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最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37379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最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报告工程名称: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 项目申请单位:*市*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办公室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及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棚户区改造工程2、项目地点:环城南路南侧、规划路东侧3、建设性质:新建4、建设单位:*区管委会4、项目代建单位:*市*局二、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局于2013年3月6日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办公室。三、建设内容及规模1、建设内容:本项目共建设八栋6+1层住宅及室外配套道路硬化、绿化以及水、电、暖、燃气等管网工程。2、建设规模: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3325m2,总建筑面积48952.92m2(其中:计容建筑面积41985,不计容建筑面积6967

2、.92),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底层停车位122个,室外停车位个126。总户数372户。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约8811万元。2、资金筹措项目所需资金全部来源于宜阳新区管委会。五、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依据1、任务依据 1.1.本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1.2.项目区的岩土勘察报告;1.3.项目申报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和资料。2、法律及法规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2.4、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2.5、关于下达宜春市中心城区2013年城市棚户区改造计划的通知(

3、宜住保办字20133号);3、技术依据3.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02年版)3.2、住宅建筑规范 GB50096-1999 (2013版);3.2、住宅设计规范 GB50368-2005;3.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368-2005;3.4、建筑设计资料集;3.5、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3.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用地面积m2233252总建筑面积m248952.922.1地上建筑面积m248952.922.2地下建筑面积m2-3停车

4、位个248地上4建筑密度295容积率1.86绿化率327总户数户3728总投资万元8811五、工程建设方案环城南路棚户区改造工程(富森家园)总平面设计根据工程建设规划、规模、用途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建筑单体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道等。该项目根据总体功能分区明确,建筑布局紧凑合理,交通便捷,管理方便的原则布置。1设计原则与设计理念1.1设计原则1.11 规划结构个性、明确性与合理性为提升住宅的居住品质、体现场所的环境品位,避免形成以往建筑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现象,设计中综合考虑规划结构、景观结构以及建筑个性的塑造,提高整个小区从空间到形态的可识别性。规划结构上强调功能分区的明确性和合理

5、性,将点式多层、板式多层、以及中央绿化带、城市公共绿化等有机合理地分开并加以联系,为小区的运营和管理提供一个便捷、可操作性较强的物质基础。1.12 环境观念层次性与均好性并重生态建筑学认为:人类的外在环境已不在是过去的自然生态系统,它是一种复合人工体系。生态建筑学就是要运用环境知识及手段规划、设计人工环境,创造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人居生存环境。本方案正是基于这一点充分考虑了人工与自然的的融合,将环境观念放在重要位置,并将环境的层次加以明确,强调小区环境的均好性,以求创造一个现代、人文、高尚、自然的花园式居住空间。1.13 筑风格现代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现代的建筑正以一个新的、多元的趋势先世人展示着

6、自己的独特艺术语汇。随着中国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变的更加现代化、国际化,建筑作为城市的语言,体现的正是这种现代化、国际化对人们的生活模式带来的影响,正是国际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多元融合关系。1.14 通系统人车分流的交通观念的体现充分考虑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存环境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将车流对人流的影响尽量减小到最低的程度,同时以整个小区的程度的考虑来确定小区人流、车流的路线组织。1.2 设计理念第一,个规划理念是与自然的亲和,对地形、地貌、树木、植被、等进行开发和利用。具体在这个项目上主要体现在中心绿地资源的利用上。第二,在坚持设计原则结合地形的前题下,创造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

7、社区是有生命的,这生命来自于土壤、来自于环境。每个经典的环境都必然反映所处地方的自然特征,提升住户的居住品质。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更多的景观设计,用良好的绿色环境装点社区,设计人工绿化大道贯穿连接中心绿地,将城市绿地及引入社区。使社区完全溶于城市的自然环境之中。只有路路相通,伴绿而居,才能充分发挥风水宝地的潜在价值,打造中国式的田园居住的理想范式。第三,设计中注重对人流路网的分析、户型的精心推敲、造型时尚的重点创作,以及对各项感性及理性指标综合量化的理解贯彻等诸多方面。本次设计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优化利用资源,以最优方式利用每一块土地,将土地资源的价值作为进行社区布局的重要因素,让最有价值的

8、设施占据最有增值潜力的空间,最终实现开发与政府公益事业双方收益最大化,使二者在最佳点上取得平衡。2规划设计2.1.总体布置及空间组合富森家园现状用地呈多边形,基于用地现状在环城南路方向设置一个小区主入口及消防车路口、规划路设置一次入口,南面11栋多层建筑及一栋物业用房。利用规划退让条件形成一条绿化景观轴及小区内部设置大块活动场所,是本案的一大优势。通过绿化景观使本建筑与城市道路即联系紧密又相对独立,同时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通过对各个地块的分析和整体空间形态的把握,结合政府的开发意图及定位,规划将点式多层和板式多层不同的空间模块相结合布置。通过住宅间绿地使绿地连为一体确保了中心花园的完整性

9、,发挥了中心景观的最大利用值。同时,点式多层的建筑又避免建筑形式过于呆板,使之更加生动、序列。在道路设计上以弧型环通路网串联建筑并与外部道路衔接。通过景观设计使入口、广场等一些开放空间关系过度自然,形成丰富自然的总体规划格局。2.2.功能组织根据不同地段的区位条件和土地价值,各个地块均只设计居住建筑及小区里一些必要的物业用房、门卫室等,使得小区环境优美,安静舒适。2.3交通结构2.31车行系统本案在西侧开辟机动车入口,小区内机动车道路结合住宅建筑的布局朝向,以主干道环绕中心景观,串联至各幢住宅。并与架空层停车小路相连,做到便捷、通而不畅。道路体系结合建筑组合,宅间绿化,错落有致的沿车行主道路设

10、置点式住宅,空间转折、开合有序,中心绿地更加突出,富有层次感和序列感。2.32步行系统本案步行系统除在主入口结合车行系统外,在社区内部结合景观绿化及设计蜿蜒连接各景观节点。并与车行主干道互不干扰,保证了中心景观的完整性和行人的安全性。独立步行道路则做到最大限度地为行人提供生活的方便,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2.33停车系统机动车停车采用架空层停车库方式。2.4 景观绿化本项目用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次规划力求将其淋漓尽致地挖掘。绿化系统布局充分利用基地条件及周边环境优势,导景入区,并以点式建筑环绕穿插中心绿地水体景观的布置形式达到中心景观绿地的最大化。 各小区主要绿地开放空间系统

11、,结合空间布局及路网结构呈中心设置,又与架空层绿化相互渗透,形成良好的空间联系,实现景观的最大化的目标。各小区的绿化由宅旁庭院绿化、道路绿化、中心绿地完美组合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以求构成多层面的立体绿化空间,完成对人体最大限度的审美及生态呵护。 景观设计中心主要为景观大道系统、休闲运动场地与大型的中央绿地三大板块。主景为林荫大道绿景。以绿带环绕,附以休憩绿地。通过晨炼广场,中央广场及园林步道串联整个景观主题。植物配置植物的搭配尽力反映季节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都应该有绿地空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木,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居区

12、人文生态中的深层次作用。2.5竖向设计根据提供的地形图所反映地势状况是:场地总的地形高差变化不大本次场地设计中的竖向设计,根据地形图所提供的周边道路测量标高,确定场地内标高(详见设计图纸)。 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地表水排除方式为暗管系统,最后统一排入周边城市道路市政管网。室外给水、污水管道、电气线路、通讯电缆等均采用地下铺设。3建筑设计3.1 公共建筑 各小区内的公共建筑只有物业管理房及门卫室。具体见各个单体设计。3.2 住宅设计 本项目规划中的建筑单体设计,一开始就围绕总体目标价值展开,充分地从居住者的角度考虑,坚持品质至上的原则进行雕琢,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充分使业主感受到建筑对人的主动服

13、务。各个小区沿环城南路边,景房的设计是住宅单体设计的关键。本案的住宅以80到140之间,多为三房两厅,四房两厅。少数为80平方以下的两房两厅,适宜不同客户需要,户型设计紧凑、合理、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使住户的住房品质得到提升,且别具特色。 各小区住宅由部分点式多层住宅和板式多层住宅构成,每户均获得良好通风条件。住宅布置尽量朝南向,有利于夏季的通风与采光,促进户内外空间光线的交流。所有户型均明厅、明室、明厨、明卫四明设计。餐厅与起居室分设,厨房设计专用烟道从屋顶排出油烟;本方案的住宅建筑设计,在风格上力求体现宜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都市的文化底蕴,定位为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并配合社区布局形成舒

14、适、亲和的家园感;住宅的在屋顶、檐口、窗框、线角等方面均作了恰当的细部处理,配合落地窗、外凸窗、构架的运用,丰富而无赘、鲜明而统一、清新而优雅;立面材质采用外墙砖与涂料结合,色彩清新明快,均衡靓丽的纯色点缀,为人们提供了年轻人的激情和连续的视觉兴奋,更完美地烘托了环境设计主旨。在考虑气候和居民生活模式后,统一设置了空调室外机位,达到立面上的统一,并将空调冷凝水统一排放。外墙油烟通道口和空调机孔可加一外套,避免油烟及其它污垢污染外墙。3.3 节能设计坡屋顶:彩色陶瓷瓦;1:3水泥砂浆卧瓦层、最薄处20(配%c6500500钢筋网);找平层:35厚1:3水泥砂浆;保温层:50厚硬质矿棉板;找平层:

15、20厚1:3水泥砂浆;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20厚石灰水泥砂浆。外墙:8厚抗裂砂浆;30厚AJ保温砂浆;240厚240粘土多孔砖(KP1型)或240厚钢筋混凝土20厚石灰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分户墙:20厚1:3水泥砂浆;240厚240粘土多孔砖(KP1型);20厚1:3水泥砂浆架空楼板:20厚1:3水泥砂浆;100厚钢筋混凝土;35厚AJ保温砂浆;20厚1:3水泥砂浆 外窗:断热中空铝合金5+9A+5玻璃中空窗4结构设计4.1主要设计依据4.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1.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