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教学导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38787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写作》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基础写作》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基础写作》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基础写作》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基础写作》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写作》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写作》教学导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写作教案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础写作教案基础写作课开篇的话关于基础写作课程一、与作文课的联系与区别1.是高中语文作文的延续与深入公民写作与大学写作2.大学基础写作,是一门基础课,是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3.教学目的,不是使每个同学成为作家,而是训练同学们的生存本领。三分理论七分训练(本科生入学到毕业百篇文)二、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安排总时数为68学时分两学期上第一学期:基础理论第二学期:文体写作课堂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讨论研究、课堂写作训练)课堂训练教材35页,711题,任

2、选一题,做到作文本上,下课前完成。作文讲评一、注重基本功训练文字表达,需要“耐心”,循序渐进,把基础夯实。注重一个“实”,朴实、真实、充实。二、材料要用心选择,既充实,又不贪多挑确实感动过自己的事例,把事情说清楚,把感受写透彻。不能面面俱到,写成流水帐。三、结构要完整、合理,苦心构思,巧妙、严谨。必须有标题,居中排列。书信的上款、下款。四、文体要准,写啥象啥。书信,要心贴心地交流;散文,托物言志,缘情而作,缘事而发。写给父母的信,从头至尾,没有“父母”字样。五、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合乎语法。病句:整理完了一切锁碎的事情我知道他将会是一个跟我很好相处的朋友。有些人怀着两三本书,有些人载着自行车的

3、、地、得的用法:总得说来学校很大,出奇得大愧疚的窒息痛哭的歇斯底里的我其它:在人生道路的分歧口一点一点地消失不见掉他们有拥有一计之常终于,不比古时圣人12年寒窗苦读轻松的义务教育随着高考的结束,也悄然拉上了帷幕。报道报到如果能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担心对于我的录取通知书。极具优秀的档案没有。如同打翻了装有各种味道的瓶子在自己的心中。一个人在东北三省沈阳待着貌似也不无聊。面对大学是新鲜而又好学我的所有过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张白纸进入了一个个不一样的大学当我填好志愿时的那一刻第一章 绪论一、 教学目的要求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本章内容,主要是为了对写作的基本理论问题获得总体认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写作活动

4、。二、 教学重点1.弄清“写作是什么”2.明确“应当怎样写”三、 教学难点“立文”的过程中实现“立人” 第一节 写作内涵辨析一、写作概念写作:用有组织的文字,按照作者的思维轨迹,从不同角度表达思想感情、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写作学:研究所有写作行为,探讨一般写作理论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弄清几个关系一、写作与工具的关系二、写作与说话的关系三、写作与思维的关系二、写作与工具的关系工具对于写作活动不具备决定意义。写作活动质量高低、成败,是由写作主体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决定的。三、写作与说话的关系朱光潜:“思想,谈话,演说,作文,这四步一步比一步难,一步比一步需要更多的条理。”朱自清:意脉

5、语脉 文脉不应当把“作文如说话”当作指导写作的准则,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在写作活动上多花功夫。四、“写”与“思”的关系1987年,荷兰提尔堡国际写作讨论会:在写作与思维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关系。朱光潜:“语言思想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在运用思想时就要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时也就要运用思想。语言和思想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生发的,在生发中,语言和思想密切联系从而互相推动着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明确周全。”(其它文章写作也是如此)五、写作完整过程写作完整过程从积累、构思,到文字表达、修改,传播、阅读、反馈,然后才算最后完成。要提高写作水平,要以写

6、作来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重视写作的完整过程,把作文与做人、表达内心与认识生活、写作与社会传播联系起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第二节 写作活动的特点一、人文性人文:1.指礼乐教化。2.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3.人事。指人世间事。 4.习俗,人情。写作人文性的体现:无论何种类型的写作,都是人文活动。写作的目的既是“为己”,也是“为人”。写作不是一项纯技术的活动,它本质上是人的文化行为。二、综合性综合性特征的体现:就写作学科来看,它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的学科,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学科密切联系着。就写作活动的过程来看,精神劳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合力”的

7、推动。就个人的写作能力来看,它的强弱不是由单项因素决定的,而是知识、理论、生活经验、智慧、趣味、感受、语言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发挥作用。三、个体性写作的个体性则是体现了写作主体自身的能动性,是由人的个别性所决定的。从写作的行为方式来看,它是一项个体化的劳动,它的劳动过程,主要都是以个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从写作的成果来看,也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四、创造性写作作为精神劳动,其创造性主要体现为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体现在各种文体的写作之中,分布在写作的不同环节之中。2.写作的创造性既体现在作品上,也体现在对写作主体的塑造上。3.写作的创造性体现为不同层次。五、实践性写作的实践性有其特定的含义:1.

8、写作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产生劳动产品。2.写作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效地锻炼提高。3.写作学的知识、理论,需要在写作实践中体认和内化。第三节 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一、“电脑写作”辨析所谓“电脑写作”并不是电脑的自动化写作,而是指写作者使用电脑进行写作。“电脑写作”会改变写作的习惯,但它并未改变写作的主体、客体和受体,也未改变写作的本质、规律、技法、技巧和各种文体的写作规则。“电脑写作”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形式:1.把文字输入电脑,思维还是在头脑里完成的;有的甚至是在稿纸上写好,只是把手写字迹换成了电脑打印的文字。2.利用电脑从网络上获得丰富的材料,甚至穿插使用音像媒体、声音媒体,实现“多媒体写作

9、”。3.用电脑实现辅助写作,即输入一些基本数据,由电脑进行编程,产生初步的写作产品,最后再由作者加工成最终的文本产品。二、写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一)从个体生命文化的角度看,写作可以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实现生命的延续,精神的流传。(二)从个体学习、成长的角度看,写作能够有效地增强记忆,促进思维深化,促成人的精神发展。写作具有塑造人、培养人的重要价值,写作能够通过“立言”而达到“立人”。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如何克服负面影响?第四节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一、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积极影响工具的变革引起写作主体观念的变化。增强了汉语写作融入世界文化大潮流的信心。有助于形成开放、

10、交流的写作观。技术的优势为写作带来诸多便利。广义地说,写作就是处理信息,信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写作者利用电脑存储和网络链接的优势,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首先,存储和采集信息非常方便、快捷。其次,修改也更便利、更迅速、更整洁。另外,在电脑上还可以进行编辑、排版,借助网络可以将写作产品交流、发表,更是传统写作无法比拟的。新型的写作方式影响主体的写作习惯。二、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负面干扰及对策(一)沉湎于虚拟世界,忽略“读书”和“阅世”。(二)“空心化”的“文字制作”消解写作的个性。(缺少灵魂、贯通文气)(三)技术手段的便利导致写作修改的缺失。(四)抄袭的孳生冲击写作规范和道德。排除负

11、面干扰的对策第一,并非存在就是合理的,不能参与,更不能推波助澜。第二,坚守人文精神的阵地,坚守写作信念:1.网上信息不能取代读书,更不能取代“阅世”、“读人”。仍要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杜绝照抄照搬。3.在修改上下功夫,追求“精益求精”。思考与训练宋代大诗人陆游对其儿子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怎样看待在“诗外”下工夫?作业互改一、文从字顺二、观点鲜明三、论证有力(有理有据)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写简要评语,适当量分评完签名成绩可分:优、良、中、及、不及五级第二章 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一、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弄清: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必须先从全面提升主体的综合素养入手。二

12、、 教学重点1. “写作主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作者”是有联系又有区别2.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过程中起主宰作用3.写作主体各种因素形成的合力大小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关键4.主体因素对写作活动的绩效产生根本性影响三、 教学难点1. “写作主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作者”是有联系又有区别2.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第一节 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作者:是文章或著作的撰写者,也是法律意义上的该文章或著作的知识产权拥有者。作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关、法人、组织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的直接启动者、策划者、操纵者和实践者。写作活动一旦结束,写作主体的使命也结束,他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顺理成章地转化成“作者

13、”存在或者说已经不存在了。比作者的概念更宽泛,更具有动态特征。一、写作活动的缘起(一)缘情而作情和欲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因,也是写作活动发生的首要原因。(二)因事而作出于处理事务的需要而作。(三)受命而作写作主体是在接受了外来的而不是自身情志发出的指令之后进入写作活动的行为。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一、写作主体与作者的关系?二、怎样理解“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的真正主宰”?二、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一)主体在聚材中的主宰作用英籍奥地利学者 卡尔波普尔 (Karl Raimund Popper)“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世界由物质世界、人类的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人类的思想内容的世界组成,它们都是写作

14、主体聚材的领地,无一不可入文章。但最终如何处理材料,要由写作主体决定。(知识、阅历、能力等)(二)主体在构思中的主宰作用写作中的构思是写作主体对文章或作品进行思考谋划的思维过程。写作主体关于文章或作品的思考,直接影响着文章或作品的最终效果。(三)主体在表达中的主宰作用表达就是将构思的结果用书面语言表现出来。汉语语词极为复杂,取舍完全取决于写作主体的表达需要。表达过程的各环节,无一例外地取决于写作主体的表达意志。实用文写作过程,具体表达也要靠写作主体去把握。(四)主体在修改中的主宰作用怎么改,完全取决于写作主体对接受主体能力的判断和把握,对自己的文章或作品的传播效果的判断和把握。(45-46页大师们修改文章的故事)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决定写作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写作主体的各种因素形成的一种合力的大小。智力因素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非智力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