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 02 古老文明的开始(下)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9703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167 大小:17.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科学史 02 古老文明的开始(下)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自然科学史 02 古老文明的开始(下)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自然科学史 02 古老文明的开始(下)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自然科学史 02 古老文明的开始(下)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自然科学史 02 古老文明的开始(下)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科学史 02 古老文明的开始(下)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科学史 02 古老文明的开始(下)综述(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古老文明的开始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 (下), 4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天文学,数 学,农 学,医 学,四大发明,一、纸的发明,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上述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缺点:书写比较麻烦,不易携带、价格昂贵,“学富五车?”,战国时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人称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原来,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其实这些书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牍,一共装了5辆车,“学富五车”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要用现代的眼光看,这5辆车竹简上的字数加起来,顶多也不过我们现在阅读的一本书的字数。,天水放马滩西汉墓纸质地图,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有

2、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依据材料,指出蔡侯纸的原料主要是什么?,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汉东方朔想给汉武帝提安邦定国的建议,那么他的奏章在当时可能使用什么材料给皇帝写?,木、丝织品,还有可能用纸,造纸术的传播,二、印刷术的进步,1、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它于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现为大英博物馆所藏。,司南,据材料归纳雕版印刷术的不足是什么?,宋初,最艰巨的雕版工程是太祖开

3、宝四年(971)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5048卷,历时12年才雕印成功,雕版有13万块。,三费:费时、费力、费钱,2、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 活 字 板,毕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 泥活字印刷术在排版时用两块带框的铁板,板上铺一层松脂、蜡、纸灰的混合物。先将泥活字依据需要排在一块板上,用火烤板底,混合物遇热熔化,再取另一铁板将字压平,待混合剂凝固,就可印刷了。另一铁板接着排字,两版交替使用。第一版完后,再加热熔化药剂,就能将活字取下,另行排新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具有什么优点?,三省:

4、省时、省力、省钱,雕版,毕升,转轮排字盘使用示意图,3、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盘,转轮排字盘。元代王祯设计发明,用于排放活字字模。字盘为圆盘状,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依韵排列在格内。下有立轴支承,立轴固定在底座上。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方便地取出所需要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逐个还原在格内。,图为宋代(公元9601127年)发明的铜板印刷。铜板长12.4,宽13.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是一件印刷商标用的模铸铜版。,4、明代中期出现了铜铅铸的金属活字,司南,早期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后期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总结:,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唐代,炼丹家们

5、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的。 最早的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火法。,炼丹引爆图,“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仙丹尚无踪影,火药却于炼丹炉中诞生了,中国古代的火器一览,前端绑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宋代 火箭,这是一种独轮车装载火箭的战车。,南宋突火枪。 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元铜火铳(chong) 元代至顺三年(1332)造的铜火铳,现在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有明确纪年的火铳。,火球和火蒺藜都是火药包。 火蒺藜(jili)除了包内装有火药外,外面还有菱角形的尖刺。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不但会燃烧

6、;外面的铁蒺藜还会把敌人打死打伤。,蒺藜火球,明火龙出水 水陆两用的火箭,二级火箭的始祖。,(1)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火药的影响,四、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司南,中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24个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内,勺头为N,勺尾为S,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汉代司南,司 南(战国),秦朝时候,还有这样有趣的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陕西咸阳造了

7、一个很大的阿房宫,阿房宫中有一个磁石门,完全用磁铁造成。如果有谁带着铁器想去行刺,只要经过那里,磁石门就会把这个人吸住。 另外,根据古书记载,汉武帝时候,胶东有个栾大,献给汉武帝一种斗棋。这种棋子一放到棋盘上,就会互相碰击,自动斗起来。汉武帝看了非常惊奇。原来来大的棋子是用磁石做的,所以有磁性,能互相吸引碰击,只是汉武帝不懂这个道理罢了。,武经总要指南鱼,韩非子司南,事林广记指南龟,北宋指南针之一。将几段灯草横穿在带磁性的钢针上,放在盛水的瓷碗中,灯草连同磁针浮于水面,磁针即指示南北。这种指南针实用性强,最先应用于航海导航。,水浮指南针,宋指南针,战国司南,今天的指南针,清代指北罗盘,指南鱼,

8、指南针 (缕悬法),指南针 (指甲旋定法),指南龟,造纸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火药的使用,摧毁了欧洲封建堡垒; 指南针的使用,迎来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 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但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对中国的影响,(2)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四大发明的传播及意义,为何四大发明对中国和对西方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对比: 火药:中国,做爆竹敬神;西方,做子弹御敌 指南针:中国,看风水;西方,航海,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

9、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侯纸”,向东:朝鲜、日本 向西:西亚、欧洲,影响最为深远、作用最为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南针,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鱼 南宋:指南鱼、 指南龟,12C末13C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推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13C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及采矿业、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印刷术,隋唐:雕

10、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 (毕升),向东:朝鲜、日本 向西:埃及、欧洲,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天 文 学,天文学成就一览表,天象 观测,天文 学著 作,天体 测量,殷商时代有关日食的记载 有关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 中国古人对太阳黑子的纪录,甘石星经 石氏星表,东汉张衡 唐代僧一行 元代郭守敬,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也取得突出的成就,我国至迟在殷商时代(约15001300BC)已经可以测分(春分、秋分、至(冬至、夏至)。 到了西周,已有28宿(xi)的记载,并且根据28宿来定日、月、五大行星的位置。 在战国魏人石申写的石氏占经或称天文星占

11、中,已有28宿的记载。那时已定一年为365.25天。石氏占经中,记录了121个星的赤道坐标。 19年7闰是从周朝开始的,但闰月一般置在岁末。到了汉朝,产生了制定大小月和闰月的更精确的办法。,南北朝何承天( 370447 )制定的 “ 元嘉历 ” 定一个朔望月为 29.530585 日,与现代测值29.530588日相比,误差极小。 南宋时的“统天历”回归年长365.2425日,比欧洲人达到此精度早了近400年。 现存绘制于 1190 年的苏州石刻天文图, 有星 1434 颗。 而西方17世纪望远镜发明之前没有一幅星图载星超过1100颗。,南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刻。原碑高216厘米,宽1

12、08厘米,碑额题: “ 天文图 ” 三字。现存于苏州石刻博物馆。此图系依据北宋天象观测资料刻成。星图外圈直径约 91.5cm,星图本身直径约85cm。整个图上刻有恒星1434颗,还刻有赤道、黄道、28宿区线以及银河的界线。,石刻天文图碑,宋代28宿古象星图,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北方玄武,南方朱雀,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十世纪中国古星图, 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星图,郭守敬 1231-1361年 河北邢台人 元朝天文学家、 水利学家、数学家 仪

13、表制造家,浑仪,郭守敬 1231-1361年 河北邢台人 元朝天文学家、 水利学家、数学家 仪表制造家,浑仪,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简仪是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300多年之后的1598年才由丹麦天文学家 第谷发明与之类似装置。 公元1715年被传教士 纪理安当作废铜熔化。现存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是明代 (公元 1437-1422 年)复制品。,简仪,简仪是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因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天体仪,古称“浑象”,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它可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

14、、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是现代天球仪的直接祖先。 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天 体仪上安装了一套传动装置,利用 漏刻的水推动铜球,均匀绕金属 轴转动,每24小时转1圈,这一 业绩已载入我国光辉成就史料库中。 后来,唐朝的一行和梁令瓒、宋代 苏颂和韩公廉等人,把天体仪和 自动报时装置结合起来,发展成为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我国现存最早的天体仪,制于清康熙年间,重3850公斤,水运仪象台(大型天文仪器),由宋朝天文学家苏颂等人创建。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天文台。 整个水运仪象台高12米,宽7米,相当于一幢

15、四层楼的建筑物。 英国李约瑟认为“很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清代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天文观测仪器。于1744年制成,重达5吨,这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精细制造的古仪,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的观测平台上。,玑衡抚辰仪,河南登封观星台是中国古代天文观测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15公里,始建于元朝初年(公元1279年前后),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地平经仪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角。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重量达到 811千克,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制成,现存于北京古观象台。,黄道经纬仪是清朝八

16、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1673年制成,重达2752千克。黄道经纬仪的外层是南北向正立的 “子午圈 ”,子午圈内的一个大圈叫做 “极至圈 ”,用钢轴契合在子午圈的两个极点上,因此,叫做“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1673年制成,重达2720千克。整个观测部分由三个大环和一根轴承组成。最外面的大环叫做“子午环”,呈正南北方向竖立着,两面有刻度盘。中间的圆环呈南高北低,与天赤道平行,因此,叫做“赤道环”。,象限仪造于1673年,是专门测量天体地平高度(观测者到某颗星星的视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的观测仪器。,记载日食的甲骨文,我国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记录。,流 星 雨,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左传,现代天文学关于彗星的图片,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