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39828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第五段(第六一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

2、壮烈地跳下悬崖。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一诱敌上山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在第一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结构,并初步感知一二段。第二节课重点学习三四五段,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来感知人物,并从中学习人物品格,从中受到教育。【学情分析】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受苦较少,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这样就不利于激发起他们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于引导。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

3、的仇恨。【教学目标】1读悟结合,了解五壮士 “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热爱人民,热爱同志、仇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学习用朗读来表达心中所感。3了解三、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言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并学习“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的学习方法。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五壮士引敌上山、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旧知,提出问题导入。1、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五壮士的

4、名字很少有人知道。然而正是这五位勇士,在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上演绎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传诵至今的英雄故事。今天,让我们带着对烈士的缅怀,沿着烈士们的足迹,一起走进那炮火连天,硝烟四起的历史中去。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字词,理清了课文结构,并学习了“接受任务”和“诱敌上山”这两段。(适时板书)今天,我们再次走近这五位伟大的战士,看看他们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后,面对摆在眼前的两条路,他们又是如何选择的。【设计理念:简单概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二、读中感悟理解,学习“引上绝路”。1、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

5、文,学会从文本中找答案。2、引导学生思考:五壮士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从他们的选择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师引导: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然而他们又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从他们的选择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斩钉截铁”地说是怎样地说?(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一声:“走”通过这个“走”字你读出了什么?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我们走进马宝玉的内心,感受到了他做出这一决定的毅然决然。战友们是怎样想的?你从哪看出来的?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引着敌人走上了绝路,(适时板书)这是何等的壮烈呀!他们的这一壮举,说明他们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战士了,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战斗的胜

6、利,敢于英勇牺牲,他们这种舍生赴死的行动不愧被称为“壮士”(齐读)指导学生抓重点句,反复品读,从中感受到五壮士的壮行、壮志,从而对五壮士产生无限崇敬之情。【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理解文本,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初知学习方法,学习“顶峰歼敌”。1. 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歼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读书方法:初读想象画面)2. 学语文,就是要好好读书,边读边想想画面。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一段话再读一遍,其他的同学闭上眼,静下心来,想一想,你脑海里浮现出五壮士怎样的形象

7、?3.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那种英勇豪迈的样子了吗?对了,只要你能想出当时的情景,你就能把书读好。不信,这次你再读一读这段话,肯定能读好。4. 下面,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再朗读一遍,然后告诉同学们,你读到哪些地方最感动,可以把最受感动的句子划出来好好地品读品读,体会体会感情。(出示读书方法:品读体会感情)5. 指名读感动处。划的和这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同志们!用石头砸!”指导朗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把你读好这句话的成功经验给大家说说?(指名回答,并再读)教师指导: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的敌人这时正攀着山壁爬了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着

8、这样的情景,你怎么读?谁来试试。自由读(教师穿插: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到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同学们想读这句话吗?把这句话读给你的同学听一听。齐读。6. 还有哪些感动的地方?出示“马宝玉嗖地一声扔向敌人。”还有哪一位同学想读这句话。这么一读,你读出了什么?此时,班长马宝玉,把对敌人的仇恨全部寄托在这颗手榴弹上,他的面前一大群敌人扑上来了,现在你做着动作再读一读这句话。指名上台做动作读。同学们,你们看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拧盖子的。对了,这个动作就叫做“拧”。上节课有一位同学不明白什么叫“拧开”,现在明白了吧!齐读。经过这么一读,这一句话

9、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7. 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顶峰歼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五位战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五位战士坚强不屈,仇视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读一读课文第四段。8. 总结读法:学完第四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通过读来理解这一段的?(“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四、小组合作感悟,学习“英勇跳崖”。1.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 运用读书方法读一读课文第五段。(2) 指名读读感动之处。2、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学习。教师引导:五位壮士望着山下已安全转移的群众和战友,对他们充满了无限深情。请同学们带着深情好好地读一读前面这句话。(指名读)

10、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一句话。敌人啊,敌人,你们已经上当了,我们的群众和连队都已经安全转移了。瞧,你们还在向上爬,你们真可笑。五壮士充满了对失败者的轻蔑。读这句话要读出对敌人的蔑视。读一读。(指名读)五位壮士义无反顾的气势、殊死搏斗的气概,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此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身后是穷追不舍的敌人,远方是亲爱的战友和乡亲,面前是万丈悬崖,多么悲壮的画面!下面让我们走进语言文字去感受他们的豪情壮志、豪言壮语。(生读,齐: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呼喊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去感受五位壮士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师小结:多少年来,这口

11、号不仅回荡在狼牙山顶峰,更回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让我们永远铭记五壮士的事迹,响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设计理念:此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方法训练,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在进一步感悟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读的过程中将评价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学会评价,在合作中评价,在评价中不断进步提高。最后叫出五位壮士名字的环节,照应开头,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四)文本升华拓展,布置课外作业。1、五壮士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请同学们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你们会得到一份惊喜。2、狼牙山就在河北省的易县。如果有机会,同学们去狼牙山参观,站在山顶去感受这份雄壮,站在五壮士的纪念塔前,你会对英雄们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写一写。【设计理念: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动手练习,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感情。】【板书设计】22 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英引上绝路 勇诱敌上山 跳接受任务 崖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仇恨敌人 勇于牺牲初读想象画面 品读体会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