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优质课教学导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39170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欢树》优质课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欢树》优质课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合欢树》优质课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合欢树》优质课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合欢树》优质课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欢树》优质课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欢树》优质课教学导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欢树优质课教案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合欢树教案池州市第八中学 姚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作者史铁生。2. 疏通文意,学会通过对事件的把握体会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深沉情感。3. 赏析合欢树形象,提高品读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丰富内涵的能力。4.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借助生活琐事和细节描写表现情感主题的手法。过程与方法:1. 注重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熟悉文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 注重诵读,诵读全文以及其中感人至深的句子,在诵读中品味情感。3. 围绕关键问题,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在交流中深化认识。情感与价值观:1.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浓浓亲情,收获感动。2. 理解作

2、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深愧疚,引发联系自身的反思。3. 激发学生珍视亲情,学会感恩的意识。教学重点1. 诵读文章相关文段,体会作者在叙事中抒发的深沉情感。2. 在收获感动的同时,理解作者深深的愧疚,引发自身的反思。教学难点1. 品读合欢树形象的丰富内涵。2. 学习文章借生活琐事和细节描写表现情感主题的手法。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诵读品味、讨论交流课时安排 1课时预习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与我与地坛前两节,了解作者史铁生的大致人生经历与其对母亲的深切情感。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播放满文军歌曲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满文军这首歌抒

3、发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怀念和热爱,那种发自心底的共鸣震撼每一位听者的心灵,是一首深刻歌颂母爱的歌曲。然而,懂得亲情,懂的母爱是有一个过程的,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史铁生是怎样理解母爱的。二 谈谈作者关于史铁生。大家经过了预习,就请你讲讲你所了解的史铁生吧。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

4、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给史铁生的授奖辞这样写道:“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三 感性把握,体会情感在与同学们预习之后的交流中,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动。就让我们带着感动在此诵读课文。然后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出动了我们的心弦,感动了我们。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5、有哪些,你能不能围绕这些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整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归纳。大家都为作者母子间的深情所打动。1. 从母亲的角度看:感动源于母亲对作者的无私的爱。 问题设计: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儿子的瘫痪让她产生了怎样的改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爱?a.从第一段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美丽聪明而幸福的女性,和儿子间关于作文竞赛的对话让我看到她的童心未泯和活泼开朗。b.精读2、3两段,我们不难看到,正是这样一位美丽聪明而有信服的女性却因为儿子的瘫痪而经受了异常沉重的打击。有时磨难更能见真情。母亲先是用尽她几乎所有的心血来给儿子治病,以致“白发丛生”;后来又在所有药物治疗都宣告无效致“终于绝

6、望”后转而将希望转移到鼓励帮助儿子写作上。从母亲一次次找来的稀奇古怪的药上,从母亲“再试一次”的话语中,从母亲丛生的白发上,从母亲一次次顶雨冒雪推儿子看电影的身影上,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这位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我们为她而感动。2.从儿子的角度看:感动源于儿子对母亲和母爱的逐渐理解,以及在母亲去世之后儿子对母亲的羞赧和追悔,以及自己深切的思念。a儿子对母爱的逐渐理解问题设计:儿子一开始就理解了母亲和母爱吗?儿子对母爱由不懂到懂是有一个过程的。十岁时,儿子和母亲争执;二十岁时,儿子对母亲帮自己治病的努力报以“别浪费时间了,根本没用” 的话语;母亲对儿子烫伤十分担忧,儿子却“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

7、了倒痛快”。在母亲去世之后,儿子逐渐体会到了母爱的可贵,从不理解变为理解。“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作者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作者深陷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中。b.儿子对母亲的羞赧和追悔之情问题设计:作者为什么这么在意合欢树?怎么理解儿子对合欢树既想去看又怕去看的心理?合欢树为母亲所手植,母亲对合欢树抱以生的希望,就像对儿子抱以健康的希望一样。儿子从另据那里听到合欢树的消息,不禁“心里一阵抖”。儿子对合欢树的在意实际上是因为对母亲的在意。儿子内心是想要去看一看合欢树的,但一直推以各种理由没

8、有去看以致心中“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这体现了儿子类似于“近乡情更怯”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懊悔羞赧之情。作者悔于年轻时对母爱的不理解不珍惜,等到自己彻悟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想去看看合欢树是因为想重温和母亲生活的回忆,怕去看是因为怕又勾起自己的失望和伤心。其间犹豫矛盾,更显作者对母亲思念之深和懊悔之重。四 理性理解,赏析手法以小见大是散文的一种重要手法。散文文体形散神聚,写人记事散文如何在看似散乱的生活小事中的继续中彰显其深层次结构,体现其内在精神呢?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便成了很多作家的选择。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回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体会这种写法。1. 以小见

9、大之一体会合欢树的深切内涵。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末尾写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借高高挺立犹如伞盖的枇杷树来寄托对亡妻的怀念。而在本篇文章里同样有这么一棵树,也包含着作者深切的情感。幻灯片展示合欢树图片。问题设计:在刚刚的分析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合欢树”这一形象的重要性,带同时我们也看到全文与合欢树直接相关的文字并没有占用太多篇幅,何以文章会以“合欢树”为题呢?在这一大问题引导下,可以在学生思路不畅时用一些细节性的小问题加以引导(具体问题见下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行文结构和象征意义两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依循学生回答整理意见,作如下解读:a.合欢树的象

10、征意义我们在收获感动的时候,是从母亲和儿子两个角度来进行进行赏鉴的,在对待合欢树这一形象上,我们也可以试着从这两个角度来品读。 细节问题:合欢树是母亲种下的,从母亲的角度来看,合欢树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母亲在路边合欢树,是母亲将它带回了家。合欢树在生长过程中遭遇过挫折:“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合欢树因此重生,母亲认为这是好兆头,因此“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有时还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显然母亲对待合欢树犹如她对待儿子,她在合欢树身上投注了对儿子健康的期望。母亲在合欢树身上看见了儿子,投注了她无私的关爱。 细节问题:回顾我们刚刚对儿子

11、对合欢树既想见又怕见的矛盾心态的分析,你可以看出儿子又是如何看待合欢树的? 在儿子看来,他自己和合欢树都是为母亲所成就、所呵护的,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儿子小说发表并有作品获奖了,合欢树也终于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了;但是,为儿子、为合欢树呕心沥血的母亲却都已无法再看到了。这一切都让作者内心涌起无比的追思和懊悔。合欢树为母亲亲手栽培,是母亲曾在这人世的明证,可以引起作者对母亲、对往昔母子生活的无限怀念。儿子在合欢树上看见的是母爱,是母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合欢树这一形象可以让我们以小见大,它是母子亲情的纽带,既是无私的母爱的象征又是作者追思、怀念、懊恼之情的寄托。 象征意义拓展细节问题:文章后

12、半部分(包括末尾)写瞪着眼睛看合欢树的树影的孩子又有何用意?引导学生往深远出思考。原文这样写道:“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在这里,合欢树已然不仅仅是自己母亲无私的爱的象征。母爱是永恒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合欢树的树影就正如这永恒不竭的母爱亲情一样,在那对母亲与孩子间延续。在合欢树影的陪伴下,那孩子会感受到他母亲对他的关爱。正如这合欢树的名字“合欢”二字一样,天下母子间都应洋溢着这母子“合欢”的亲情。作者将对母爱的理解与赞颂推而广之,境界也由此扩大。令人感动的母爱不仅仅存在于作者母子之间,也存在于天下每一个孩子身上。虽

13、则树影里的孩子很难知道 “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我们也无法完全体察属于作者与其母亲间每一丝情感,但是母爱永恒、生命不息。拓展性提问:同学们,我们是不是也该细心体会存在与自己身变的母爱与亲情,不要让亲情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呢?留片刻时间沉思。b.合欢树在结构上的作用从对合欢树的深刻内涵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在文中起到了重要的内在线索(意脉)的作用。它将文章所记叙的诸多事件与细节连串起来,连串到了怀念母亲与赞颂母爱这一主旨之下。过渡性提问:以象征着母爱的合欢树这一线索连贯起一些看似散乱的生活琐事和感触,让读者从中体会到真诚无私的母爱,并为之感动。这又体现了文章怎样的

14、写作手法?2. 以小见大之二注重细节,在对生活琐事和杂感的记叙中表现情感和主旨。上面我们提到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对这篇文章印象深的同学可能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一个写作特色,那就是这篇文章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在合欢树这篇文章里,我们一样可以发现这种散文常用的写作手法。生活的琐事,有时却更易引起了我们心底的共鸣。细节上的语言、心理描写往往也更易表达出情感主旨。问题设计:文章第一段记述了作者与母亲关于作文的讨论,这一琐事的记叙有何作用? 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期间却充满情趣,这一段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写出母亲原本童心未泯的天真善良。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儿子在和母亲赌气,但却充满了生活的乐趣,我们能感受到母亲和儿子的快乐;这与作者之后的遭遇联系对比起来,更能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自己内心的懊恼。 问题设计:像这样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些来吗?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做好引导。 生活中其实处处有打动人的细节,这要求我们去细心观察、留意。在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这种从细节处落笔的写法。但要注意时间的选取与组织,本文就给我们已很好的范例。五 课堂小结问题设计:这节课即将结束,请大家思考一下,这节课里,你都得到了活学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阅读、写作和情感三个角度进行整理。1 阅读方面学会从事情的记叙中读懂文章; 学会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