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含标准答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39405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含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含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含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含标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含标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含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含标准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含答案)一、“断发易服”1服饰变迁(1)特有景观: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2)官定服饰:民间服饰变革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3)民国期间: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4)服饰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1)“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2)不缠足运动: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

2、地开展起来。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各报刊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2)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3)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各类通俗性报刊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欢迎。(4)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5)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电影(1)传入中国: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的新式娱乐活动。(2)主要成就:1905年定军山,1913年,故事

3、片难夫难妻,1931年,有声片歌女红牡丹。3报刊与电影的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三、移风易俗1日常礼仪的革新(1)古代礼仪: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日常礼仪。(2)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礼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婚姻风俗的变革(1)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2)范围: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变化。3丧葬礼俗的变化: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

4、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的注目。4对生活变迁的认识(1)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2)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在广大内地农村,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普遍的生存状态。概念阐释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广义的社会生活中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对应的社会生活,就是指社会日常生活。内容主要表现为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性活

5、动,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娱、体育、社交、学习、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广泛领域。易错提醒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变迁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除缠足和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轻巧识记1近代社会生活变迁2近代报刊名师点拨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向西方化发展,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变化区域不平衡,东南沿海和城市发生重大变化,而广大农村变化不大。2影视事业发展的影响(1)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2)满足了大众对文化娱乐生

6、活的需求,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3)引导人们消费,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4)一些不良的信息,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1鸦片战争后,民间、政府的服饰改革兴起,出现中西合璧趋势;“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成为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219世纪,近代报刊和电影相继出现,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3近代日常礼仪、婚葬礼仪的变化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简洁等文明精神。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材料一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摘自申报1892年1月18日(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

7、现象?教你读史材料“华人争先购归”反映了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提示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对中国的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材料二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到了什么影响?教你读史注意结合材料出处“民国”“内务部”等信息理解。提示政府政策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改革运动的影响。材料三他们(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传统婚姻的种种陋习“害国计、弱种族”,主张“欲革政治之命者,必先革家族之命”,提出实行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禁止一夫多妻等。严昌洪中国近

8、代社会风俗史(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教你读史注意“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从中归纳其现象。提示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和活动,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3)经济上: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5)其他: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材料一(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

9、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英呤唎太平天国亲历记(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教你读史抓住女性服饰变化的信息,如“欧式鞋”“曼彻斯特式的头巾”等进行分析。提示现象:中国(或广州)姑娘生活习俗(衣着打扮)西化(或欧化)。材料二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指破烂的旧衣服)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摘自申报1873年4月7日申江陋习(2)据材料二,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教你读史抓住“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等关键信息进行理解。提示变化:从重社会身份、出身门第,到以衣冠取人、看重钱财。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

10、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2)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虽然起步早,但进展缓慢,并且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4)从动力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社会影响和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

11、趋科学合理。2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二、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

12、点(1)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2)“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3)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创办的。3影响(1)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2)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题组一近代社会生活变迁1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B旗

13、袍和中山装的兴起C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解析:选C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政治方面的表现;旗袍和中山装是服装的变化;据材料“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可知“头”为剪辫运动,“脚”为废止缠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属于政治思想观念。2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解析:选C新内阁、新官制、新教育、实行阳历、鞠躬握手,这一系列的新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

14、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故选C项。3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选B材料中“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说明国人变革心态比较矛盾,故B项正确。题组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影响4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选B“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5以下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 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西餐 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A.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的推动B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的政策D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解析:选D依据“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信息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