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dayu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5697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8.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dayu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dayu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dayu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dayu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dayu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dayu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dayu解读(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 赵秉源/2016年2月 江苏中信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风险(危险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对作业的全过程、全范围进行风险辨识,然后进行量化评估分级,再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保证所有的风险辨识充分,并处于受控状态。,一、危险源 二、危险源的辨识 三、危险源的评估 四、危险源的管理,一、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是什么?,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

2、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储运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石油化工储运单位)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储罐、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危险源是什么?,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危险源要素,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

3、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危险源要素,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事故隐患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

4、关系,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关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分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

5、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危险源分类,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产生、供给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能量的装置、设备是典型的能量源。例如变电所、供热锅炉等,它们运转时供给或产生很高的能量。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相当于能量源。例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的场所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 能量

6、载体 拥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一些正常情况下按人们的意图进行能量的转换和做功,在意外情况下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例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充满爆炸性气体的空间等。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 正常情况下多余的能量被泄放而处于安全状态,一旦失控时发生能量的大量蓄积,其结果可能导致大量能量的意外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例如各种压力容器、受压设备,容易发生静电蓄积的装置、场所等。,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危险物质 除了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

7、的有害物质外,也包括具有化学能的危险物质。具有化学能的危险物质分为可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两类。前者指能够引起火灾、爆炸的物质,按其物理化学性质分为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易燃固体、可燃粉尘、易爆化合物、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和混合危险物质八类;后者指直接加害于人体,造成人员中毒、致病、致畸、致癌等的化学物质。,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这些装置、设备、场所在意外情况下可能引起其中的危险物质起火、爆炸或泄漏。例如炸药的生产、加工、储存设施,化工、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等。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物体的棱角、工件的毛刺、锋利的刃等

8、,一旦运动的人体与之接触,人体的动能意外释放而遭受伤害。,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8.12事故现场危险物质,通过分析事发时瑞海公司储存的111种危险货物(2,3,4,5,6,8和未明确)的化学组分,确定至少有129种化学物质发生爆炸燃烧或泄漏扩散,其中,氢氧化钠、硝酸钾、硝酸铵、氰化钠、金属镁和硫化钠这 6 种物质的重量占到总重量的50%。,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就必须采取屏蔽措施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制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应该能够可靠地控制能量,防止能量意外地释放。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绝对可靠的屏蔽措施并不存在。在许多因素的复杂

9、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措施可能失效,甚至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它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危险源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修、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0、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第二类危险源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其中:无防护; 防护不当;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其中:设计不当,结构不合理; 强度不够;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维修、调整不良;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第二类危险源分析,生产(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其中:照明光线不良; 通风不良; 作业场所狭窄; 作业场地杂乱;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地

11、面滑; 贮存方法不安全;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第二类危险源分析,最终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南侧集装箱内的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防护失效防护措施不到位、野蛮作业、管理缺陷导致)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防护失效)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 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去除湿润剂的干硝化棉在 40时发生放热反应,达到 174时发生剧烈失控反应及质量损失,自燃并释放大量热量。如果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实验,去除湿润剂的硝化棉在 35时即发生放热反应,达到 150时即发生剧烈的分解燃烧。 硝酸铵在

12、常温下稳定,但在高温、高压和有还原剂存在的情况下会发生爆炸;在110开始分解, 230以上时分解加速, 400以上时剧烈分解、发生爆炸。,8.12事故直接原因分析,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行

13、;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更为困难。,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就是从组织的活动中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性质。,概念,危险源辨识方法,(一) 直观经验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 对照、经验法 调查表 现场观察 专家风暴头脑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安全检查表等 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

14、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危险源辨识方法,(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危险源辨识方法,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 事件树(ETA)、 事故树(FTA)、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危险源辨识方法,30,在漫画中识别身边的隐患,31,安全目视化管理: 1、安全帽佩戴不规范,都未系好安全帽帽带; 2、喷涂料女工头发须盘入安全帽内,须带口罩; 3、衣物穿戴须符合标准;,32,在漫画

15、中识别身边的隐患,头发,口罩,工服,挽裤腿?,33,安全目视化管理: 6、各种气瓶的色标符合标准(氧气瓶天蓝色、黑字,乙炔瓶白色、红字,氢气瓶绿色、红字,液化气瓶银灰色、红字等等; 7、氧气、乙炔瓶距离过近,不得低于5米; 8、氧气瓶放到,乙炔气瓶未配备防倾倒设施; 9、气瓶未配置齐全防碰胶圈和可卸式瓶帽;,34,在漫画中识别身边的隐患,天蓝色、黑字,白色、红字,瓶距过近,35,安全目视化管理: 10、未设置隔离区域 工作场所内如可能存在下列情况,就必须用围绳(安全专用隔离带)或围栏隔离出不同工作区域,如维修作业区域、承包商作业区域、临时物品存放区域、走道区域等危险区域,并挂上标签以明确隔离相

16、关信息。 a)对行人或车辆交通安全存在危险(风险)的任何地点或作业区域,如坑、高处有东西会掉落、高温、腐蚀液飞溅和泄漏地方等等。 b)维修工作具有危险性。 c)施工、高危作业等易发生事故的情况。,36,在漫画中识别身边的隐患,37,吊装作业: 使用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汽车吊、升降机等起吊设备进行的作业。 11、禁止在悬吊的货物下有人工作、通过或者站立。 12、没有安全插销和舌片的吊钩; 13、吊装只有一根钢丝绳,吊装物易掉落; 14、货物本体须固定绑牢; 15、货物长度不一,货物的重心不稳定,建议该次吊装分货物长短进行分批吊装;,38,在漫画中识别身边的隐患,禁止通过,禁止在吊装物下工作,舌片,货物本体绑扎不牢固,货物长短不一,只有一根钢丝绳,39,通用安全: 16、杂物阻塞消防通道 ; 17、杂物阻塞安全通道; 18、推车阻塞施工通道; 19、箱式消防栓不能落地,距地应1.1米,便于操作; 20、安全门应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