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经两首》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39850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诗经两首》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4、《诗经两首》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4、《诗经两首》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4、《诗经两首》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4、《诗经两首》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诗经两首》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诗经两首》教育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15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4、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2了解诗经的艺术手法、章法的节奏特点。3.正确认真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向往。4、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关雎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首篇关雎。它选自诗经周南。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二、简介

2、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反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有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还有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有描写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

3、杂言。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咏之辞)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

4、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三、生字:关雎(j) 窈窕(yo tio) 淑女(sh) 好逑(ho qi) 参差(cn c)荇菜(xng) 寤寐(w mi) 辗转(zhn zhun) 瑟(s) 乐之(l)四、阅读感知:1、朗读课文,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对一个姑娘的思念和追求过程)2、孔子具体评价诗经的仅此一篇,你们想知道他怎么评价的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快乐而不放纵,忧愁而不悲伤,也就说此诗在情感上的度把握得非常好,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正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民歌珍品。)请你们找一找,诗中哪些地方有“乐”,哪些地方有“哀”

5、?让学生品味诗的情感。3、根据“君子”的情感变化,把这首诗分为三章。(情感线索:一见钟情(爱慕)朝思暮想(思念)美梦成真(愿望)五、理解品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所闻: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开篇用比兴,从成双成对的鸠鸟的鸣叫联想到人间的爱情和婚姻;用雎鸠的忠贞比喻人间男女和谐恩爱、真诚专一的爱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6、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流”字描绘了少女顺势打捞荇菜的忙碌而优美的姿态,生动传神。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勤劳的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运用反复手法,感叹的语气写出了彻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一句话,4个字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言简意赅;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参差荇

7、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前4句设想窈窕淑女已答应了自己的要求,于是之个公子兴奋地弹琴鼓瑟与之亲近、和睦交往、亲密相爱。 (板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后4句是公子把幻想推向了高潮,在一片鼓乐声里,他们成亲,沉浸在幸福之中,场面是那样的欢快热闹,表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关雎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六、深层探究:1、“友”、“乐”能否颠倒?为什么?2、主题:本诗写一位青年男子对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率直、淳朴、真挚、健康的情感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3、表现手法:诗经的表现手法,

8、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A、用“起兴”: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还记得吗?雎鸠是一种成双成对生活的鸟,写它们成双成对在

9、小洲上和鸣,是为了引出君子要淑女来做他的配偶,这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叫做“兴”。 “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委婉含蓄、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多次运用,产生了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文中还有哪些起兴之物? “兴”的表现手法运用:以雎鸠鸟和鸣,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这种手法的优点是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B、采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这些民歌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

10、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的作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C、双声叠韵: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

11、并茂。双声叠韵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D、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全篇三次换韵,旋律轻快,琅琅上口,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让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七、练习:找出课文所采用的修饰手法(反复 顶真 双关) 第2课时教学内容: 蒹葭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在水一方这首歌,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公元前255年产生在秦地的。二、阅读感知;1、

12、阅读,扫除文字障碍:萋萋:q草茂盛之貌 湄:mi 岸边 溯洄:s hu 逆流而上跻:j 高 坻:ch 水中高地 涘:s 水边“道阻且右”中的“右”,古义为“迂回,弯弯曲曲”。1、阅读、感悟诗歌情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译:芦花一片非常茂盛,清晨露水变成霜。我怀念的心上人啊正在水那边。析:前2句的环境描写,写出了什么时间(季节),怎样的环境?其目的何在?深秋的清晨,一望无际的河水,茂盛的芦苇,白露铺满大地的清晨,这情景是在清冷寂寥中略带凄凉哀婉色调,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很好的气氛渲染,心境烘托作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13、“在水一方”的隔绝不通,形成一种可望难即的境况。主人公起早贪黑,追望不停,对爱情的执着可见。但“伊人”难以求见,诗人荡漾起无可奈何的情绪空虚惆怅的精致。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译:溯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追寻她,好像站在水中央。析:逆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而终不可达。(追寻者的惆怅情绪也因此而加强)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近。这可望而不可及的景况令追寻者惆怅情绪也因此更加强烈。由此可见,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虑与忧愁,即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的艰难之情。二、阅读理解:1、找出描写时间变化的词,据此

14、诗歌可分为几层?这不断变换的时间,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可分3章(层)。由“为霜-未晞-未已”的不断变换,侧面刻画出了主人公等待时间之长,久久的伫立远望而不能见到伊人的惆怅之情,而主人公的心情随着晨光的流逝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惆怅。它增加了全诗惆怅凄迷的兴味。2、三章中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有什么不同?可否交换?不能。它表现了伊人愈来愈近,然渴望而不可及。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的“宛”又该如何理解?“宛”字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按心上人的喜好而执着的追求却渴望而不可及,致使主人公心醉神迷,神魂颠倒。这三个句子将主人公热烈的、深沉的企盼与艰难的欢会的失望之情一步步推向高潮。4、诗中反复强调的是什么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