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38625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作者: 日期:2 浅析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高等教育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经济的增长将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依托。本文结合21世纪的新型世界的快速发展状况及当今我国从传统专业教育向实施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及改革专业教学计划、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育创新的实施方面,阐明了21世纪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关键词】人才素质、创新型人才、面向世界、人才培养、 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科技日益发达,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也是创新教育大展宏图的世纪。知识经济时

2、代的到来,决定了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关进因素。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新型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21世纪我国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开拓性、创造性、竞争性的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具备较高商业知识、较高实践能力的全面型人才。我们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及我国未来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构想。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人”。一、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 二十一世纪人才说中指出: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

3、才。我们党现在确立的人才观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能成才、以人为本。而未来的21世纪,必然是科技高速发展,生产突飞猛进,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激烈,国际间的合作与交往频繁。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必将是21世纪的显著特点。在能力方面,有研究者认为,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知识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肯于学习,还必须善于学习,具有学习能力。能及时地高质量地吸取掌握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一致认为,不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将成为社会的落伍者。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思维

4、与创造力。并认为这是21世纪的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李开复曾说,21世纪真正有价值的人是能够创新的人。他不是一个只会使用别人的方法做事情的人,他不是那种只会听话做事情的一颗棋子,一个齿轮。因为,在如今的竞争之下,一个公司唯一可以延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创新。任何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只有创新很难被模仿。而创新一旦被模仿,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地创新。所以一批有生命力的能够持续创新的员工是唯一能够带给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财富。正如他所说的创新实践者“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我们虽然要创新,但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5、而是为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创新。我们如果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人才,他们有些创新,有些实践,有些左脑发达,有些右脑发达。但是那些真正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我想他们不仅是创新者,也是实践者,比如说爱迪生,比尔盖茨,Larry 和Sergey,都是很好的例子。一个真正的创新实践者每一次在创新的时候都忘不了实践,在实践的时候也忘不了创新,这样的人,我想才是21世纪不可缺少的人才。(二)、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 众所周知,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这里的合作能力不仅指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更指跨领域合成者和高情商合作者。在中国的未来,在全世界的未来,我们更需要的人才不只是那些把一个学科

6、学得非常非常深的,而是那些把自己学科学好,同时能够与其他领域做一个跨领域结合的人才。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是世界上有1000种知识,这个知识本身你可以学得很深,但是两个人的知识通过交叉碰撞又可以产生新的知识,三个人的碰撞就能产生十亿个组合。正所谓“What matters is not analysis but synthesis”。情商包括了怎样与人合作,包括了对自己的一种自觉,包括了对自己的一种管理,也包括了和别人团结合作以及社交的一些能力。EQ的重要性在21世纪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在21世纪,我们需要全球的合作,需要跨领域的合成。比如说你学的是心理学,你要跟学计算机的人合作才能做得出用户界

7、面。跨领域的合作,跨国度的合作,跨语言的合作,这些都是必须要的。所以,过去也许在很多的环境里面,你作为一个孤僻自傲的天才会得到很大的重视,但是这个情况现在已经在大大地改变了。正所谓“EQ is 9 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IQ”。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取得成功。在未来的社会里,不具备强的合作能力,没有良好的国际关系、人际关系,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都会受到损害。未来的社会,固然需要合作,但同时也充满着竞争,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等方方面面。所以,各界普遍认为,未来的社会有合作也有竞争,在合作中的人才要具有强的竞争能力,否则就不是真正意

8、义上的合作。合作能力本身也包含有竞争的能力。(三)、专业技术知识和沟通能力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智力资本。品德、知识、能力、业绩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再加上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专家沈荣华曾谈到,人才标准要以市场对人才的认可程度为依据,以能力和业绩的大小为重点,以薪酬水平的高低为重要参照。“要把人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去考察,衡量其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的大小,进而形成人人讲创造,人人做贡献的不安于现状、不相安无事的社会氛围。”在知识方面,社会各界突出强调了如下三点。第一,未来的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科学化的世纪。因此

9、,21世纪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第二,未来的21世纪,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劳动的社会结合、生产结构日益变化,生产必须排斥掌握单一专业知识的人,而要求人们是通才,具有宽广的综合知识基础。第三,未来的世纪必然既重视理论知识,又重视应用知识。21世纪人才的知识结构也必须是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结合,尤其工具性知识如外语与计算机知识必须掌握,如果未来的人才不掌握上述几方面知识,将不会有所作为。(四)、发展潜能和团队精神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讲究团队协作,大家也都常说“员工就是合伙人,企业就是大家庭”。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技术日新月异,每个学习者和工作者都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掌握了

10、目前的知识不是一劳永逸,要时刻完善自己,武装自己,不会被社会的潮流所抛弃。作为现代公民 不仅要有牢固的解决当今诸多复杂问题的能力,还要有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的潜力。1、微软:雇佣有潜质的人 “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比尔盖茨的这句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还有他对未来改变社会的雄心和潜质。在他看来,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工作的激情和发展的潜质,而不是能力、责任及其它。他的这种理念,成为一种微软文化的核心,像基石一样让微软王国在IT世界傲视群雄。正如比尔盖茨所说:“在我的公司里,我愿意雇佣有潜质的人,而不是那些

11、有经验的人。因为从长远来看,潜质更有价值。如果雇员以加薪或是提升作为条件威胁要辞职,那么即使会造成短期的麻烦局面,我也让他们走,因为不受眼前因素左右的雇佣政策将有利于公司长远的发展。”2、壳牌:CAR潜质壳牌招聘人才主要是着眼于未来的需要,所以十分看重人的发展潜质。壳牌把发展潜质定义为“CAR”,即:分析力(Capacity):能够迅速分析数据,在信息不完整和不清晰的情况下能确定主要议题,分析外部环境的约束,分析潜在影响和联系,在复杂的环境中和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能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成就力(Achievement):给自己和他人有挑战性的目标,出成果,百折不挠,能够权衡轻重缓急和不断变化的要求

12、,有勇气处理不熟悉的问题;关系力(Relation):尊重不同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并主动寻求这种意见,表现诚实和正直,有能力感染和激励他人,坦率、直接和清晰地沟通,建立富有成效的工作关系。(五)、忠诚敬业和抗挫能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专家表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要考查其能力水平外,个人品行是最重要的评估方面。没有品行的人不能用,也不值得培养。品行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企业的忠诚度。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企业的人,才是每个企业需要的最理想的人才。” 问卷调查显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士一致认为,宁可要一个对企业足够忠诚、哪怕能力差一点儿的员工,也不愿意要一个能力非凡但却朝三暮四的

13、员工。在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社会各界大都认为,当代人意志薄弱,缺乏的抵抗挫折的能力,缺乏适应能力与自立能力,依赖性强。在家依赖父母,在外依赖单位与领导。另外,也有人认为,缺乏自信心,骄傲自满,情感不稳定,淡漠,缺乏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生存能力差,也是当代人个性心理方面的主要缺欠。所以当今教育上也开始逐渐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某专家指出:在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上,东方与西方在观念上是截然不同的。西方更主张人的自信、自立,不依赖于任何人,青年到18岁便离开父母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而我们的青年则有较强的依赖感。21世纪竞争激烈,充满着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因此,未来的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拼搏的

14、精神与顽强的生存发展能力,必须有良好稳固的心理素质。这是未来人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当你觉得自在昂扬充满信心,别人看见的就是值得相信的你;当你觉得沮丧失落能量低迷,别人看见的就是不值得托付的你”。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世纪,中国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显而易见,需要一大批具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具有熟练的外语会话、公关和谈判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分析设计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21世纪,一个崭新的世纪,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流的世纪,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可

15、持续发展的世纪、一个东西方文化激荡与融合的世纪,一个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统一的世纪,一个充满着机遇、充满着挑战、充满着希望,又充满着竞争的世纪,谁能在新的世纪赢得竞争的胜利?毫无疑问,谁赢得了人才,谁就是21世纪的大赢家,谁没有了人才,谁就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教育无疑承担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奠基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为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开辟了素质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创新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当中使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要创新。我国有一条古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讲的是灌输书本知识读死书。“授人以渔”讲的是培养人的能力,教人做学问、做研究的方法。因为教做研究的方法,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