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539217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76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 发展战略 姓名:李坚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于英川 20040201 y 上海大学 6 7 7 3 4 9 本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审镬,确认符合I :海火学硕: : 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答辩委员会签名: 主任:( 工作单位、职称) 嘎田( 砂陋轰,遍咕礞,教授) 委员: 0 4 7 、 0 9 9 0 4 8 、1 5 7 0 5 4 。因此,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具备首先开展区域旅游合 作的基础条件。 在三地中,上海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区域总偏离量达5 6 4 ,高于江苏的2 9 7

2、2 和浙江的3 7 6 8 。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地区具有较好的基础,其1 9 9 8 年基期的旅游 产值已达到1 0 0 7 ,观察期增长绝对值为8 7 5 ,远高于江苏的4 3 7 和4 3 1 ,浙江 的2 9 9 和4 7 。此外,从产业结构分量观察,上海增长绝对量3 1 2 2 也运高于两 地的1 3 5 5 和9 2 7 。可以认为,上海在本地区中具有较高的区域发展地位,可以 成为区域旅游增长的领头羊。 从竞争力分量角度观察,三地在国内均有较高的竞争力水平,分别达到 2 5 1 8 、1 6 1 7 、2 8 4 1 ,其中浙江竞争力分量排位第一,上海其次,江苏居第三。 但由于上海的竞

3、争力分量小于产业结构分量2 5 1 8 1 3 5 5 、2 8 4 1 9 2 7 ,这说明由于近年来重视旅游竞争力水平的 提高,两地以较快的速度迎头赶上,特别是浙江的竞争力分量为结构分量的3 倍多,其发展潜力值得重视。 4 、苏浙沪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 面对苏浙沪区域旅游的现状,在“竞争型”、“互补性”和“开发型”三大 协调发展模式战略中,“互补型”较为适合本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它 是在经济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但发展较不平衡,有若干较为发达的核心区域,以发 挥地区比较优势为基础,以资源互补为形式,以核心区域带动为发展驱动力的协 作形式。 在进入2 1 世纪之际,上海旅游业与时

4、俱进,提出了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 建设国际化旅游都市的战略目标。江苏、浙江许多城市、地区也纷纷提出接轨上 6 l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苏浙沪区域旅辩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海、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战略思想。加强苏浙沪旅游合作,互联、互动、互补、 互惠,成为三地共同的认识和要求。苏浙沪旅游业协调发展,能丰富上海旅游产 品外延,提升上海旅游产品内涵,在国际促销和推广中增强上海旅游产品的吸引 力,加大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同时,在加入W T O 之后,加强苏浙沪旅游联动合作 开发,能有效依托苏浙沪广阔市场和经济基础,打破地域限制,把旅游企业做大 做强,增强自身实力,加入国际旅游业激烈的市场竞争。 “

5、互补性”模式必须依托于各地区对于自身资源特点的充分认识和合理规 划开发,还必须依赖于作为主体部分( 上海) 的自身快速发展而产生的集聚效应 和辐射效应。在合作中,由于客观上利益主体的不同,苏浙沪的旅游合作既存在 一定的竞争,更是一种竞争中的合作,其核心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战略合作, 目的是在竞争和合作中达到双赢、多赢。 二、苏浙沪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 鉴于苏浙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我提出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应实行一体化发展战略。 l 、一体化战略的目标 通过加强政府引导,打破行政壁垒,发挥比较优势,建构统一市场,实现 苏浙沪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发展,最终使该本地区成为太平洋

6、西岸世 界级的旅游经济繁荣圈。 2 、一体化战略的形态( 布局) 苏浙沪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形态,这既是区域旅游 合作的基础,也是战略的布局。“一体两翼”能够比较恰切地反映苏浙沪区域旅 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形态。 “一体两翼”战略的形态是指以上海为主体,江苏和浙江分别为两翼的区域 旅游战略发展形态。既是基于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域的概念,也是充分考虑到本地 区经济发展地区分布的现实。以上海为中心的“一体两翼”区域旅游战略发展形态 能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上海 作为本地区主要国内客源输出地和国际客源集散中心的作用,通过本地区便捷通 畅的交通系统

7、,由沪宁、沪杭主干线连接江苏、浙江两省,互通互惠,并在资本、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人才、信息、物资等方面对江苏、浙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 目的。同时,“体两翼”区域旅游战略发展形态更是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 苏浙沪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上海的现代都市景观资源,江苏的人文景观资源,浙 江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三个方面,形成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的、纷繁多样的、具 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旅游区。分别形成“都市旅游圈”、“人文旅游圈”、“自然生 态旅游圈”三大主题区域旅游。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强调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 凸现苏浙沪三地旅游产品精华部分,通过三大旅游

8、圈的界定使旅游产业链概念清 晰,主体的“都市旅游圈”在提供都市旅游景观资源的同时更着重提供旅游服务 和配套设施,而“人文旅游圈”、“自然生态旅游圈”则以景观资源开发为重点。 3 、一体化战略的内容 苏浙沪区域旅游协作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宝贵经验,从市场一体化、管理一 体化入手,打破区域限制和政策制约,为企业开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 苏浙沪区域旅游合作不同于国际上以独立关税区域为标志、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 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三地合作实质是国家内部行政区域的合作,合作的目的是增 强区域经济的实力,合作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中进行资源的梳理与整 合,I 司此苏浙沪区域旅游合作的含义更加丰富,包

9、括产品资源的一体化、旅游设 施的一体化、促销宣传的一体化、信息的一体化、企业的一体化、教育的一体化、 结算的一体化、标准的一体化等更多更为微观的内容,而其基础是市场一体化、 管理一体化。 市场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推行和认同市民待遇和省民待遇,其实质是打破行 政法规和政策对于异地企业法人与自然人在本行政区域经济活动的限制。目前, 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还存在着相当多的地区保护主义和行政壁垒,例 如对旅行社的异地开办和异地导游制度的限制、有形和无形的价格壁垒等。市场 一体化必须扫清一切存在的障碍,将三地的旅游法规和政策作一次梳理,建立一 个开放与合作的法制平台,使得区域经济合作能顺利开展。 管理

10、一体化就是在旅游合作区域之内成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 旅游质监机构,健全旅游执法体系,提高旅游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 旅游行政执法。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鉴于现 有政府体制的条块分割、各司其职的局面,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必须有综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合性的机构管理,为此我们提出建立C T O ( T h eC h a n g j i a n g R i v e r D e l t aT o u r i s m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即长江三角洲旅游组织,作为区域合作协调机构和

11、跨省市的行业 协会。同时,三地之间在管理输出上,也可以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和交流。 产品资源一体化就是以“一体两翼”的观念重新组合与调整现有的旅游资 源格局,组合推出跨省市的精品区域、精品线路和精品产品,形成三地共同的旅 游产品链。积极推进三地旅游节庆活动联动,利用会展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发展。 以上海为中心,借助苏浙两省的资源优势,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国际性会议、展 览、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借势造市,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 旅游设施一体化是指在三地建立统一的旅游设施平台,便于旅游者在本区 域内的活动,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准。这些设施包括旅游景点识别标志、旅游交通 指示标志、残疾人通行标志、旅游公厕标志等。

12、促销宣传一体化是在产品资源一体化的基础上,向国际市场推出苏浙沪旅 游整体形象,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地重新组合后的旅游精品、名牌产品的宣传促 销力度,广开宣传促销渠道,推出共同的宣传口号,共同的形象识别标志,共同 的旅游手册,共同的节庆活动等一系列内容。同时,利用各省( 市) 海外促销的 网络资源,共同联手开展宣传促销,推出相关的旅游路线,开发客源市场,形成 共同促销的局面。 信息一体化表现在旅游服务信息内容一体化,如建立统一的旅游咨询服务、 统一的信息咨询平台、统一的旅游电视频道、统一的旅游广播节目等等。 企业一体化的目的是将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在苏浙沪地区应该有更多的跨 地区的饭店、旅行社的连锁

13、企业以及景点、旅行社、宾馆饭店和交通运输联营企 业,可以通过兼并、收购、合作、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企业,包括管 理输出和带资输出的方式,加强企业合作和形成企业联盟,此外,鼓励旅游业内 跨行业的兼并与重组,例如类似东航与锦江集团的合作、上航与春秋的合作,这 也是企业一体化发展有效的尝试。 教育一体化内容为苏浙沪三地旅游教育资源的整合,自8 0 年代以来三地分 别成立多学科、多层次的,各具优势的旅游教育体系,如何将教育有机地粘合在 一起,加强教育资源的交流尤其是学术界的交流,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加 强三地旅游教育行业的交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

14、发展战略研究一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培育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坚持学校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努力培养商、中 级旅游策划、开发和管理人才,优化旅游行业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大力推进 岗位培训,全面推行资格认证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为苏浙沪区域旅游发展一体 化发展提供知识储备、人才储备和学术储备。 结算一体化关键是充分利用银行金融系统为旅游企业和旅行者在异地的结 算提供方便,同时在结算过程中要整顿市场秩序和价格体系,明确代理费制度, 使结算内容更为清晰明了。 标准一体化是对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等,推行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规范统一三地标准。根据国家规定的设施和服务标准,加强对星级饭

15、店评 定和旅游区等级评定工作。加强对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规范管理,提高旅游服务 质量的档次和水平。加快实施三地导游资质认定工作和相互承认工作,积极推进 导游全程一站式服务。完善旅游价格管理机制,规范旅游价格。 三、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政策 苏浙沪的旅游协调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挥政府主导功能,以旅 游交通网络构建为先导,作好三地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信息网络构建等基础性工 作,同时建立健全苏浙沪旅游合作机制,以明确的组织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并且 扶植企业、规范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合作的市场环境。 l 、建立“1 4 小时旅游交通圈”为基础的苏浙沪旅游交通合作蓝图 交通是旅游的命脉,

16、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苏浙沪三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取得长足进步,以上海为例,在“九五”期间, 新建、改建沪崇苏5 0 0 多公里高速公路,和沪宁、沪杭高速公路贯通,形成市域 高速公路网;完善浦东国际机场功能,改善服务,初步确立虹桥与浦东两座机场 的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地位;加快内河航道整治,形成以“一环十射”为骨架的 内河航道网;推进铁路上海南站、浦东沿海铁路、沪乍( 浦) 铁路、京沪高速铁 路上海段和沪杭客运专线上海段的建设。江苏、浙江两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卜4 小时旅游交通圈 苏浙沪交通网络的形成,为建立“卜4 小时旅游交通圈”奠定了基础。所谓 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苏浙沪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1 - 4 小时旅游交通圈”,即以上海为中心,按地面交通的速度计算,把8 0 公里, 1 5 0 公里、2 5 0 公里和3 5 0 公里为半径的苏浙两省及上海郊县的旅游区划分为四 个圈,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不同合作发展策略和产品内容,共绘苏浙沪旅游合作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