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39840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 二 政 治 试 卷 考试说明:1考试范围:文化生活19课2答题时间为90分钟。3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机读卡上4认真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试 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观众很挑剔,也很容易满足,前提是电影人对电影、对观众有足够的诚意。敬畏观众才能收获掌声,收获票房。这是电影建国大业自9月上映以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艺术效果“丰收”的关键。这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

2、活力的重要保证 必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A B C D2、2.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是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的体现。这意味着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3、当各国面临人口、环境、资源等危机时,人们开始理解“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深刻含义;当人类遭遇金融风暴时,人们赫然发现“去奢去泰”“居安思危”的观念在中华文化中古已有之。这说明A.传统文化必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B.传统文化顺应着社会生活的变迁C.传统文化要在社会发展中继承D.传统文化要不断随着时代创新4

3、、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进行我国首次宇航员“太空行走”,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嫦娥一号”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又一个里程碑。对此,外国专家评论说:“这又将给中国的综合国力增添一个大大的砝码。”这说明A我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生产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5、季羡林先生对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培育和谐文化,才能实现人内心的和谐。这说明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D文化影响

4、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6、随着网络的发展,有没有人告诉你、白狐等一系列网络歌曲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可见A网络文化正确反映时代要求 B现代技术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只有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D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的区域性7、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对我们的启示是应肯定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应肯定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A、 B、 C、 D、8、看风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迷信活动。近年来,风水术又在社会上流行起来,甚至一些学者的论著

5、把风水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B积极参与实践,推动文化创新C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D提高辨别落后文化的眼力,拒绝文化污染9、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在全国广泛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这一活动有利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弘扬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抵制落后文化,改造腐朽文化,继承传统文化A、 B、 C、 D、10、2009年10月,

6、粤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成功。近年来,现代粤剧在继承传统粤剧艺术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现了现代表现手段与传统粤剧的精妙结合,使这一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这表明粤剧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中发展 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升华 在顺应时代要求中创新在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中把握特质A、 B、 C、D、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媒体峰会,于2009年10月9日-10日在北京举行。回答1113题11、下列关于传播媒体说法中正确的有A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B新的传媒正代替着旧的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是文化传

7、播的唯一手段D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消息是以网络、媒体技术的推广为标志的12、此次世界媒体峰会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这一主题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融合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文化的平等性 消解文化的民族性A B C D13、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地媒体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携手并进,努力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从文化生活看,这是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文化的民族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 B C D14、中国国家主席

8、胡锦涛在第三次金融峰会上表题全力促进增长 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发表讲话后,伦敦资本经济分析师马克威廉表示,“现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要比一年前影响力更大。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政策制定方式更加有信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马克威廉的观点体现了A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经济、政治有反作用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作用日益突出15、二人转产生于田间地头,是东北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形式,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二人转演员本身来自生活,置身生活,时刻感受着体会着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戚忧苦是二人转艺术长盛不衰的源泉。这一事实充分说明A文化发展的实质

9、在于文化创新 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的动力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60周年正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甲子,此次阅兵,不可不称是建国以来14次阅兵中最为盛大的一次。回答1617题16、胡锦涛身穿中山装主持阅兵大典,既有革新却又不失传承意味,可说用意深远,传达出中山装这一中国“政治图腾”蕴含的开放民主、民族复兴之意。这表明A文化起源于人们的物质需求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物质现象D先进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17、60周年大阅兵,既是一次成就展,也是一次实力展,更是一次精神展,还是一次新征程出发前的动员。它

10、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这说明A各种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18、温家宝会见傣族舞蹈家刀美兰时说,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不断走向繁荣。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整体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各具特色,水火不容 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外A B C D19、 为了倡导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营造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1、广东省开展“书香校园”评选活动。这体现了A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环境C文化环境以自然环境为载体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20、 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这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 A.代表着世界文化的前进方向 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D.精华与糟粕并存21、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革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

12、影响 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A. B. C. D. 22、文化素养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素质,其核心和标志是A掌握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B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文学理论修养 C文学理论知识和阅读、理解、写作的能力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3、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某中学在国庆前夕,不仅开展了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还专门邀请了校外有关专家为学生开设这方面的讲座。这样做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A B C D24、张艺谋在谈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说, 使用一种中国人、外国人都能看得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特别美丽的中国故事, 这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得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了A消除文化差异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B各民族文化既有差异, 又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D传统文化的弘扬必须借助外来文化的形式25、在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