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方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39292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坝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坝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坝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坝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坝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坝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坝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坝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方案目 录1.总则21.1 编制目的21.2 工程概述21.3 编制依据21.4接缝灌浆前应具备的条件22.接缝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32.1接缝灌浆施工工艺流程32.2灌浆前工艺及技术要求42.3灌浆作业52.4特殊情况处理73.施工组织83.1施工机械83.2人员配置83.3施工布置93.4施工安排94.质量、安全和环境104.1质量104.2安全114.3环境115.质量检查121.总则1.1 编制目的根据N-J水电站接缝灌浆的相关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便于施工人员方便、简洁的掌握施工工艺,规范接缝灌浆,保证施工质量。1.2 工程概述 N-J水电站在进水口、分流坝、

2、溢流坝、排渣坝、沉砂池及收集渠混凝土施工时,为防止产生温度裂缝和受到浇筑能力的限制,将结构物以横缝将坝体分成若干坝段,每一坝段又以纵缝分成几个坝块,采用分段、分块、分层交替上升的柱状浇筑法。为保持结构物在运行时的整体性和有效地传递应力,需要在上述结构物投入运行前对这些接缝进行灌浆。接缝灌浆采用水泥浆液。灌浆自下而上分区进行。用止水片将各缝面划分为若干封闭的灌浆区,灌浆系统采用前期已预埋的灌浆盒和镀锌铁管。1.3 编制依据1.3.1 土建工程技术规范一般条款;1.3.2 工程师批复同意的灌浆图纸PO-12931,PO-13427,PO-10740,PO-10742,PO-12932,PO-181

3、54,PO-18624,PO-15555;1.3.3 ASTM C 150 普通水泥标准规范。1.4接缝灌浆前应具备的条件1.4.1坝体混凝土龄期灌区两侧坝块混凝土的龄期不宜少于3个月;在满足压重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早的灌浆。同时大坝接缝灌浆需要经过工程师批准。1.4.2其它要求为便于灌浆、处理事故及质量检查,应在大坝的适当部位设置廊道、预留平台。所有预埋的管子,配件等在埋入混凝土之前都必须彻底清洗掉泥沙,浆液,润滑油等。所有管子和配件均应呈一定坡度放置使其具备自排水能力,并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固定结实。所有灌浆系统需进行良好的保护使其远离水、泥沙等一切外界物质。混凝土面相邻处的盖板边沿应采用已批

4、准图纸上所示的材料或粘稠的砂浆进行涂抹。这些材料应确保封闭板子和混凝土之间所有缝隙,隔绝水泥,水和新鲜砂浆的涌入。但是在灌浆压力下该材料能允许缝隙打开。在进行相邻处混凝土浇筑之前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应立即修改。2.接缝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2.1接缝灌浆施工工艺流程NJ水电站大坝工程接缝灌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所示:灌浆系统预埋(前期已完成)管口交接施工现场准备全面性通水检查不通管疏通处理或钻孔代替有外漏嵌缝堵漏处理灌区缺陷处理制浆、供浆管路及设备安装浸泡、冲洗备料预灌性压水通水输浆与储存水泥灌浆灌浆结束压力闭浆质量检查图2-1:接缝灌浆施工工艺流程2.2灌浆前工艺及技术要求灌浆前工艺:灌

5、区通水检查、缝面侵泡、冲洗。2.2.1灌区通水检查对灌区的灌浆系统进行通水检查,通水压力一般为设计灌浆压力的100KPa。检查内容及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查明灌浆管路的通畅情况。灌浆管道与灌区的匹配。查明灌区密闭情况。检查确认合格后,报工程师签发准灌证。2.2.2缝面侵泡、冲洗灌浆前应对结构缝面进行冲洗以确保缝面胶结强度,可事先对缝面充水浸泡,侵泡时间不少于24h,然后用风、水轮换冲洗各管道及缝面,直至排气管回清水。冲洗压力为80灌浆压力,由小到大逐渐升压,风压不大于200Kpa。灌浆前保持缝面至少24h湿润状态,并于灌前一日将水放净或用风吹净缝内积水。由进浆管压风,排气管口取水样,检查水质,清

6、洁无悬浮物或沉淀物,才能灌浆。当灌区形成时间较长,缝面有污染的情况下,应加长充水浸泡及冲洗时间。2.2.3预灌性压水检查灌浆前采用灌浆压力压水,从选定的进浆管作封闭式通水检查。选择与缝面、排气槽、管较为通畅的进、回浆循环线路,核实接缝容积、各管口单开出水率及压力、总漏水率,检查灌浆机可靠性。进行预灌性压水前应通知工程师到现场进行见证,压水压力不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80%。2.3灌浆作业2.3.1灌浆材料及浆液性能要求(1) 灌浆材料坝体接缝灌浆所用水泥为工程师已经同意的A型低碱水泥。所有用于清洗、试验和砂浆搅拌的水均是供水管线提供的自来水,为避免浆液凝结过快,所采用水温不能高于21度,目前大坝施

7、工用水满足相关要求。用于水泥灌浆的浆液均按工程师已经同意的配合比来配置。(2)浆液性能要求大坝接缝灌浆采用纯水泥灌浆。灌浆开始时的水灰比一般是3:1,该比例将逐次降到0.75:1(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工程师确定),直到获得规定的压力标准。2.3.2接缝灌浆区灌浆顺序接缝灌浆应按高程自下而上分层进行施工。在同一高程上,重力坝宜先灌纵缝,再灌横缝。横缝灌浆宜从大坝中部向两岸推进;纵缝灌浆宜从下游向上游推进或先灌上游第一道缝后,再从下游向上游推进。2.3.3正常灌浆作业灌浆前应排干缝面冲洗用水,主要采用自流或通风等措施排出缝面冲洗后残留水。灌浆开始时所有的人员、材料、机具必须准备到位,并对灌浆设备完

8、成预调试,并邀请工程师到达现场后方可开始灌浆作业。初始阶段:开灌时排气管应全部开启放浆,其他管口也应间断开启放浆,尽快使浆液充填缝面。根据缝面张开度情况,首先采用水灰体积比为3:1(当缝面张开度大于2mm,通水试验流速达到30L/min时,在征得现场工程师同意后可直接采用水灰体积比为1:1的中间浓度浆液进行灌浆,或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的稀释浆液从底部进浆口进行灌注,并将上部回浆口阀门打开。待上部回浆口流出稀浆后,可改变浆液浓度到水灰比为1:1的浓浆,并继续进行灌注;中间阶段:进浆管灌浆浓度变为1:1中间级浆液后,逐步使排气管升至设计压力。当排气管管口出浆浓度接近1:1浆液浓度或当1:1浆液灌

9、入量约等于缝面容积时,即转换到最终级浆液(0.75:1)继续灌注;结束阶段:当同时满足以下二个条件时,便可结束灌浆:当排气管管口出浆浓度达到或接近0.75:1最浓比级浆浓度;关闭顶部回浆口阀门及排气阀门,继续灌注,直到灌浆压力达到200KPa,并能持续压力达30min。灌浆结束后,应先关闭各管口阀门并扎好各管口皮管后再停机。灌浆完毕,灌区闭浆时间大于8h。灌浆结束时,底部的压力应与顶部的压力相同,但是不能超过200KPa。灌浆时应预留一定的时间确保浆液在收缩缝内展开。在此期间灌浆压力可能会降低,此时应再次通过底部或顶部灌浆口注入浆液。上述过程可以重复进行,直到保持上述压力30分钟,整个灌浆方可

10、结束。2.4特殊情况处理2.4.1灌浆过程中,发现灌区浆液外漏或灌区之间串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当浆液外漏时,应先从外部进行堵漏。若无效再采取灌浆措施,如加浓浆液、降低压力等。当灌区之间串浆时,若串浆灌区已具备灌浆条件,可同时灌浆,并应按“一区一泵”要求进行灌注;若串浆灌区不具备灌浆条件,且开灌时间不长,可先用清水冲洗灌区和串区,直至排气管排出清水止,待串区具备灌浆条件后再进行同时灌浆;若串浆轻微,可在串区通入低压水循环,直至灌区灌浆结束。2.4.2灌浆过程中进浆管堵塞或灌浆因故中断,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当进浆管堵塞时,则管道和灌浆管都应保持打开状态,并应根据工程师意见安装其他管道或配件来

11、处理整个系统堵塞部分。当灌浆因故中断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管路和灌区,直至管路系统通畅为止。恢复灌浆前,应再进行一次压水检查,若发现管路不通畅,应采取补救措施。3.施工组织3.1施工机械接缝灌浆设备及材料配置表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灌浆泵3SNS系列台22高速制浆机ZJ-800台13双层拌合桶YJ-200A套24灌浆记录仪GJY-套15高压控制阀个36空压机6m3台17水泥低碱tA型3.2人员配置主要人员配置表序号人员人数备注1管理人员12工程技术23作业人员34巴方员工10合计总人数163.3施工布置3.3.1施工道路利用现有施工道路和大坝道路等作为接缝灌浆施工通道。3.3.2风、水、电系

12、统施工的供电、供水、排水、供风系统基本沿用目前灌浆所使用的风、水、电系统。3.3.3灌浆生产系统灌浆生产系统由制浆供浆设备和灌浆及其控制设备组成。制浆系统主要由高速制浆机组成,该设备为制、供浆一体机。在灌浆和排水廊道外,设置专门制浆站为灌浆作业提供浆液。灌浆系统由灌浆泵,双层搅拌桶,自动记录仪等组成。3.3.4通讯布置廊道外采用对讲机和手机联络,廊道内采用有线电话联络,并保持廊道内外生产部位和制浆站的通讯。 3.4施工安排根据目前大坝区域工程进度情况,首先进行分流坝、溢流坝的接缝灌浆施工,然后进行沉砂池的接缝灌浆施工。大坝其余部位的接缝灌浆在接缝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满足接缝灌浆要求后陆续进行。

13、分流坝、溢流坝之间接缝灌浆分为C1-C10共10个区,计划2015年12月下旬开始灌浆施工,于2016年1月底完成灌浆施工。沉砂池接缝灌浆计划2016年2月开始对满足灌浆要求区域进行接缝灌浆。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对其它完成混凝土浇筑,且满足接缝灌浆条件的大坝部位,持续进行接缝灌浆。4.质量、安全和环境4.1质量4.1.1质量保证现场的所有工序作业原始记录必须如实记载并有现场工程师会签。灌浆作业采用自动记录仪记录并打印2份,承包商会同工程师会签后,一份给工程师一份由承包商保存。 现场质检人员严格检查各道工序质量,并在各工序记录上签字,做好记录。发现不符合项,立即通知整改。施工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操作

14、技能,具有相应岗位的实践经验。严格按照技术要求作业。建立健全质量检查监督体系;建立责任制和质量奖罚措施。4.1.2质量控制灌浆及压水试验过程中,灌浆压力严格按照工程师指令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压力过大产生破坏。灌浆工程使用的压力表等计量器具做好校准。粘度计和比重计随时准备,并应能够在灌浆过程中正常工作。灌浆作业过程中,相邻区域的所有外漏要立即用已经批准的堵漏材料封堵。4.2安全4.2.1 培训。所有从事灌浆工作人员在进行灌浆作业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培训。灌浆工作全体人员均能够熟悉应急预案。做到预防为主。4.2.2在现场醒目位置,粘贴安全标语和标识,分别用英语、中文和乌尔都语。4.2.3灌浆作业人员进入现场要经过安全值班人员许可。4.2.4经常性维护交通通道和排水系统,加强排水。各种灌浆用电线水管等管线合理布置、稳定牢固。4.2.5严格灌浆用电管理,用电作业由专业电工操作。电器设备设有漏电保护装置。4.2.6在灌浆台车或排架等上作业按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平面安设防护栏、立面设置防护网,人员系好安全带。 4.2.7定期检查作业平台、安全爬梯、人行道的牢固性;同一施工断面禁止上下层交叉作业等。4.3环境4.3.1施工期间,必须做到文明施工;4.3.2所有排水污水必须要经过沉淀后才能排放;4.3.3固体废弃物应设置固定堆放点,并统一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