代课教师1人,另外有一位老师不得不跨两个年级任语文教学工作。我校目前只有一位专业体育教师,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后备力量不足,有一位老师不得不跨两个年级任语文教学工作。(2)学生生源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共有学生537人,因校舍紧张以及师资力量等诸多原因,

8、我校没有学前班。一年级新生生源都来自所辖村队村办个人学前点,由于他们缺少正规的师资以及管理,生源质量偏低。(3)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落差使新课程难以达成较高的目标。学校的组织管理需要进一步建立一种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4)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目前师资水平总体上还不够理想,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其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也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入。(5)学

9、校的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发展尚待深入。学校以感恩教育和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推进特色教育的发展,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学校特色项目偏少,发展较为单一,特色成果不多,档次不高。要铸就学校特色,需要学校予以科学规划,不断拓宽特色领域,优化特色指导,丰富特色内涵,以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6)学生的家庭中,大都是处于农村家庭,这些家长平时都忙于生计,很少去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其他的。对于目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特色教育等,有好多家长认为无所谓或没有必要,家长的素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校创优工作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四、活动背景有一位名人曾

10、经说过:“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感恩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可以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感恩父母、孝敬老人开始,逐步做到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最终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由于我校地处宁河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缺乏,学习基础较差,教

11、学成绩与一类学校差距较大。与父母缺乏交流沟通,监护人有时过于溺爱孩子,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自私,不懂感恩,甚至养成很多不良行为习惯。针对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差,家庭教育缺乏,学生期望关怀的特点,我们以“感恩树、习惯花园”等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

12、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为学生的明天,为学生走向社会,面向世界做准备。将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感恩的人作为育人目标,带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我们以营造“感恩校园景观”、建设“感恩幸福教师”、培养“感恩快乐学生”、培育“感恩教育”理念、坚持“感恩教育”活动、体验“感恩教育”快乐为基本途径,形成了我校以“感恩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五、制定出创建“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工作长远规划1、“感恩教育”的预期目标通过感恩父母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促进道德素养的提高;促进学校德育内容规范化,探

13、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的方法。2、“感恩教育”的年度目标20142015年度:学校开展调研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及目的。通过宣传教育使创建“感恩教育”特色学校的目标取得全体师生的共识,群策群力,拓展教育渠道;下学期,初步形成校园“感恩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感恩教育”通过家庭产生效力。20152016年度: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感恩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并逐步内化为爱集体、爱祖国的良好品质。校园文化“感恩教育”凸现成效,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一种责任。使学生讲感恩教育形成一种自发的习惯,并付诸于行动。2

14、0162017年度:我校将进行认真细致的总结,对创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整改、并进一步完善。对取得的结果将进行展示,互相交流、汇报、评定,同时进行表彰及奖励。3、“感恩教育”的实施原则:针对目前学生思想品德状况,通过生动、新颖的方式方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在德育过程中,把提高认识、树立道德观念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六、具体做法的构想1、将“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课程化课题和学科德育的重要内容立项研究通过德育课程来实现学校的德育追求,这是学校德育现代化的重

15、要标志之一,课程之于德育,既是其载体、途径,也是其主要方式。借助课程设计,对“感恩教育”这一德育目标进行目标性、有效性思考,经过科学编制、缜密思考、悉心评估,形成德育课程方案。此方案应实施学校德育的全覆盖,并形成相应德育课程的系列与序列。在此方案下对子课题进行研究,设计方案,结合教学实施中生动活泼的组织,使“感恩教育”这一德育追求在一定的德育课程中得以实现。与此同时,“感恩教育”特色学校的建立还要全员育人才能实现,它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参与,因为作为夏代学校教育极为重要的、主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科课程教育应该包括德育,这是人所共知的,不容置疑的。因此,这一学校目标和德育追求,是要通过学校各门学科课程去推动学生在学科认知与德行、人格素养两方面都得到发展。从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来看,两者的协同发展不仅必然,而且需要。说它必然,是因为学科认知发展通常伴随着学科态度、情感等的发展,影响着学科学习效率,而学科态度、情感又是社会性态度、情感的基础;说它需要,是因为态度、情感等德育素养的形成,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学科课程的丰富性、生动性正是绝好的载体。可见,“感恩教育”应该也可以在学科课程教育中得到体现与落实。2、编写校本教材艺术粘贴画,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为了把“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组织部分精干教师组成艺术粘贴画校本教材编委会,编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