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4039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汇编(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复习,文言 语法,实词,虚词,句式,第1讲 文言实词,常见实词,文言实词包括 名词 、动词 、形容 词 、数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 常见文言实词。,常见实词,一、掌握文言实 词的基本知识,二、根据语境正 确推断实词词义,盘点:近年高考题“实词”的考查题,(福建高考语文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 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 D余甚或焉 或:通“惑” 答案:B宗:归顺,福建高考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看不起 B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 诚:果真 C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数:责备 D今姑贷汝 贷:借给 答案:D,贷,原谅 (08年福建高考卷)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己 诎:屈从 C请鬻于世 鬻:卖 D免人于厄 厄:困境 答案:A,暴:急骤,快。鬻:卖、厄:困境虽然不属于120个实词,但这里的意思在教材都有出现。,一、通假字,古代汉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互相通用的语言现象。 一般是一道考查实词的题目中有一个选项涉及这一考点。 如:福建高考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

3、离开 B天下宗周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焉或:通“惑”,通假字包含:本字和借字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说:本字悦 借字说,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不。副词,通假字的类型,2、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从:同“纵”;与“横”相对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 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 (属:通“嘱”,劝人饮酒)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3、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的读

4、音完全相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 “一夜飞度镜湖月”: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 “外连横而斗诸侯。”: 衡:通“横”与纵相对 “图穷而匕首见。” :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因击沛公于坐 。” 坐:同“座”;座位。名词,4、其他形式的通假,字形相近: “秦王不

5、说。”:说,同“悦”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女:同“汝” 。“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暴:同“曝”晒。动词 声母、韵母同,声调不同: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当,通“挡” “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邀”;邀请。动词,二、古今异义,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1、词义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

6、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2、词义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 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 “让”, 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 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偷”, 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先秦及两汉) 今义转移为偷窃。,4、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

7、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 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 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 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5、名称说法改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如:“走”改称“跑”, “目”现已换成“眼睛”, “寡”现已换用“少”了, “足”现已换用“脚”了, “股”现改称“大腿”。,6、单音词与双音词,可以、然后、以致、非常、所以、妻子、不过、从而、或者、于是、智

8、力、具体、以为,父母兄弟,统指亲人 妻子儿女 中原地区 意外事故(名词) 1、缘故 (名词)2、表原因的虚词3、用来,靠它来。 与外界隔绝,旁系亲属 爱人(女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很、大(副词)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没有出路,更不必说 走投无路 思想意识的活动 出身低微,地位鄙贱。 不超过,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读书用功或肯动脑筋 品质恶劣 转折连词,妃嫔 侍卫人员 作祭礼的牲畜 函谷关以西,美貌女子 1、方位词 2、控制 为正义而死 山东省,虽、尽管; 然,尽管如此 先例、 旧事 面向南而坐,即称帝 中,当中;间,夹杂着 在此,指出, 给人看。 行,品行; 把当做 可

9、以凭 从,跟随;而,而且。 祖辈和父辈。,练习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角度去分析。,3、词类活用,主谓句,主语,定语,谓语,定语,宾语,状语,补语,A,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名词、代词充当。,B,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回答主语“怎么样”,就文言文而言

10、,常用动词及形容词来充当。,C,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名词、代词来充当。,D,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的,就文言文而言,常用介词短语、副词来充当。,从主谓句说起,例:寨中人又 鹜 伏 矣。,名词,动词,动作的发出者,不是“伏”的发出者,主语,名词:野鸭子,作状语,而是动作的修饰限制者,A,名词作状语,B 名词活用为动词,例一: 左右 欲刃 相如。,主语(名词),宾语(名词),应活用为谓语动词(杀),例二: 范增 数目 项王。,主语(名词),宾语(名词),应活用为谓语动词(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待),C,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一:项伯 素善 留侯张良。,例二:王 怒而疏 屈平

11、。,主语(名词),宾语(名词),主语,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D,使动用法:,主语 谓语 宾语,主语使宾语具有了谓语所具有的性质,特点(谓语有了使令性)。就是主语使宾语动。,使,例:(其声) 泣 孤舟之嫠妇,使,E,意动用法:,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谓语的性质特点。即: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谁”或“什么”的一种用法。,图示: 主语 谓语 宾语,以,为,例:孔子登东山而 小 鲁。,以,为,例:成以其小,劣之。,应为谓语动词,主观行为,故是意动(以-为劣),注意:,使动意动与一般动词句活用为动词的区别: A,一般动词句:其宾语纯粹是一种被动地接受谓语的动作。B

12、,使动,意动句:宾语具有了相关谓语的属性。,名 词 活用,形 容 词 活 用,动 词 活 用,其 它 词 活 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名 词,名词 作 状语,名词 活用作 动词,名词 活用为 使动,名词 活用为 意动,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第一、表示比喻。,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第三、表示处所。,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译为:像一样。,译为:当作一样。,译为:在,1、名词 活用作 状语,第四、表示

13、动作使用的工具。,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译为:用(乘,凭借),翻译要具体对待,第六、表示时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译为:每天或在,或一(天天、月月、年年)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函封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2、副词作状语 名词,汉水又东;二月草已芽,3、能愿动词 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4、名词状语,今王鼓乐于此。,5、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处在了动词应该处的位置上。,2、名词 活用为 动词,动

14、 词,动词 活用为 名词,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不及物 动词活用 为为动,动词 活用为 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翻译时,在动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译为:到的人。,译为:埋伏的人(伏兵)。,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形容词 活用为 意动,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3、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形容词若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此时就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将军身

15、披坚执锐。,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君安与项伯有故?,瑜等率轻锐继其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译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译为:长处;短处。,译为:旧交情。,译为:轻锐的部队。,译为:圣人;愚人。,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 带了宾语(有时也不带),而又 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 用为一般动词。,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译为:善待。,译为:说坏话。,译为:穷尽。,译为:善于。,译为:变小变弱。,使动 用法,意动 用法,为动 用法,特殊的 动宾关系,形容词 的 使动,使动 用法,动词 的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 表达使令式的内容。,名词 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 格式:名+宾=使+宾+为+名,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舍相如广成传舍。,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齐威王欲将孙膑。,译:使复活,使长肉,译:使住在,或意译安排住在,译:使称王,或意译称王天下,译:使为将,或意译任命为将领,名词 活用为 使动,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格式:形+宾=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