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六部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37373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六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六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六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六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六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六部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自豪!我骄傲!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设计 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我们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根本制度等。2、通过活动开展,明确自己的公民角色,自觉培养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二、【设计理念】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围绕我是中国公民这一活动主题,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主题内容,努力使展示内容深入人心。 三、【活动形式】 主要发挥各个小队的特长:有抢答、辩论赛、朗诵、小品表演、唱歌等 四、【活动准备:】 1、各小组准备好自己的展示内容 2、 准备好小国旗、国徽等道具。 3、 制作多媒体课件、幻灯片。五、【活动过程:】

2、班长宣布:“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现在开始。 第一小组: 展示内容:取得中国国籍 活动形式:快速抢答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取得中国国籍的公民是中国公民。 (2)国籍指什么?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表明一个人同一个特定国家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是国家行使属人管辖权和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3)、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是什么?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 (4)、国籍的代表证件有哪些? 一般来讲,公民拥有一国国籍是通过该国的户籍、身份证和护照来代表和证明的。 (5)国籍的取得方式? 公民取

3、得一个国家的国籍主要有出生和加入两种方式。 (6)国籍会丧失吗?它包括哪些丧失方式? 会。它包括主动丧失国籍和被动丧失国籍两种方式。 第二小组: 展示内容:归属认同 活动形式:小组辩论(小组成员就公民的国家认同和公民的身份认同这两种方式展开讨论) 第三小组: 展示内容:认识我们的祖国,我为自己是中国公民而自豪和骄傲 活动形式:实物展示并解说、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展示国旗(实物)并解说国旗的图案和含义(2) 多媒体展示升国旗仪式(3 ) A:展示国徽(实物)并解说国徽的图案和含义 B:表演小品:一毛钱上的国徽 ( 4) A:多媒体展示国歌歌词并解释国歌的诞生及意义 B:多媒体播放义勇

4、军进行曲,全体队员起立,唱国歌 (5) A:多媒体展示国庆的热闹场面 B:解释国庆节的由来 C:小组集体诗朗诵祖国,我爱你 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叮咚的驼铃 是它让丝绸之路源远流长 我爱你嫩绿的草芽 是它覆盖了戈壁沙漠的荒凉 我爱你乡间的牧笛 是它把五彩的音符撒向八方 我爱你都市的高楼 是它把人们的理想托向太阳 我爱你长江的碧波 是它把56个民族的心曲弹唱 我爱你黄河的波涛 是它把13亿人民哺育抚养 我爱你长城的雄伟 是它挺起了中华儿女的脊梁 我爱你巍巍的黄山 是它展现了祖国的秀美端庄 我爱你高原的旷达 是它袒露出炎黄子孙的豪放 我爱你蔗林的茂密 是它甜透了亿万人民的心房 我爱你开放的窗口 是它

5、让文明的花朵争艳芬芳 我爱你改革的浪潮 是它把贫穷落后的帽子甩掉 我爱你智慧的头脑 是它领回了四大发明的金奖 我爱你勤劳的双手 是它为现代化祖国打扮梳妆 我爱你伟大的旗帜 是它代表了人民前进的方向 我爱你五色的风帆 是它让世纪之船鸣笛远航! 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在全班同学热情参与下,紧紧围绕我是中国公民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彩多样的主题活动,流露出同学们个个争当优秀中国公民的深深的爱国情感。 本次主题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为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康,刻苦学习,发愤图强, 立志成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六、【注意事项】:教师始终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观念,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给学生讲清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强化学生的国籍观念、国旗观念、国徽观念,爱护国旗爱护国徽,热爱国歌就是热爱祖国,珍惜自己的国籍,为自己能够拥有中国国籍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小处入手让学生感知和认识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是这一活动主题必须注意的关键环节。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